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謨墓

禹之謨墓

禹之謨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東側的麓山寺北側,與陳天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姚洪業墓上下毗鄰。該墓坐西北向東南,由墓瑩、墓碑、石桌、石香爐、石鼓等組成,墓瑩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2米高的墓碑上書“烈士禹之謨墓”,墓碑的左右各立石碑兩通烈士著上面分別鐫刻著烈士生前的遺書和顏昌(山堯)所撰的墓志銘。

基本信息

簡介

禹之謨墓介紹禹之謨墓介紹
之謨墓位於嶽麓山麓山寺北側,與陳天華姚洪業墓上下毗鄰。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沙市河西嶽麓山麓山寺北側。1912年10月,自雙峰遷葬於此。占地面積約29平方米。墓呈三級台階狀,長方形,平頂,長245米,寬1.45米,高0.8米。塋地及墳堆皆以花崗石鋪砌。墓後立漢白玉碑三通。主碑刻“烈士禹之謨墓”六字,高1.47米,寬0.5米。左右附碑分別刻墓主禹之謨遺作《告同胞書》手跡和朱杞、顏昌堯所撰墓志銘,均高1.27米,寬0.43米。墓前有石案、石礅、拜台及護欄等設施。

禹之謨

禹之謨烈士禹之謨烈士
禹之謨(1867~1907),字稽亭,湖南湘多(今雙峰)人。1894年隨湘軍參加中日戰爭,1900年參加後才常的自立軍活動,失敗後赴日留學。1902年回國,1904年在長沙加入華興會,1905年任同盟會湖南分會會長。1906年參與領導廢除粵漢鐵路條約與抵制美貨運動。同年組織數萬民眾迎接民主革命烈士陳天華、姚宏業靈柩公葬於嶽麓山,又在湘鄉縣鼓動反對增加鹽價的風潮,8月10日在長沙被清政府逮捕,1907年1月5日被絞殺于靖州東門外。

1912年10月從雙峰青樹坪遷葬於此。他留下的《告在世同胞遺書》:“同胞!同胞!其善為死所,寧可牛馬其身而死,甚毋奴隸其身而生!前途莽莽……我同胞其圖之。困心衡慮,終必底於成也!”其信念之堅,仿若已見到身後五年的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