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貨幣史略

宋代貨幣 清代貨幣 第三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華書局;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錢幣叢書·甲種本之10
精裝: 4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01030343
條形碼: 9787101030341
尺寸: 26.2 x 19.6 x 2.8 cm
重量: 1.5 Kg

內容簡介

《福建貨幣史略》內容簡介:貨幣是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的產物,並隨其發展而不斷發展。我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三四千年的貨幣史。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境內多山。由於高山峻岭的阻隔,上古時期的經濟開發滯後於中原一帶,早期使用的貨幣系從中原一帶流入,自行鑄造貨幣始於唐代晚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各歷史年代先後鑄造的金屬硬幣和印製的紙幣有二千餘種,版式多種多樣,絢麗多彩,內涵豐富。
無論何種貨幣的產生、發展、消失或轉化,都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政治、軍事和文化藝術、生產技術水平等各方面因素決定的,是歷史興衰更替的重要佐證。從福建貨幣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福建的政治、經濟發展的梗概,也可以看出福建金融史的發展概貌。五代時期,閩國執政者鑄造鉛錢、鐵錢行使,不僅顯示了福建有史以來第一個地方政權的興衰,從其使用的幣材和鑄造的工藝,還可以看出當時福建的經濟開發和生產技術水平仍滯後於中原一帶。北宋時期,朝廷在福建的建州(今建甌)設定“豐國監”,大量鑄造銅錢供朝廷調撥使用,使豐國監成為當時全國四大鑄錢監之一。豐國監的設立,表明福建社會經濟已由開發進入繁榮,生產技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再從近代福建市場流通的貨幣看,種類繁多,五花八門,還有不少外國流入的鑄幣和紙幣。其發行的主體,既有國家銀行、地方銀行、銀號和私營商業銀行,又有地方權勢機構、私營錢莊、銀號、商店和地方商會,也有外國銀行在福建分設的機構,充分顯示了福建社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屬性;從另一個側面又顯示福建城鄉商品經濟和金融業已有較大發展,進出口貿易和對外交往也很活躍,生產技術水平也大有提高。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唐五代貨幣
第一節 唐代貨幣
第二節 五代閩國貨幣
第二章 宋代貨幣
第一節 建州豐國監鑄錢始末
第二節 宋代鑄錢版別
第三節 南宋紙幣流通
第四節 宋代銅錢外流
第三章 元明貨幣
第一節 元代貨幣流通
第二節 明代鑄錢
第三節 明代紙幣流通
第四章 清代貨幣
第一節 順治、康熙、雍正三朝鑄錢
第二節 乾隆時期鑄錢
第三節 嘉慶、道光兩朝鑄錢
第四節 鹹豐大錢的鑄造
第五節 同治、光緒、宣統三朝鑄錢
第六節 清代銅元、銀元
第七節 清代紙幣
第五章 “漳州軍餉”與流入福建的外國錢幣
第一節 “漳州軍餉”始鑄年代考證
第二節 西班牙早期銀幣在福建的流通及影響
第三節 清代流人福建的外國銅錢
第六章 民國貨幣
第一節 貨幣制度演變
第二節 鑄造和發行的金屬硬幣
第三節 印製和發行的紙幣
第四節 貨幣危機層出
第七章 革命根據地貨幣
第一節 閩西革命根據地發行的紙幣
第二節 閩北革命根據地發行的紙幣和銀元
第三節 閩東革命根據地發行的紙幣
第四節 民主根據地發行的紙幣
第五節 根據地貨幣政策
附錄厭勝錢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