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古壇:廣州南海神誕

圖書信息出版社: 9787540699789商品尺寸: 廟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說中的神誕“舉國若狂”的古波羅誕綿延千年香火的現代波羅誕南海神的行宮神誕前後的精彩民俗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月1日)
叢書名: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
平裝: 18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0699789
條形碼: 9787540699789
商品尺寸: 23.8 x 17 x 1.2 cm
商品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陳周起,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2003年拜廣東評書表演藝術家顏志圖先生為師,2004年創辦廣東說書網,多年來致力於民間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工作。出版著作有《中國名村·廣東茶山村》(合著)、《建築家龍慶忠》。

內容簡介

《祭海古壇:廣州南海神誕》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於南海神誕的內涵、技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紹。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感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奇思妙想的靈感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世界,看到它們,我們仿佛聽到南粵人民的低吟淺唱,仿佛看見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精神故鄉。

圖書目錄

千年廟會話波羅
廟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傳說中的神誕
“舉國若狂”的古波羅誕
綿延千年香火的現代波羅誕
南海神的行宮
神誕前後的精彩民俗
第一游波羅,第二娶老婆
十五鄉的五子朝王
波羅雞春秋
波羅粽
百花生日的花朝節
南海神信仰和官祭
泱泱嶺南,千年廣州
海洋與四海
海神信仰與南海神
民間廟會背後的官祭
海邊不倒的神殿
黃木灣與扶胥港
沿海興建的神廟
神廟內外
民眾視野中的神誕和神廟
歷代名賢留芳名
永不磨滅的民間故事
永不落幕的狂歡

圖書文摘

考察當時修筑西城的史料,城中心建設專門給外商居住的“蕃坊”,這一設定延續了唐代的建制,設立藩長。藩坊在如今越秀區光塔街一帶,有研究說是東起朝天路,西止豐寧路,南達惠福西路,北抵中山六路,四周街道延伸整齊,道路筆直暢通,坊內建有藩學、藩市、光塔,還有從唐時就建起的清真寺——懷聖寺,不少街道的命名更與當時的許多海外貿易有聯繫,有許多保存至今,如大食巷、象牙巷、瑪瑙巷、詩書(獅子)街、米市街等。還有史料記錄藩長及外商獲得如“歸德將軍”、“寧遠將軍”、“忠訓郎”等官銜,如南宋初時有外商海達者被任命為廣東常平茶鹽司提舉司,此外還有外商請求朝廷允許集資幫忙修建廣州西城城牆及天慶觀等,足見當時外商之多和外貿繁榮。
元代時,雖然治朝不過數十年,廣州卻依然是聞名四海的大城,如當時西方四大旅行家之一、義大利人鄂多立克在其著作《東遊錄》中稱廣州比威尼斯大三倍,“該城有數量極其龐大的船舶,以致有人視為不足信,確實,整個義大利都沒有這一個城的船隻多”。
明、清時,出於政治、軍事等考慮,兩朝政府一反宋元時大力提倡開放海外貿易的格局,實行“時開時禁,以禁為主”的海外貿易政策,都相繼關閉其他口岸以阻止對外通商或通報軍情,甚者出現了如清康熙元年(1662)時將沿海居民內遷五十里,時隔僅兩年到康熙三年(1664)又有內遷三十里的政策,由此誕生了一句後人查找中國海外貿易史料中常看到的辭彙:“片板不準下海”,大清律例的嚴格規定讓人不寒而慄:“一切官員及軍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洋經商,或移往外洋海島著,應照交通反叛律,處斬立決。府縣官員,通同舞弊,或知情不舉者,皆斬立決。”這種政策影響深遠,亦影響了官員和民眾對外商的態度,到了清中晚期,常住廣州的美國人亨特及法國人伊凡在他們的著作中,很委婉地提到了當時不少官員及民眾對即使是正當經營的外商有所戒備和鄙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