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介導性暈厥

神經介導性暈厥

神經介導性暈厥,又稱反射性暈厥,是臨床最常見的暈厥類型,約占所有暈厥病例的35-38%,分布於各個年齡組,包括血管迷走性暈厥、情境性暈厥、頸動脈竇過敏

分類

1 血管迷走性暈厥
又稱血管抑制性暈厥,普通暈厥或單純性暈厥,非常常見,有時正常人中也可出現。發作是由於某種刺激作用於大腦皮層,影響下視丘,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周圍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擴張。早期心輸出量可維持正常,但不出現正常情況下隨血壓下降所預期的心輸出量增高。若迷走神經活動導致明顯心動過緩時,心輸出量減少,動脈血壓降低,腦灌注減少。該型暈厥多見於身材偏瘦高,平時不愛運動的體弱青年女性,常為復發性,誘因包括情緒緊張、恐懼、疼痛、疲勞、飢餓、炎熱、憤怒、看見血液等引起的精神緊張的任何刺激。發作突然並常常有與迷走神經有關的短暫先兆症狀――噁心,出汗,呵欠,上腹不適,呼吸深快急促,無力,視物模糊,心動過速,瞳孔擴大。部分先兆期患者若立即坐下或平臥可避免一次發作。發作期主要表現為跌倒,血壓下降(收縮壓一般在50-75mmHg),心率下降,脈搏微弱,面色蒼白,意識喪失,部分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四肢強直或陣攣性抽動。症狀一般持續數秒鐘到1-2分鐘,醒後可出現全身無力,頭昏,口渴等,也可能繼發嘔吐和暴發性腹瀉。若發現這類暈厥患者,立即使之平臥,抬高腿部,除去有害的刺激,一般較快即可恢復。不需藥物治療。
傾斜試驗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有一定意義。正常人頭向上傾斜60o只引起輕度收縮壓下降和心率上升。而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在傾斜10-30分鐘後可出現突然的血壓下降,心動過緩或二者同時存在。
2 頸動脈竇過敏綜合徵
頸動脈竇為人體的壓力感受器,對血循環的調節起一定作用。正常人頸動脈竇按摩或加壓可使之發出感覺衝動經舌咽神經分支Hering神經傳導至延髓,引起兩個反應:反射性心率下降(迷走神經型反應)和動脈血壓下降但不伴心率下降(抑制型反應),兩個反應可共存。而頸動脈竇過敏者頸動脈竇按摩後反應過強,引起暈厥發作。這些患者暈厥常在頭向一側轉動或衣領過緊,或頸動脈竇附近的病變如腫大的淋巴結、腫瘤、手術疤痕等壓迫頸動脈竇時發生。暈厥發作時無噁心、面色蒼白等先兆症狀,意識喪失一般不超過數分鐘,隨即完全恢復。根據發生形式又可分為三型:
心臟抑制型:發作時出現反射性竇性心動過緩或房室傳導阻滯,或二者同時存在。這型較多見,占頸動脈竇過敏總數的70%。阿托品類藥物治療有效。
血管抑制型:發作時出現反射性血壓驟降,心率基本維持正常,無房室傳導阻滯。較少見。套用升壓藥如腎上腺素或麻黃素治療有效。
中樞型:多伴有頸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時心率血壓維持正常,只出現短暫性暈厥,是由於一過性腦血管痙攣,常為突然轉頭或衣領過緊誘發。阿托品和升壓藥均無效,可套用鎮靜劑治療。
頸動脈竇按摩是診斷頸動脈竇過敏的重要方法。患者平臥位,頭頸呈自然狀態,連續檢測血壓和心電圖。於頸動脈搏動最強處縱向按壓或向頸椎方向壓迫頸動脈,每次時間不超過15秒。用力以不阻斷頸動脈血流為宜。兩側分別進行,嚴禁兩側同時按壓。連續兩次刺激至少間隔15秒。陽性反應以右側多見。竇性靜止或心房激動不能下行致心室停搏3秒以上診斷心臟抑制型;收縮壓下降≥50mmHg,或≥30mmHg並出現神經系統症狀診斷血管抑制型。頸動脈雜音,腦血管病變,新近心梗患者禁止進行頸動脈竇按摩。
3 情境相關性暈厥
指在一定情境下發生的暈厥,包括下述幾類:
咳嗽性暈厥:暈厥發生於一陣咳嗽後,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或支氣管哮喘患者劇烈咳嗽後突然出現軟弱無力和短暫意識喪失,立即恢復,無後遺不適。是由於陣咳使胸腔壓力增高,影響靜脈回流,使心排出量降低,血壓下降;胸內壓增高傳至顱內使顱內壓升高;咳嗽使血CO2張力下降,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降低引起暈厥。治療主要為消除引起咳嗽的原因,抑制咳嗽反射,控制強烈、頻繁持久咳嗽。
排尿性暈厥:常見於男性排尿時或排尿後,特別是從臥位起來時和存在前列腺增生。由於膀胱內壓力解除引起突然的血管擴張,靜脈回流減少;排尿時屏氣動作又可時心排出量降低,誘發暈厥;此外,迷走暈厥介導的心動過緩也是促發因素。發作時無先兆,突然摔倒,患者往往在醒後才發現自己暈倒在廁所內,有時可因摔倒而發生頭外傷甚至致命。意識喪失多在1-2分鐘後恢復,可反覆發作。應當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以排尿性暈厥作為中樞節前植物神經功能不全的首發症狀。因此詳細的神經系統檢查是必要的。對這類患者應以預防為主。起床排尿時不急起站立,排尿過程減慢或蹲位、坐位排尿可避免暈厥發生。發作時應立即平臥,可用腎上腺素類藥物治療。如有心動過緩或心律失常可套用阿托品。
排便性暈厥:多見於老年人。機制與排尿性暈厥類似:排便後腹內壓下降,靜脈回流減少;屏氣動作又可時心排出量降低,引發暈厥。
吞咽性暈厥:常伴有食管、咽喉、縱隔疾病、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等。患者可因吞咽動作激惹迷走神經,引起反射性心率下降,與體位無關,無先兆。阿托品可制止發作,心臟起搏器可防止發作。治療原發疾病很重要。
4 疼痛性暈厥
劇烈的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引起的面部和咽喉部疼痛)可引起暈厥,主要由於劇痛刺激反射性引起血管舒縮中樞抑制,周圍血管突然擴張,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和腦灌注的減少。特點是症狀發生順序總是先疼痛後暈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