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鎮

福興鎮

福興鎮地處龍泉山脈北段,位於四川金堂縣東部。東與金龍鎮,南與三溪鎮、黃家鄉,西與趙家鎮、棲賢鄉、三星鎮,北與中江縣興安鄉、興隆鎮相鄰。海拔451.4-931米。鎮人民政府駐福興場,距縣城28公里。1999年,全鎮幅員面積7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170畝,其中:田15205畝、土29965畝。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福興鎮福興鎮
1999年有鄉鎮企業246個,年總產值8543萬元,總收入0.79億元,實現利稅130萬元,上繳利稅71萬元。鎮有全民所有制商貿單位1個,職工118人;集體所有制商貿單位1個,職工90人;個體工商戶215戶,從業人員共1014人。

1999年鎮糧食總產量23997噸。水稻面積12226畝,年產7310噸;小麥面積22560畝,年產6810噸;玉米面積14790畝,年產5320噸;豌胡豆面積2706畝,年產320噸;油菜面積4058畝,年產菜籽630噸;花生面積2946畝,年產530噸;蔬菜面積4917畝,年產6400噸;柑橘80萬株,年產4420噸,其中:臍橙44萬株,年產2800噸;其它水果(椏柑、柚子、蜜橘等)23萬株,年產1800噸;養蠶0.10萬張,產繭20噸;食用菌2580萬袋,產食用菌3400噸。鎮全面實施了旱地改制和旱地育秧技術,已基本達小康。全年鎮有拖拉機54台,抽水機29台,電動機38台,柴油機140台,1770馬力,1298千瓦;微型提灌機具8600台套,農機總動力790千瓦。有森林23694畝,各類林木658萬株。有耕牛3478頭,出欄生豬3.81萬頭,家禽31.4萬隻,年產禽蛋512.93噸,羊14938萬隻,兔57164萬隻。年有淡水養魚面積3000畝,總產魚780噸。

基礎設施

福興鎮福興鎮
福興鎮有公路里程26公里,機耕道125公里;有機動車輛68輛,其中:公有汽車6輛、私有機動汽車62輛。1998年投資305萬元實施山區獨柏、花林2村集雨節灌工程;投資15萬元實施東風水庫灌區商品糧基地建設;投資36萬元整治東風水庫渠道2.9公里;投資15萬元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安裝電話63部。1999年,投資36萬元新建公路10公里(寬4.5米);投資200萬元實施了花林、山王、蓮花礅、跳礅4村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投資20萬元整治東風水庫渠道2公里。

1999年,集鎮街道房屋面積1.6萬平方米,鋪面773間;投資70萬元,新建住房2000平方米;新建了“醬鹽街”,修建了三合碑木耳市場、福興蔬菜市場、福興綜合市場,鎮“梧桐堰”開發小區也初具規模。

產業發展

福興鎮福興鎮
農業發展方向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動力,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科技興農,結合福興鎮集山、丘、壩為一體的特色,突出發展蔬菜、食用菌、畜牧業等高效農業,走農業向產業化經營之路;培訓農民,教育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工業發展方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優勢,突出發展農副產品為主的加工業,在現有工業的基礎上形成數量擴張,並引導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集約化發展。

第三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對城鎮基礎設施的改善及第一、二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大農村商品貿易流通,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及服務業。

產業布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及產業發展方向,按照自然條件的相似性,主導產業的相關性,將全鎮劃分為“兩點、兩片”。

兩點:1、福興場鎮--主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服務、居住為主的二三產業,將場鎮建設成為二三產業的集聚點和人居中心;2、東風水庫--結合東風水庫開發建設及農戶聚集點建設,積極發展餐飲娛樂、生態觀光農業,突出休閒度假主題,建成度假休閒中心。

兩片:1、西部經濟片區--主要位於龍泉山脈山區,集中發展反季節、秋淡季、無公害蔬菜,輔助發展畜牧養殖及林果業;2、東部經濟片區--主要位於丘陵、壩區,大力發展以食用菌、蔬菜(南瓜)為主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積極發展商品農業,建成為城鎮服務的肉類、禽蛋、菌蔬等副食品供應基地。

城鎮建設

福興鎮福興鎮
城鎮發展方向依據福興城鎮地處淺丘,位於清溪河側,周圍地形起伏較大,城鎮主要向東、西發展。近期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遠期規劃3平方公里,明確定為邊際商貿城鎮。

總體布局規劃總體布局共分為三個功能區:東北面為文化、衛生、居住區;西面依託舊城鎮形成行政商貿餐飲服務區;東南面為工業倉儲區。

基礎設施規劃(1)對外交通:三金路從城鎮內部穿過,對城鎮的內部各項功能有過境交通的通過能力都有較大影響。規劃將過境路改走南面邊緣路過境。統籌考慮農村路網與周邊鄉鎮連線道路的規劃與建設,對外交通汽車站及停車場,位於城鎮東側主幹道旁。(2)城鎮路網與自然地形銜接緊密,協調一致。(3)城鎮已建水廠,設計規模和實供量分別為1000立方米/日和200立方米/日,取水為地下水。2010年水廠規模年擴建到2500立方米/日。(4)在城鎮東南面下風下水方向設污水處理池。(5)規劃在城鎮中部設小型普通消防站。(6)現有電管站,郵政支局和電信營業所,規劃保留並擴大規模。(7)燃氣站,城鎮現使用天然氣氣源由鄰近的中江縣興隆鎮引入。規劃城鎮西面設配氣站。

廣東省興寧市福興鎮

福興鎮廣東省興寧市福興鎮
福興鎮位於興寧市寧江河西南岸,是興寧城鎮化示範區。福興東臨205國道,與興田街道辦事處相連,南與刁坊鎮交接,西抵神光山旅遊區,北鄰新陂鎮五華縣的轉水鎮。總面積34.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8000多畝,耕地10744畝,下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9454戶,總人口33701人,其中非農人口6507人,勞動力14362人,旅居海外、港、澳、台同胞約3600人。2006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52億元,農村人均年純收入4595元。

福興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走出一條城郊型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路子,“梅子綠茶”成為農業品牌。全力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大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發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先後共有16個項目落戶福興,如華豐高新區、南豐電氣、恆興實業、興隆製衣等,大大促進了福興經濟發展。

福興以實施“宜業宜居市”發展戰略為契機,在抓好城鎮化建設規劃的同時,不斷完善轄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廣梅汕鐵路興寧客運站、貨運站、梅河高速公路興寧西出口、205國道、興南大道、興將公路縱橫貫穿本辦事處,而市中心區的西出口--興福路正在建設中。而各行政村主村道也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正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福興境內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聞名海內外的神光山森林公園坐落其中,是一個以神光山自然景觀為主,以宗教文化為特色,集歷史文化、客家文化和遊覽、登山健身、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城區型國家級森林公園,與此同時,福興藉助神光山生態資源,全力推進城鎮化示範區建設,打造一個興寧市富有山水園林氣息的新城區。可以說,現在的福興,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投資環境佳,初步形成住宅區、工業區、農業區和旅遊區等功能分區明顯的格局,被譽稱為粵東寶地興寧市的“金三角”。

興寧市明代以興城為中心,劃分東西南北四個廂,福興古稱西廂。清代改廂為堡,福興境內為中茅塘堡、矮崗堡。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成立鄉政府,鄉址設在“文昌帝廟”,即現新聯村文亭內,廟門有秀才張仁作一楹聯:上聯為“福地顯文明禮樂詩書畫育文人光射斗”;下聯為“興朝昭武略熊羆虎豹淘成武士勢凌雲”。取廟門楹聯頭字,命名為“福興鄉”,偶意為“人傑地靈、文明富庶之福址”。建國初期屬寧中區新陂區管轄。1957年撤區設定福興鄉,鄉址設在高田中心屋。1958年與新陂合併為新陂人民公社。1961年從新陂公社劃出原福興鄉和刁坊公社劃出神光、黃畿兩個大隊合併為福興公社。社址設在錦華怡善圍。1968年搬遷至矮崗橋社下荒地新建社址辦公至今。1983年改為福興區,村級改為鄉。1987年3月撤區設鄉。1993年8月撤鄉改鎮建制。2004年11月撤鎮改為街道辦事處,並劃入刁坊鎮的墨池、向陽兩個村,擴大了管轄範圍。現管轄大塘、新聯、五里、高田、梅子、神光、錦華、黃畿、墨池、向陽共10個村和福興居委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