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

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坐落在風景優美的鼓浪嶼。其前身是“廈門私立鷺潮美術學校”。1963年改為“福建工藝美術學校”。該校先後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459人(其中大專生183名),各類培訓班學生468名。這幾批畢業生先後成為福建以致全國工藝美術中堅力量。1970年“文革”期間被迫停辦。

概述

1974年4月,該校獲準復辦。復辦初期,該校在教學方針上堅持基礎教學先行,切實抓住學校基本建設,引進調配充實教師隊伍,為學校的發展創造條件。

發展里程

1978年“文革”結束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該校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80年11月經輕工部考核提名,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福建工藝美術學校成為全國唯一的工藝美術重點中專學校。1982年,由教育部指定,學校選送有關辦學典型材料,參加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38屆國際教育會議交流。80年代初,學校接受輕工部委託,為全國工藝美術學校、二輕工業學校舉辦了雕塑師資培訓班、現代設計師資培訓班,參加培訓的還有部分高校教師;還為輕工部工藝美術公司舉辦過3屆職工中專班,為廣西輕工廳先後培養各類專業畢業生近40名,招收全國各地代培生100多名。
1974年至1984年,共招收普通中專生1040人,其中畢業746人,各類進修班、培訓班、研討班7期,結業186人。專業設定由復辦時的4個專業發展到包括木雕、石雕、瓷雕、漆器、工藝繪畫、裝潢設計、竹編、服裝設計、家具設計、塑膠製品設計、陶瓷美術等11個專業。
198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該校設立大專班。在大專班辦學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1990年3月,由省二輕廳和福州大學聯合辦學,成立了福州大學工藝美術系。1993年7月,經省教委批准,成立了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設有本科的工業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大專的裝潢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等專業。
學校復辦以來到1994年,共招生2310人,畢業1796人,舉辦進修班、研討班13期,結業342人。學生創作設計的作品,選送參加全國和省市展覽評比,獲全國青年服裝設計大獎賽一等獎、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獎、全國工藝設計金龍騰飛獎、省第2屆藝術美術銀牌獎等。
據不完全統計,至1994年底,教師出版學術著作4本,專業著作17本,公開發行的教材3套,發表在全國性報刊論文108篇,作品250件。獲國家級技術成果獎7件,省部級技術成果獎10件,廳局級獎8件。參加全國美展、工藝美展、設計展覽作品160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作品5件,省級收藏8件、市級收藏4件。設計的產品被企事業單位採用、投產的47件,獲國家專利1件。許多作品被選送國外展出。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二次裝修製作了全國最大的漆畫和壽山石大型浮雕,並為福建、北京等地製作了一批城市園林雕塑。
該校在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的同時,把德育放在首位,落實了學生品德教育的課程和考核制度。重視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成立了紅黃蘭協會、速寫協會、鷺潮書印社、攝影協會、舞蹈隊、音樂興趣小組、硬筆書法協會、潮聲文學社。開辦校園文藝周、化妝舞會、文藝聯歡、演講比賽、校園歌手大獎賽、節日遊園、攝影、書法展覽等。
整個學院的校園、校舍造型獨特,猶如一座“藝術花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