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汶川文

祭汶川文

這篇《祭汶川文》是由張闌濤先生於十七歲時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所作。 全文共分為六段。首段的“嗚呼哀哉!”直抒胸臆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痛之情,接著又交代了地震的時間和地點,並且用精煉地詞語概括出地震的慘狀和國人的悲痛。第二段雖然字數不多,但生動地描繪出了地震之前汶川周圍的山川地貌及汶川城的繁榮景象,如此描寫為接著地震慘狀的發生作好了鋪墊,也更能夠激起讀者對地震殘害的悲痛心情。第三段和第四段都是描寫的地震和餘震發生時的慘狀,此間情景可謂是慘不忍睹。第四段作者用筆層層遞進,雖然地震催我中華,但是我中華兒女依然堅強萬分,不管是胡書記還是溫總理都親赴前線,指導救災。救援隊和志願者從四面八方趕來,全國人民都情牽汶川。這又充分體現出了國人的大愛之情。尾段作者再次對地震和餘震的殘害進行總結,並將筆墨著重用在了祭奠逝者的方面,其遣詞精妙而又含義深刻,其肺腑之言也只有經歷過汶川地震的人更加能夠體味。總之這是一篇情真意切,感觸極深的祭文,已被收錄在中華辭賦網▪辭賦儲備庫▪中華辭賦網報上 。

背景資料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台北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震中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與漩口鎮交界處。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箇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作品原文

嗚呼哀哉!斯華夏千年矣,未此巨痛,萬民殪歿[1],舉國悼殤,震驚寰宇。維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北蜀汶川之源,地震赫然而現,倏然天地同塌,山川皺裂。哀哉!悲哉!余終日憯惻不絕[2],悒悒不樂,念此天災降於天府之堂;肘腋之患[3],觸心雍傷,同為鄉親,長存釋愛。祭汶川之文,不知奚言,落筆尤顫,定此國殤。

汶川之地,縱橫百里,蒼山嶒峻,綿敻繁矗[4]。邑居之中,坦坦依河倚山;城內道衢四通,高樓林立,驂驛未來往往,百姓安居樂業,道一繁榮昇平景象。

痛哉!痛哉!十四時二十八分,蒼震遽來,瞬時驚雷動魂,天府茫茫沃土無不懼遭威勢;成都沵迆[5],內江丘陵,遙距百里,奈何為之影響;檁椽門楣,盡顫盡裂;廡舍茅茨,搖搖欲墜。念我同胞,皆處鬼門徘徊,而命危於旦夕。縱身卻數里,聽之嘶響,猶是聒耳而心懼化灰。蠆虺驚竄[6],蝜蝂殫移[7];虎兕哀嘯[8],虣獸嘶喉[9];草木淒鳴,魑魅咆哮。忍視之飆肆行於深谷之間,雰塵靡漫於樓宇之上[10];恐思之車翻覂駕[11],亡命人故;懼盱之柱墮梁垮,母昆逃災[12],奮赴泥塗。然怒以迅雷掩耳之速,窗牆裡閈皆隳[13]。欄檻樞牖沒於瓦間[14],耒耜觶皿覆於石底[15];颺碎翻磚,滂雨汜落,日昏地亂,錯眩積殊。巨咎何止,地罅繼而天坼之[16],劈崖噴煙,沆泗湓洪,霍閃雷嚎,曝靂橫空;續而乾坤溷淆[17],惟聞嘈嘈充耳逝去。

嗚呼哀哉!念我蒼生,苦命遭災,萬民罹難,目之所極處生靈塗炭。罕妖無情,盡其廛塌成墟[18],瓦礫湮煙;欲使廣廈之將傾,堰塞之迫瀉。詳睹縣城各處,頹墉層層,殘垣斷壁,鼎鐺破散,爨頭盡廢[19]。睅視村墟廣野,野芻雜生[20],山林沉埋,泥瀉崖墜,嗇事畢絕[21],田隴未獲,果蓏熟透,無人摘取。悲哉!悲哉!丱童痛泣[22],傴僂聲竭,余欲傾岷江之淚,倚天招魂,念我兄弟姊妹,骨肉瞪離,浸血漫地,扼腕慘慟。余終日高枕兮怎能無憂,念無常兮奪人靈魄,見淒景兮不知彭殤何物[23],佑英冥兮尚哭祈生,勞民殆愁,仰天潸然。

斯年時乖命蹇,耳罷讖語污言。滿目愴痛,略數遘亡者無數[24],或以天命不遂,杳如黃鶴,或以抱憾而終,窆骸陰司。茲國殤,華夏哀。溫總理恫瘝在抱[25],日赴兼程,親臨災地,解民之倒懸;胡書記擘畫神策[26],心掛災民,共渡厄會,冀災之灰滅。繼而百萬精兵,身負輜重,驌驦踏燕,火速奔襲;縱荊棘載途,絕崖斷路,淵潭深溝,山澗巉峭[27],毅開石磴路而達終止;餘震隨至,亂木飛石,拓道千里,鑿岩通途而倚絕壁。及至邑縣,徒手掘地,晝盡夜續,尚不知憊乏,幸者視之,無不涕泗橫流,靈府慰藉。眾擎易舉,同舟共濟,板間存者,接踵而來。眼處縗墨喪親[28],膰祭亡靈[29],昔日繁榮之所,而今皆成蒿里之鄉。可泣親兵枹鼓擊響,遂振我華夏之英氣,羽中青冥,甿人以撫竹篪[30],絰帶額首[31],以慰我亡去之同胞。塍梗雖荒矣[32],惟軍民儕同搶命於勾魂之手,絕崖雖半矣,卻耄耋情深送糧於齒齔之口。櫛風沐雨,臥雪眠霜,煎熬數日,至今仍奮戰於前線。聃謂:“禍兮,福之所倚。” [33]八方救資;源源續來,大災之末,方顯大愛,億民福心,同牽汶川。炎黃兒女,醵金集物,遙寄一絲安慰撫於災區。

嗚呼哀哉!國之難,時運不齊,命途多舛[34]。茲震雖大,猶未斷我神州之情,搦管竭力,頓足捶胸,胡災落我桑梓?胡災摧我中華?軫痛於心,傷楚阻言,試問蒼天:“餘震殘害,伊於胡底?[35]”悲哉!泣哉!願我中華否極泰來,望我逝胞垂足安息!停筆默哀,以奠逝者,嗚呼悲哉!伏惟尚饗。

張闌濤書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資中二中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作品注釋

[1].殪(yì )歿(mò):指死亡。

[2].憯(cǎn)惻(cè):悲痛的意思。詞出《楚辭·九辯》:“中憯惻之悽愴兮,長太息而增欷。”漢 王粲 《登樓賦》:“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3].肘腋之患:成語,形容產生於身旁的禍患。出自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龐統法正傳》:“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疆,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正當斯這時,進退狼跋。’”

[4].綿敻(xiòng):延續遼遠的意思。

[5].沵(mǐ)迆(lì):平坦。出自鮑照《蕪城賦》

[6].蠆(chài)虺(huǐ):指蛇。

[7].蝜(fù)蝂(bǎn):古書上說的一種好負重物的小蟲。見於唐柳宗元《蝜蝂傳》:“蝜蝂者,善負小蟲也。”

[8].虎兕(sì):原比喻兇惡殘暴的人,在此意指山林百獸。

[9].虣(bào)獸:指猛獸。

[10].雰(fēn)塵:霧氣塵埃。

[11].覂(fěng)駕:指車翻馬倒。

[12].母昆:指同母的弟兄。本文引申為兄弟姊妹。

[13].隳(huī): 毀壞。

[14].樞牖(yǒu):樞指舊式木門的轉軸。牖指窗戶。在此意為房屋。

[15].耒(lěi)耜(sì)觶(zhì)皿(mǐn):耒耜指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觶皿:酒器碗碟。

[16].地罅(xià):地裂。

[17].溷(hùn)淆:指混亂。

[18].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在此指各種建築。

[19].爨(cuàn)頭:燒火做飯的灶。

[20].野芻(chú):餵牲畜的草。在此引申為雜草。

[21].嗇(sè)事:指農事,嗇,通“ 穡 ”。出自《史記·殷本紀》:“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

[22].丱(guàn)童:兒童。

[23].彭殤:彭,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之人。殤,夭折,未成年而死。

[24].遘(gòu)亡:指遭遇死亡。

[25].恫(tōng)瘝(guān)在抱:恫瘝,病痛 疾苦。像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樣。指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出自清·馮桂芬《與許撫部書》:“執事恫瘝在抱,誠欲繼睢(suī)州、桂林之業。”

[26].擘(bò)畫神策:擘畫指謀劃。神策指偉大的政策。

[27].巉(chán)峭:意思是險峻陡峭。

[28].縗(cuī)墨:縗指古代用粗麻布製成的喪服。墨指黑色。

[29].膰(fán)祭:意為祭奠。

[30].竹篪(chī):一種樂器。

[31].絰(dié)帶:古代喪服所用的麻布帶子。

[32].塍(chéng)梗(gěng) :田埂、土埂。

[33].聃(dān)謂:“禍兮,福之所倚。”: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語出《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4].時運不齊(jì),命途多舛。出自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35].伊於胡底:一種感嘆,對一些不好的現象表示感慨,意思是究竟要到什麼時候為止,意同不堪構想。出自 《詩經·小雅·小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