禾草蛙眼病

)分生孢子器褐色,球形,有孔口,直徑40-150微米。 分生孢子短粗,鐮狀,2.0-4.5微米×18-35微米。 分生孢子短,弓形,1.0-1.5微米×10-15微米。

症狀

春秋季節冷涼潮濕條件下,葉片及葉鞘發生長橢圓形,褐色至紫色病斑,後中央變為淺黃色,其上常有黑點(分生孢子器),病斑邊緣為深紫色,嚴重時全葉甚或全株呈紫色。

病原特徵

1、唐氏殼月孢(Selenophoma donacis(Pass.)Sprague & Johnson)分生孢子器褐色,球形,有孔口,直徑40-150微米。分生孢子梗頂部尖削,無色,2-3微米×2.5-5微米。分生孢子短粗,鐮狀,2.0-4.5微米×18-35微米。寄主為冰草屬、燕麥草屬、燕麥屬、鴨茅屬、扁芒草屬、發草屬、披鹼草屬、羊茅屬、大麥屬、猥草屬、洽草屬臭草屬、稗屬、黍屬、貓尾草屬、蘆葦屬、早熟禾屬、�草屬、黑麥屬、細坦麥屬、鼠尾粟屬、針茅屬、小麥屬的若干種植物。
2、鈍殼月孢(Selonophoma obstusa Sacc.& Syd.),異名:Selenophoma everhartii(sacc.)Sprague & Johnson 分生孢子器小形,黑色,有孔口,球形,直徑 50-80微米,有時達100微米。分生孢子梗上有刺狀頂端。分生孢子短,弓形,1.0-1.5微米×10-15微米。寄主為剪股穎屬、臂形草屬、拂子茅屬、發草屬、羊茅屬、亂子草屬、貓尾草屬、�草屬、蘆葦屬、鹼茅屬、三毛草屬、披鹼草屬、細坦麥屬、針茅屬和早熟禾屬的若干種植物。

發生規律

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殘體上越冬。在15.5-21.0℃下釋放分生孢子,並須小氣候高濕,孢子借水滴、農具、畜蹄等傳至新葉上。孢子必須在水膜中萌發。條件適宜時1-2周可完成侵染循環。

分布與危害

此病又稱暈斑病、紅眼斑病等。主要為害剪股穎、羊茅、早熟禾、鹼茅等屬植物。

防治方法

1、不宜低刈,留茬高度應在4厘米以上。
2、科學施肥,根據配方,提供充分營養,以利快速生長,可促進草地康復。
3、播種健康種子,加強種子檢驗,防止由國外或外地傳入此病。
4、刈頻適度,不宜刈剪頻繁,以減少根頸侵染。
5、藥物保護,對草坪及科研地可用以下藥物保護:氯苯嗪、放線酮、克菌丹、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混劑、甲基托布津+福美雙混劑、三唑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