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前身是1941年創辦的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體育與童子軍科;建國以後先後更名為體育衛生學系、體育系;2001年6月建成體育科學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44人,講師29人,助教16人,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11人,國際級裁判3人,國家級裁判7人,21人在全國及省級體育專業學會、協會和科研團體中擔任重要職務。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學院現設體育教育系、社會體育系、運動訓練系和大學體育部;擁有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點,體育學為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是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體育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國家級實驗區、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體育學類(基地)本科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及繼續教育相銜接的多層次辦學格局;福建師範大學是經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資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院負責高水平運動員學生的專項訓練、競賽和日常管理。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水平居國內同類院校領先地位。現有專任教師10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國際級裁判4人,國家級裁判1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黃漢升教授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學科評議組第一召集人。學院2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名教師入選“國培計畫”首席專家,1人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學院在體育教育研究、社會體育研究、運動訓練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部分成果居於國內領先地位。自2005年以來,先後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得各類科研項目80多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20多項。
學院現有本科生、研究生1000多人。學院努力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學科基礎教學,注重技能培養,強化實踐環節,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就業前景良好。2010年,學院方千華博士的畢業論文榮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這是全國19所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第二篇。吳錦彪同學獲得倫敦奧運會56公斤級銀牌,陳學章同學在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操比賽中奪得單槓項目金牌,技巧啦啦操隊多次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大型表演和比賽,福建師範大學男子排球隊已進入全國甲級聯賽行列。學院教學、訓練條件優良,擁有設備先進的體育運動實驗中心、多個標準塑膠田徑場、功能齊全的綜合體育館及游泳池、田徑館、籃球館、排球館、羽毛球館、桌球館、體操館、藝術體操館、健美操館、武術館、足球場、網球場、健身中心等眾多室內外運動場地,可滿足各層次教學、訓練、競賽和科研的需要。
學院承擔了教育部三期的“國培計畫”培訓任務,共培訓了來自全國27個省近400名的優秀中國小體育教師,承擔了兩期近100名福建省中國小體育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訓任務,這些優秀教師正在各地發揮著引領和示範的作用。

專業設定

(一)體育教育(含有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1.體育教育(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體育教育(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本專業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創新體育學人才培養模式,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實行“精英教育”,培養體育教育領域優秀人才,為體育學研究生教育培養合格生源。
為貫徹“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創新型人才”的本科教育理念,根據“福建師範大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規劃”的精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競爭意識,體育教育專業實行大類招生模式,並在前期大類培養的基礎上,採用滾動選拔機制,吸引品學兼優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新生入學第一學年按統一平台培養,之後分別於第二、第三、第四學年初進行三次的滾動選拔,選拔將綜合考慮學生興趣、社會需求、學科專業發展等因素,根據個人申請、結合學生平均學分成績選拔的工作制度,公正、公平、公開地進行進入基地班的分流與選拔工作,從體育教育類學生中擇優遴選約30名學生組成體育教育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班,其餘學生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習。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2.體育教育(師範)本專業是學院的傳統專業。長期以來,該專業秉承師範院校的辦學傳統,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培養勝任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與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專門人才。
為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工作,學院廣泛動員師範生主動參與教師教育活動,大力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畫,促進師範生教師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切實提高師範生從教素養,從而培養出樂教適教、綜合素質過硬的未來基礎教育師資。同時,由學院教學論教師推薦,將分別從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中推薦若干名學習骨幹,加入學校的“未來卓越教師”學會,“未來卓越教師”學會成員將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傳承福建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為使命,以提高自身從教綜合素質為落腳點,努力彰顯學院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勢。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專業為適應我國休閒運動蓬勃發展和體育產業市場興起的需要,依託體育學科建設優勢,構建面向社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用功能的課程體系,強化專業見習和實習,培養能勝任體育健身指導、休閒娛樂指導、健身休閒娛樂業管理、體育市場開發與經營等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課程結構:主要課程有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化學、體育概論、體育史、體育社會學、體育管理學、社區體育、體育產業經濟學、體育市場行銷、體育設施與管理、體育科研方法、體育統計學、基礎體操、籃球、足球、武術、游泳、健美操、體育舞蹈、網球、桌球、羽毛球、跆拳道、高爾夫球以及社會體育指導、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類課程。
(三)運動訓練本專業通過單獨考試招收具有較高運動水平的學生,發揮體育教育訓練學重點學科的優勢,在體育學大類課程平台的基礎上,突出專項運動理論教學與訓練實踐,同時注重學生基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素質的發展,培養具有突出運動能力、能勝任各類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管理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課程結構:主要課程有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概論、體育史、體育社會學、運動訓練學、運動訓練管理學、競技教育學、體育科研方法、體育統計學、基礎體操、籃球、足球、武術、游泳、健美操、體育舞蹈、網球、桌球、跆拳道以及若干運動專項理論與方法提高課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