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北緯30度

神秘的北緯30度

美國作家詹姆士·伯斯特出了一本書,叫做《神秘的北緯30度》,書上歸納此緯度上的包括埃及金字塔、中東北海、百慕達三角、雅魯藏布大峽谷、喜馬拉雅山等讓數以萬計的專家學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有人總結說,在北緯30度上生長的姑娘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姑娘,為什麼在北緯30度上的姑娘具有如此的神秘魅力;正在熱播的電影《後天》,作者把北緯30度作為氣候變化的分界線;中國的許多著名風景區,許多考古難解之謎,如天柱山、神農架、三星堆、河姆渡等都在北緯30度上。為什麼這許許多多的難解之謎都在北緯30度上?在北緯30度上,還有多少未被發現的難解之謎?巴比倫空中花園、死亡三角百慕達三角、埃及金字塔……它們或以巧奪天工的構建令人稱奇,或以神秘莫測的破壞力讓人聞風喪膽,或留下無數難以解釋的疑團。說來蹊蹺,它們不約而同都處於北緯30度線上。

基本信息

各地神秘事件

中國萬年

北緯30度北緯30度

萬年曆史悠久,有著燦爛的遠古文明。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

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定居勞作、繁衍生息。經中美農業聯合考古隊多次發掘和採樣研究,境內大源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是當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遺址之一,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14000年前。由江澤民同志作序、曾慶紅同志主編的全國幹部學習讀本《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25講》一書,對此作了詳細闡述。這一考古發現被評為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原產於江西萬年縣裴梅鎮荷橋山區,只生長在山腳下雷公河旁的幾畝水田裡,屬野生稻,一年栽一季,全生育期175天。因只有特定的幾畝地種植出來才能稱為萬年貢米,因此產量稀少,但米質獨特,水稻之父袁隆平曾來實地考察過。起源於南北朝。因“代代耕種,歲歲納貢”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種植歷史。

全生育期155-170d,株高127-139cm,株型適中,劍葉狹長挺直,葉色葉鞘色綠,成熟時粒色好,穗長26cm,每穗粒數136粒,結實率89%,千粒重28g,粒形式橢圓,白芒,芒長21mm左右,穎稈色黃。 萬年貢米,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異,營養豐富,顆粒大,體細長,顆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飯,質軟不膩,味道濃香;以貢米為原料釀酒,濃而不烈。其米、其酒都品質優良,別具風味。譽蓋五穀之首。經測定,萬年貢米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且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一定數量的微量元素,堪稱米中珍品。

巴比倫空中花園

被列為古代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它坐落在幼發拉底河畔,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興建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築聞名於世,他在位時主持建造了這座名園。

公元前6世紀,古巴比倫國勢如日中天,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從米太國娶回有著天使般容貌的塞米拉米斯王后。然而,來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塞米拉米斯卻日夜思念著故國的山林和鮮花,終日鬱鬱不樂。尼布甲尼撒徵發各地民夫,勒索盟國,準備為他心愛的王后修築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

據說為塞米拉米斯設計空中花園的是建築師沙馬什順烏金,他的埃及名字叫伊姆賀特普,並曾用這個名字為卓瑟法老修建了第一座金字塔;他也曾為米諾斯的怪牛修築迷宮,並為此失去一個兒子。馬什順烏金為了超越自己,殫精竭慮,走火入魔,迷宮竣工的時候終於油盡燈枯。迷宮建成後,尼布甲尼撒非常高興。

空中花園高高矗立在古巴比倫上空,巨大的青銅柱支撐它,裡面有無數的梯級、門戶和走廊曲折迂迴。此園採用立體疊園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層重疊,層層遍植奇花異草,並埋設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園由鑲嵌著許多彩色獅子的高牆環繞。王后見後大悅。因從遠處望去,此園如懸空中。花園還用水銀模擬江河湖海,水力推動機關齒輪轉動,一塊塊板壁層層嚙合,水銀在其中,如同江河翻騰。空中花園每一層的支柱互不遮擋,安插合理,使每一層的植被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空中花園建成後,尼布甲尼撒在上面宴請盟國,誇口說空中花園如同迷宮一樣,進去了就出不來。一個盟國的頭領不服氣,帶領隨從進去,走了一輩子也沒有出來。從此,連世界上最精明的人都不敢冒險進去。丁零人把它稱作“塔克拉瑪乾”,意思是進去就出不來的地方。

伴隨著古巴比倫的衰落,空中花園逐漸荒廢。

死亡百慕達三角

公元1502年,航海家哥倫布率領他的遠洋航隊,第四次遠航美洲,當船隊航至北緯30度附近的維吉尼亞海岸百慕達群島和佛羅里達群島之間時,海面上突然颳起了一陣陣狂風,船隻好像航行在峽谷之間,暗無天日。水手馬上向哥倫布報告,說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了,哥倫布不相信,親自來到甲板上,卻發現這些昔日身經百戰的舵手和水手都已經昏頭轉向,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哥倫布大驚失色,急令他的船隊穩住舵把,調轉航向,向佛羅里達海岸靠過去,終於從波峰浪谷間擺脫了危險。事後一檢查,船上的磁羅盤的指針方向竟然已經從正北往西北偏離了36度。僥倖脫險的哥倫布給國王的信中,戰戰兢兢地描述了這次驚心動魄的航海曆險:“當時,浪濤翻卷,一連八、九天,我的兩隻眼睛看不見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看見過各種風暴,但是卻從來沒有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哥倫布在百慕達群島遇險的經歷引起人們對百慕達的驚恐不安,而此後數個世紀,百慕達似乎愈變愈神秘。

1963年2月3日,美國油輪“凱恩號”在平靜的百慕達海面航行中,突然中斷了同陸地的無線電聯繫,連呼救信號也未及發出便失去了蹤影;1945年12月5日,美國海軍5架“復仇者”海上魚雷轟炸機,在返航途中竟一同消失在百慕達海區上空,飛機失蹤前向地面指揮塔傳送了令人費解的談話:“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就連大海也變了樣子……羅盤發瘋鏇轉。”飛機失蹤後,美國最高軍事當局動員了空前規模的艦船和飛機,對包括百慕達水域在內的近200萬平方公里的海陸範圍進行了嚴密搜尋,卻連一點殘片和油滴都未找到。

科學家紛紛進駐百慕達,卻始終不能解開這些飛機與船隻失蹤之謎。他們提出,百慕達海底似乎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隕石、或一個外星人的海底儀器;甚至,這裡是兩個時空的交接點,那些失蹤的飛機和船隻已經航行到了另一個不知名的時空。

神秘的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1798年,拿破崙揮師進軍埃及,一路打到金字塔,拿破崙對於躺在金字塔中的法老們素無好感,下令用重炮轟擊獅身人面像。結果,獅身人面像卻巋然不動,只斷了幾根鬍鬚,拿破崙無奈,只得作罷。

這尊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匍匐在金字塔前面,守衛著已經死去的法老的靈魂和他們巨大的陵墓。據說獅身人面像的臉屬於法老海夫拉,而在西方人眼中,它狀如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因此稱之為“斯芬克斯”。

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在埃及共發現了80座大小不一的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屬於胡夫和他的後世子孫。

胡夫金字塔邊長230.6米,高146.5米,占地約52900平方米,由230萬塊大小不一的石塊組成,平均重量約2.5噸,總重量684.8萬噸,如果用載重7噸的卡車來裝載,需要978286輛。假設近萬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將十塊重達十噸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需費時近700年。但事實上,一座金字塔約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因此有學者提出,當時修築金字塔的埃及奴隸數量超過了百萬。

在金字塔附近,考古學家找到了建造這些金字塔的工匠曾經居住過的村落,這個發現,卻又讓金字塔的建造變得撲朔迷離。根據對村落的發掘,考古學家認為,2000多年前,大約有2.5萬名工匠奴隸在這裡負責金字塔的建造,遠遠低於考古學家的推測。這些埃及人如何能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難道數千年前,真的是某種外來文明幫助古埃及人修建了金字塔?

金字塔的修築是一個謎,它的詛咒同樣讓人驚心動魄。1922年,考古學家在圖坦卡蒙的陵墓口赫然發現——“任何盜墓者都將受到法老的詛咒”,胡夫金字塔上也有一段可怕的銘文:“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在他的頭上降臨。”考古學家開始對這些詛咒一笑而過。然而,早先圖坦卡蒙陵墓的發掘者卻接連離奇死亡;而那些膽大爬上胡夫金字塔頂的人,都很快出現昏睡現象,無一生還。難道他們都死於法老的詛咒?

瑪雅文明之謎

瑪雅金字塔瑪雅金字塔

瑪雅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他們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人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說約10000年的誤差才僅僅一天。他們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人的測算50年內誤差僅為7秒。這是個多么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幾千年前的瑪雅人怎么能有這么精確的計算他們還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稱為“佐爾金年”。這種曆法從何而來,實在令人不解。 因為這種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觀察到的任何一種天體的運行為依據的。以致有人變為,“佐爾金年”曆法是瑪雅人的祖先依據另一個至今我們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訂的。 瑪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0”這個數字概念,比中國人和歐洲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們還創造了20進位計數法,他們的數字演算可沿用到400萬年以後。這樣龐大的天文數字,只有在現代星際航行和測算星空距離時才用得上。而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刀耕火種,用樹葉遮體,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換物,這樣的數字演算他們用得著嗎? 瑪雅人的曆法可以維持到4億年以後,他計算的太陽年與金星年的差數可以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4位數字,他們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個符號和圖形組成的象形文字,辭彙量多達3萬個。他們有著精美絕倫的雕刻、繪畫和青銅藝術。

北緯30度 青銅文明光耀成都平原

北緯30度,地球的一根緯線,奇蹟誕生的地方。

這條緯線上,產生了人類最早最輝煌的上古文明——青銅文明,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都曾令世界為之傾倒。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青銅文明,曾經不被國際史學界看重,直到成都平原的大型青銅雕像破土而出,吸引了整個世界的視線。巨大的青銅人像改寫了中國的青銅文明史,令中國邁上了世界青銅文明的制高點。

北緯30度,又一個人類文明的奇蹟,在成都平原橫空出世。

古蜀探秘

這是一條地理學家劃出的虛擬線,然而卻沒有任何一條經緯線有它如此神奇的魔力。

這是一個奇觀絕景層出不窮的地帶。這裡有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長江、密西西比河、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均從這裡注入大海。

這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地帶,古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中的“火神火種”壁畫,加勒比海的百慕達三角區,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中國的峨眉山、黃山、廬山均坐落在這條神奇的緯線上。

“三星堆”銅面具“三星堆”銅面具

這是一個擁有燦爛文明的地帶,數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均在這裡最早綻放出文明的光彩。

1986年以後,北緯30度線上的成都平原又增添了一大奇蹟——由古蜀人創造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

1986年三星堆的發現,被國際史學界稱為“獨一無二的青銅文明”、“中國的第五大文明”、“可與世界範圍內的任何青銅器媲美”。但其重要意義還不止這些,它修正了國際史學界對中國上古歷史的偏見。

國際史學界認為,從文化過渡到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金屬冶煉技術。在三星堆發現以前,國際上一些史學者對於中國青銅文明的成就有非議。他們認為,中國的青銅文明塑造的都是像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那樣的禮器,很少有充滿生命活力的神、國王、巫師等大型雕像。他們因此得出結論:雕像藝術是在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後才產生的。

在西方學者的觀念中,青銅雕像才能代表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首先,製造雕像要求更高的工藝水平,鑄造起來更為困難。其次,雕像表現的是鮮活的當時的人,透過這些雕像可以更直觀地感受遠古時代的人文風貌。司母戊大方鼎與四羊方尊自然不入他們的法眼。

對於西方學者對中國青銅器的偏見,中國考古學家也在以行動回應。中國歷史上並不是沒有青銅雕像,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始皇26年,秦始皇為防六國遺民叛亂,命令軍隊收集天下的兵器,運到都城鹹陽,令工匠銷毀後鑄成十二個金人,放在自己居住的鹹陽宮中,以為這樣便可以坐穩江山。司馬遷所說的“金人”,就是銅人或鐵人。

那么,十二金人到底在哪裡呢?

1959年,以前僅見於史料的鹹陽宮在陝西臨潼附近被發現,考古學家燃起了尋找十二金人的希望。但是,除了遺址走廊留存的建築、人物、車馬壁畫殘片還隱約讓人可以感受到這個昔日帝國的輝煌外,十二金人的下落依舊撲朔迷離。

到了1986年,在湖北隨州周代曾侯乙墓的編鐘架上,考古學家發現了上下兩層6件小銅人。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些小型的青銅人,但是,像古巴比倫、古埃及那樣大型的青銅雕像卻始終沒有出土。

這些小青銅人引起了國內考古學家的許多猜想。有學者認為,既然中國有小銅人的出土,在此200年後秦始皇命令工匠鑄造十二金人應該是完全可以辦到的事實,並據此提出中國大型青銅人像雕塑藝術有史可考是在西周以後。然而,這並不能得到國外學者的認同,因為十二金人沒有在考古學上有任何發現,是不爭的事實。

長期以來,法國著名漢學家伯希和與其高足雷納·格魯塞在《從希臘到中國》一書中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們認為,“印度的佛教徒攜帶希臘式的佛教造像,去向孔夫子的祖國揭示那位尼泊爾聖者的教理”,“中國雕塑藝術受希臘雕塑的影響常常是很明顯的”,“希臘陶土女傭人雕像與中國美女雕像在隔壁沙漠中相匯合了”。這本1948出版的書對中國雕塑藝術的論斷,在1986年8月23日,被新華社一則短短的電訊顛復了。

巨型青銅雕像

1986年8月23日,新華社向全世界公布,在成都平原上發現了距今5000到3000年的古蜀早期文明,出土的900多件青銅器舉世皆驚。誰都沒有想到,代表青銅文明最高成就的青銅雕像,會在西南內陸腹地的成都平原上出現。出土的111件青銅雕像中,有全身雕像、青銅人頭像、青銅面具三大類型,尤其是高達260.8厘米的青銅大立人,是迄今中國最大的青銅雕像,被譽為“東方巨人”。

三星堆的青銅雕像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古巴比倫、古埃及的青銅雕像,都是在各個大大小小的遺址中發現的,三星堆里上百件青銅雕像聚集在一個遺址中,卻是舉世罕見的。

1987年,英國人傑西卡·羅森來到廣漢三星堆,同年8月,一篇名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在英國《獨立報》上發表,英國人在文章中絲毫不吝讚美之詞,“從中國西南傳來的訊息說,那兒的考古發現可能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這些發現看來比有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這些青銅像似乎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使人們對中國金屬製造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北緯30度的青銅時代

英國人所指的高度在於與世界其他青銅文明的比較。從時間上說,三星堆的青銅雕像被認為在商代晚期,與古埃及、古印度差不多處於同一個時代,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前左右,這個時代,北緯30度線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先後擁有了熟練的青銅鑄造技術,史學界稱之為青銅時代。

大約距今5000年前,古巴比倫人便開始鑄造青銅器,提前邁入了青銅文明,而這時候的古埃及、古印度乃至中國還尚在新石器時代晚期。

古巴比倫人與青銅的聯繫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在此過程中,他們創造了為數眾多的青銅雕像,“大鬍子”國王雕像、青銅女神立像、祭師銅像便是這其中的精品,尤其是出土于海法吉遺址高達176厘米的裸體帶冠祭師立人像,被考古界譽為古巴比倫青銅文明的象徵和早期世界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輝煌的青銅文明最終和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一起成為古巴比倫的象徵。

千年以後,古巴比倫人先進的青銅鑄造技術如同森林大火一樣散布到其它國家,幾乎引燃整個世界,近水樓台的古埃及人、古印度人最早得到真傳。

從古埃及第十二王朝開始,古埃及的藝術家獲得了鑄造青銅藝術品的權利。國王和神是古埃及人創作的永恆主題,這在他們的青銅雕刻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尼斯女神青銅坐像、塞特神青銅立像、佩比一世銅像是這其中的代表。古印度的青銅雕像以舞女、農夫等平常人為主,王室的青銅雕像的精美程度反而不如這些舞女和農夫。

幾百年後,古巴比倫的青銅鑄造技術又被古埃及人傳播到了古希臘,於是,一個劃時代的青銅王國很快誕生並迅速達到頂峰。跟早先的古埃及人一樣,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家靈感的源泉,他們塑造的最多的是運動員、天上的神雕像,這些運動員和神雕像普遍具有優美的線條、雄渾的身軀與健美的肌肉。

我們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的青銅雕像,大抵會有如下發現:首先是他們的主題和內容,神話傳說和國王題材是這幾大青銅文明之間永恆的主題;其次是鍛造技術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人主要採用捶打技術,在不改變材料質的情況,在模具上敲打壓製成型,大抵還只是一種再加工。

這兩個內容都可以在三星堆青銅雕像中找到對應的方面。首先是題材,三星堆的一切都似乎是神秘而陌生的,當時的藝術家塑造的是一些巨大並且五官不成比例的面具、具有同一種表情的青銅人頭、高大的青銅立人,這些造型和模樣,以前誰也沒有見過,這讓中外考古學家覺得詫異:這到底是來自何方的青銅文明?尤其是高達260.8厘米的青銅大立人,從高度上來說,已經超過了古巴比倫的祭師銅像,古埃及、古印度更是沒有青銅雕像可以與之相比。這樣的青銅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3000年前的中國人不但可以鑄造大型青銅雕像,而且還可以鑄造世界上同時期最大的青銅雕像。

之後,繼承了三星堆文明的金沙人,鑄造了同樣精美的青銅人像,在金沙文明中,三星堆的輝煌得以延續。

青銅文明的制高點

從鑄造技術上說,三星堆人的青銅鑄造方法在當時是先進的,這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冶煉技術。冶煉時,三星堆人大約要加入磷,這可以增加銅水的流動性,鑄造的時候也不容易起氣泡;除磷以外,他們的鑄造配方不是單一的,一般含有銅、錫、鉛三種成分,這樣的合金成分能讓這些青銅器硬度適中,出土後清理後依舊可以閃閃發光。

其次是鑄造技術,考古學家認為,三星堆人已經掌握了焊鉚、熱補法、分鑄法、渾鑄法等多種青銅鑄造技巧。三星堆的銅像群一般採用空心鑄造,這樣的方法遠比埃及銅像將分段制好的銅像肢體固定在木柱上、再回工製作而成的技術高明。

史前的三星堆人對青銅藝術有著獨特的偏好,這些青銅器被他們用於祭祀,追憶和崇拜他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祖先、無所不能的神靈和死去的親人。一棵棵青銅神樹,一個個擁有相同表情的青銅人頭,一隻只展翅飛翔的青銅鳥,三星堆913件青銅器成功地搭建起了三星堆青銅文明的高度,繪聲繪色地把一個失落已久的古老帝國重新拉到我們身邊。

三星堆藝術家喜歡用抽象、變形等方式加重雕像的神秘感和立體感,這些獨特的藝術風貌讓他們的青銅雕像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體系。他們精美的青銅器完全可以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同時期的青銅文明相媲美,惟一不同的是,三星堆是區域文明,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則是一個個輝煌的文明古國。3000年前成都平原上的古蜀文明最終成為中國青銅雕像的代言人,它自成體系無人能解的青銅雕刻內容,成為世界文明懸而未解的謎團,也成為北緯30度的又一大人類奇觀。

魔幻森林

在北緯30°附近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聖塔柯斯小鎮西郊,有一塊被森林包圍著的彈丸之地。在那裡發生的奇異現象一度然人懷疑地心引力的存在,地球重力場在該地的異樣存在,帶給科學家很多困惑。

人忽高忽低。在“魔幻森林”的入口處,有兩塊長約50厘米,寬約20厘米的石板,這兩塊石板相距40厘米左右。表面上這兩塊石板與普通石板並無差異,可人一旦站上去,其中一塊石板能使人顯的更高大,另一塊石板卻使人顯的又矮又胖。而用水平儀測量的結果是兩塊石板同處於一個水平面上。

樹向一邊倒。“魔幻森林”中有一條坡度極大的羊腸小道,奇怪的是小道周圍的樹木都像一個方向傾斜,遊客行走在小道上,身體傾斜度幾乎與小道斜坡平行,行人低頭看不見自己的雙腳,卻能穩步向前行走。森林中有一間小木屋,人一旦進入小木屋,身體都會自動向右傾斜,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將身體挺直。小木屋的一側有一塊向外伸展的木板,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去,木板都是傾斜的。可是當遊人把高爾夫球放在木板上時,球卻不向下滾,反而向上滾;如果用手將球推離木板,球不會垂直而落,而是沿著木板傾斜的方向掉下來。

人在壁上走。在小木屋裡,人們可以在沒有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安然地站在房子的板壁上,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在板壁上自由自在的行走。如此的飛檐技術,即使是訓練有素,身懷絕技的雜技演員,也望塵莫及。

長江斷流

公認6300公里,實為6211.3公里的中國長江,歷史上記錄了它兩次突然枯竭的史實,令人費解不已。

公元1342年,江蘇省泰興縣(即泰興市),千萬年從未斷流的長江水一夜之間忽然枯竭見底,次日沿岸居民紛紛下江拾取遺物。突然江潮驟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這一奇怪現象在泰興縣再度出現。當時,天色蒼黃,江水突然出現枯竭斷流,江上的航輪擱淺,歷經兩個多小時,江水洶湧而下……

千古迷窟

在安徽省黃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連綿群山中,林木蔥鬱,環溪矗立的山間有36座(處)古石窟,洞中空間奇大,結構怪異,有的層層疊岩,洞中套洞;有的水波蕩漾,迂迴通幽;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洞中無壁畫、無佛像、無文字。其中被命名為35號的石窟,洞深170米,面積1.2萬平方米,僅掘出的十幾萬立方米石料,就足以鋪就成一條由黃山市通往杭州市的公路。

鄱陽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噸級的日本運輸船“神戶丸”行駛到江西鄱陽湖西北老爺廟水域突然無聲無息地失蹤(沉入湖底),船上200餘人無一逃生。其後,日本海軍曾派人潛入湖中偵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員全部神秘失蹤。山下堤昭脫下潛水服後,精神恐懼,接著就精神失常了。

抗戰勝利後,美國著名的潛水專家愛德華·波爾一行人來到鄱陽湖,歷經數月的打撈仍一無所獲,除愛德華·波爾外,幾名美國潛水員再度在這裡失蹤。

過去了40年後,愛德華·波爾終於向世人首次披露了他在鄱陽湖底失魂落魄的經歷。他說:“幾天內,我和三個夥伴在水下幾公里的水域內搜尋“神戶丸”號,沒有發現一點蹤跡。這一龐然大物究竟在哪裡?正當我們沿著湖底繼續向西北方向尋去時,忽然不遠處閃出一道耀眼的白光,飛快向我們射來。頓時平靜的湖底出現了劇烈的震動,耳邊呼嘯如雷的巨響隆隆滾來,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將我們緊緊吸住,我頭暈眼花,白光在湖底翻卷滾動,我的三個潛水夥伴隨著白光的吸引逐流而去,我掙扎出了水面……”

天柱山

天柱山地質公園天柱山地質公園

2.4億年前,印支運動使南、北大陸再次聚合,揚子板塊強烈向華北板塊俯衝。地殼的抬升,最終結束了天柱山地區的海侵歷史和海相沉積,終於讓天柱山浮出了水面。

在天柱山上可以看到含金剛石和柯石英的榴輝岩。天柱山擁有我國獨有、全球揭露面積最大、暴露最深的高壓——超高壓地質變質帶。由於地殼在運動過程中,地幔中的岩漿在構造運動和超壓流體的共同作用下,以脈流的形式被擠壓上升,從而形成一條堅硬的帶狀岩石群,它一般存在於萬米以下的地幔之中。其顯著特徵就是岩石中含有大量黃褐色的榴輝岩。而天柱山的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卻因為1.28億年前的燕山運動被抬升到了地表。這條罕見且保存完整的變質帶被科學界稱為一大奇觀,它的發現對研究大陸動力學具有深遠意義,成為開啟地球大陸學的一把鑰匙。大面積的花崗岩和豐富的片麻岩、榴輝岩使得天柱山一舉成為全球研究大陸動力學的最佳地區之一。它更像一個泄密者,破譯著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億萬年的奧秘。

未解之謎

三番五次騷擾的怪火

在江西鄱陽湖畔的鄱陽縣(原為鄱陽縣)蓮湖鄉朱家村,村民朱滿善、朱松善家裡無緣無故地不斷發生火災,火星紅色,線型走狀,每次起火都很奇怪,易燃的東西沒燒著,難燃的物體偏偏著火,而且火勢無論多大,每次澆上一點水即滅,1995年3月23日至4月6日,朱家已發生大大小小不明原因的火災20多起。

“巴別”通天塔

地處幼發拉底河東岸的巴比倫城,距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約100餘公里。這裡矗立著一座年歲久遠的“巴別”塔,當地人稱之為“埃特曼南基”,意為“天地的基本住所”。但是,為什麼要建造通天塔呢?它是奴隸制君主的陵墓,還是古代的天文觀測之地?至今沒有人能回答。

原始部落神殿遺址

在黎巴嫩巴爾別克村,有一個原始部落遺址,它的外圍城牆是用三塊巨石砌成,每塊都超過1000噸,即100萬公斤,其中僅一塊石頭,就可以建造三幢高5層、寬六米、深12米的樓房,且牆厚度達30厘米。這三塊巨石在當時怎樣運來的,有誰知道?

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勒爾湖附近,有兩處“死亡谷”,只危及飛禽走獸,而對人的生命卻沒有威脅。每年在上述“死亡谷”喪命的各種動物多達3萬多。

比薩斜塔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千年不倒

坐落在義大利北部佛羅倫斯市的比薩斜塔至今已有828年歷史。此塔建至一半以上高度時就開始傾斜,斜度為1.2至1.5米,已飽經風霜820年,有望創下“千年不倒”甚至“萬年健在”的記錄。

上的軌跡

面積為316平方公里的地中海中部島國馬爾他,有一條奇特的軌跡,凹槽深度達72厘米,一直延伸到地中海中深達42米的地方,說它是車軌吧,但它又顯示出明顯不同的轍印,從古到今,產生過關於軌跡的20多種猜想,無一能成立。

加州“死亡谷”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內華達州相毗鄰的山中,也有一條長達225公里,寬度在6至26公里,面積達1400平方公里的“死亡谷”,峽谷兩側懸崖峭壁,異常森嚴。1949年美國有一支尋找金礦的勘探隊,因迷失方向而誤入此谷,幾乎全軍復沒。有幾個人僥倖脫險爬出,之後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此後,也曾有多批探險人員前去揭謎,除大多數葬身此谷外,倖存者也未能揭開這個迷,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地獄般的“死亡谷”竟是飛禽走獸的“極樂世界”——200多種鳥類、10多種蛇、7種蜥蜴、1500多種野驢等動物在那裡悠然自得,逍遙自在。

日本龍三角區

千百年來,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潛藏著對浩瀚海洋的畏懼。儘管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有無數的船隻航行在大洋之上,但直到今天仍然有兩個海域令航海者們談之色變,其中一個是盡人皆知的“魔鬼百慕達”,而另一個的名氣雖沒有前一個大,但它的“殺傷力”卻絕不遜於前者。在這裡,船隻神秘失蹤、潛艇一去不回、飛機憑空消失……令這片海域擁有了“太平洋中的百慕達三角”的惡名,被稱為“最接近死亡的魔鬼海域”和“幽深的藍色墓穴”。它就是尚不為人所知的——日本龍三角。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數巨輪在日本以南空曠清冷的海面上神秘失蹤,它們中的大多數在失蹤前沒有能發出求救訊號,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解答它們失蹤後的相關命運。如在地圖上標出這片海域的範圍,它恰恰是一個與百慕達極為相似的三角區域,這就是令人恐懼的日本龍三角。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但在“深入虎穴”進行科考之前,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片恐怖海域的斑斑劣跡:

1980年9月8日,相當於鐵達尼號兩倍大小的巨輪德拜夏爾號裝載著15萬噸鐵礦石,來到了距離日本沖繩海岸200海里的地方。這艘巨輪的設計堪稱完美,已在海上航行了4年,正是機械狀況最為理想的時期。因此,船上的任何人都會感到非常安全。

這時,船遇上了颶風。但船長對此並不擔心,在他眼裡像德拜夏爾號這樣巨大並且設計精良的貨輪,對付這種天氣應該毫無問題。他通過廣播告訴人們:他們將晚些時候到達港口,最多不過幾天而已。

可是,岸上的人們在接到了船長發出的最後一條訊息(我們正在與每小時100公里的狂風和9米高的巨浪搏鬥)後,德拜夏爾號及全體船員便失蹤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它並不是孤立的、惟一的。請看——

觸目驚心的數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的潛水艇同樣在這裡遭遇了厄運。據美軍統計:凡在此執行任務或路經此處的美軍潛艇中,有1/5因非戰鬥因素失蹤,總數達52艘之多。

二戰後期,為了奪取海上優勢,美國海軍第38航母特遣隊對日本的神風突擊隊發起了三天三夜的狂轟濫炸。正當艦隊重新補充燃料,準備再戰的時候,在這片海域不得不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展開了一場生存之戰。當時在強大的颶風和18米高惡浪的襲擊下:16艘艦船遭到嚴重破壞、200多架飛機從航母上被掀到了海里、765名美軍水兵遇難。這是美國海軍在20世紀所遭遇最嚴重的自然災難。

1957年3月22日凌晨4點48分,一架美國貨機從威克島升空,準備前往東京國際機場,機組成員是67名軍人。飛行時間預定為9個半小時,飛機上準備的燃料足夠13個半小時的航程。在開頭的8個小時,飛機飛行狀況一切正常。下午2點,駕駛員發出信號,預計到達時間為下午5點,飛機所有的設備都處於正常狀態。此時飛機所處區域天氣晴朗,對於飛機飛行而言,條件幾近完美。1小時15分鐘以後,駕駛員在距東京300公里的地方發出訊號,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回覆說希望她能夠在2小時以內到達。然而,這架美國飛機卻永遠沒能降落到東京機場。

搜救隊在方圓數千公里的海面上來回搜尋,最終無功而返。這架為戰爭而造、飛行條件幾近完美的飛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直到今天依然無人知曉。

在1980年9月9日巨輪德拜夏爾號在此失蹤後,僅僅過了幾年,她的兩艘姐妹船隻同樣在此遇難。

2002年1月,一艘中國貨船林傑號及船上19名船員,在日本長崎港外的海面上突然就消失了。沒有求救呼叫,沒找著殘骸,貨船就仿佛在人間蒸發了,人們無法知道他們遭遇了什麼。

由於日本龍三角海域頻發眾多神奇海難事故,使它贏得了一個“太平洋中的百慕達三角”的惡名。對此,日本海防機構每年平均要發布發生在日本周圍海域約2500件海事事故報告。鑒於在這裡搜尋一艘失蹤的船要比從乾草堆中找出一根針還要困難得多的實際情況,使得大部分的官方報告只能將事故原因歸於“自然的力量”,而就此終止調查。然而,眾多遇難船員的家人決不希望他們的親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進黑暗,他們需要更加詳盡、更加合理的解釋。

1952年9月23日,多名科學家搭乘一艘日本海防研究艦前往龍三角區域研究那裡的暗礁,目的是監控海底的異常活動以從這一角度來解開上述乘船之謎。船在離港後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航行速度,按理說用這種速度只需一天時間就能到達研究海域。然而在接下來的3天中該船信號全無,於是水上安全廳對外宣布了這艘海防研究艦失蹤的訊息。當搜救船隻趕到這片海域時,只找到了一些殘骸和碎片,但是沒有一塊碎片上刻著船隻的名稱,也沒有一個生還者能夠講述他們的遭遇……

隨後,紐約時報上刊登了這艘科考船神秘失蹤的報導,第一次將全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了這片魔鬼海域。

研究與猜測

假設不等於真相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由於實地考察有一定的條件局限性和較大的風險性,因此五花八門的猜測便紛紛出台了:

流傳最久的是海洋怪獸興風作浪的傳說,但在當代科技面前這一假設已漸漸退色。

磁偏角現象使航行中的船隻迷航甚至失蹤的假設也難以成立。磁偏角是由於地球上的南北磁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不重合而造成的自然現象,這種偏差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存在,並不是日本龍三角所特有。早在500年前哥倫布提出磁偏角現象後它早已成為航海者的必備知識,故它不可能簡單地成為擁有現代化設備的船隻迷航和沉沒的原因。

颶風說。據海洋專家觀測,強大的颶風經常在日本龍三角的海域中醞釀,這片不幸的海域是颶風的製造工廠,其溫暖的水流每年可以製造30起致命的風暴。這一點可在那些失事船隻最後發出的隻言片語中得到印證。於是有些專家認為是颶風使得那些過往船隻的導航儀器在一瞬間全部失靈,最終導致船舶失事的。但是,當今大型的現代化船舶是按照能抵禦最壞情況的標準製造的,按理說僅憑一場颶風並不能擊沉它們。

認為是外星人所為

1980年8月18日,原蘇聯的烏拉基米爾號船在完成任務後從日本沿海返航途中。一位隨船教授突然發現一個不明物體從海底沖了上來。這件物體呈圓筒狀,能夠發出耀眼的藍光,當它滑過船隻時將船的一片區域烤得焦黑。這個來歷不明的物體環繞輪船數分鐘以後,與它的出現一樣突兀,又驟然消失在海洋中。這位教授認為如此怪異的東西絕非地球所有。

拍攝於1985年的電影《魔繭》,故事的構思來源於人們對大洋深處存在外星人基地的幻想。影片中的人們在一片突如其來的海霧中,被外星人神秘地帶走,瞬間消失在海上警衛隊面前,所有的人都以為他們遇到了海難,但幾年之後他們又神奇地回到了地球。於是人們開始猜想這些在日本龍三角發生的奇怪事件是否是外星人所為。

人們似乎總願意相信外星生命一定降臨過地球,動用外星人似乎是解釋世界上任何難解或未解之謎最簡單的方式,一切現在所不能理解或無法解釋的現象都可以由外星人做出簡單的回答。這也許更可以歸功於人類思想的惰性,就像中世紀的人們將所有難以解釋的現象都歸於上帝一樣。

但這畢竟是假設。

可喜的發現使研究“漸入佳境”

只有找到能使假設成立的實證,假設才能變為事實。對此,人們或千方百計地為假設尋找證據,或獨闢蹊徑以求殊途同歸,總之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從未間斷過,日本龍三角之謎就是這樣被揭示的。

在多種科研途徑中,日本科學家採取了試圖從研究海底世界這一層面來解釋海難事故的方法。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向這片魔鬼海的黑暗之處投放了一些深海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可以到達世界大洋最深的底部。海洋科學家們在黑暗的深海花費了大量時間,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看不見的世界。科學家們發現:在日本龍三角西部的深海區,岩漿具有隨時衝破薄弱地殼的威脅。這種事情的發生毫無先兆,其威力之巨足夠穿透海面,而且轉瞬之間它又可平息下來,卻不會留下任何證據。

當大洋板塊發生地震的時候,超音波達到海面表層,形成海嘯。海嘯引發的巨浪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800公里以上,這是任何堅固的船隻都經受不起的。此外,毀滅性的巨大海嘯在生成海浪時於廣闊的洋面上只有1米或者比這還低的高度,這種在大洋中所發生的緩慢的浪潮起伏是不易被過往船隻所察覺的,它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大約在20分鐘至1個小時後,災難就開始降臨。如果在海嘯發生時又正好趕上颶風,那么遇難船隻甭說自救,就連呼救的時間可能都沒有了。

殊途同歸印證結論告慰亡靈

在上述科考工作進行的同時,另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尋找到失事巨輪德拜夏爾號,通過對失事原因的研究來揭示這片海域的秘密。

大衛·莫恩是一名失事船隻搜尋專家,在確定沉船地點方面業績輝煌,同時,他始終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從純科學技術的角度進行研究,給出答案。1994 年7月,由大衛·莫恩率領的海洋科技探險隊向魔鬼海進發,他們堅信可以揭開事實的真相。

當時它們全部的希望只懸於一條渺茫的線索——德拜夏爾號失蹤的時候,搜救飛機曾經報告說,在它最後出現的不遠處發現了油漬。但誰也不能確定整個區域有多大?油漬是在沉船的正上方,還是漂移了10英里、50英里或100英里?考察隊利用了平面掃描聲納、潛水機器人等先進設備,經過長時間的搜尋,最終在水下約4000米的海床上找到了一堆變形的金屬,接著考察隊又從附近找到了發光的鐵礦石。由於知道當年德拜夏爾號運載的就是鐵礦石,通過這條線索,人們從而推斷變形的金屬就是目標物--德拜夏爾號的殘骸。

通過對探測器傳輸回來的圖片資料的研究,人們終於找到了沉船的答案:

當年德拜夏爾號行駛到這片海域時就遇到了颶風,但像德拜夏爾號這樣的巨輪應該可以抵禦最大的颶風,所以船長也自信地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晚幾天到達目的地。但這時又突然發生了海嘯,海嘯形成的兩個涌浪將鋼鐵之軀德拜夏爾號架了起來,於是懸空的德拜夏爾號被自己的重力壓成了三段。巨浪進艙,致使整艘巨輪快速下沉,下沉的速度之快使得船員們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此外,巨輪在下沉過程中隨著海水壓力的增大,被擠壓變形,最後沉到海床上時已變為了一堆扭曲的鋼鐵。

這一建立在科學論證基礎上的結論不僅為日本龍三角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同時也足以告慰那些碧淵深處的亡靈,也給了那些長久沉浸於痛苦之中的亡者親人們一個圓滿的答案。縱觀歷史,2000年來共有100多萬艘船隻長眠在這片深藍色的水下,平均每14海里便有一艘沉船,它說明海洋無愧是地球上最神秘莫測的生存地獄。迄今為止,人們依然無法知道在浩瀚的大洋之下,到底還隱藏著多少秘密等待著去探索、發現。

逾時代的技術

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宮珍藏著一張奇特的古代地圖。這張古地圖是18世紀初發現的,看樣子是一份複製品。地圖上,只有地中海地區畫得十分精確,其餘地區,如美洲、非洲都嚴重變形。然而,當科學家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時,驚訝地發現,這張古地圖其實是一張空中鳥瞰圖。同阿波羅八號飛船所拍攝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這張古地圖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樣。地圖上美洲、非洲的變形輪廓線,同阿波羅飛船拍攝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古地圖上還繪出了南極洲冰層復蓋下的複雜地貌,同南極探險隊在1952年用回聲探測儀對南極冰下地形的探測圖毫無二致。是什麼人在遠古時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攝的高技術?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廢墟,有一座用整塊紅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無缺的星空圖,以及上百個符號。考古學家多年研究,終於破譯了星圖及符號。他們認為,這幅星圖所描繪的是2.7萬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號記述的是極為深奧的天文知識。這些知識是現代人類所未掌握的。數萬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類,又怎樣掌握了超過現代人類的天文知識?

更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尚比亞,人們發現了一個古尼德人的頭骨,頭骨左方有一個邊緣平滑的圓孔,這圓孔唯有子彈射擊才能形成。而據考證,古尼德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有7萬年。當時的人類,才剛剛學會使用石斧!

還有,在巴格達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學家發現一組兩千年前的化學電池,他們仿造古電池成功地獲得0.5伏電壓,持續工作了18天。世界公認的第一個電池,是公元1800年發明的,距今才200多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學家們從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發現一顆人造心臟。現代醫學研製使用人工心臟不過十來年歷史,而木乃伊的這顆人造心臟卻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過精密的外科手術安進一個男孩子的胸腔!

是否存在著史前超文明

以上種種超文明不解之謎,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外星人訪問地球所留下的痕跡,一是現代人類文明之前,曾經出現過前一屆高級人類的史前超文明。越來越多的人更為相信後一種解釋,有科學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進化論。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歷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或巨大的自然災變。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也有人認為,前一屆高級文明的毀滅,是因為地球氣候的周期性變化。或者因為地球磁場的周期性消失。太陽系運轉到宇宙空間某個特定位置時,地球上將會周期性地出現不適應人類生存的氣候。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便是一個例證。地球的這種周期性氣候變化會導致高級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進化。

當然,這些僅是一家之言,或者說僅是一些猜測。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謎,倒確實值得人們認真探索…

“你知道蒙頂山上左麒麟右武士的神秘圖案嗎?”“國外也有過類似的現象,會不會是外星人留下的腳印喔?”近日,在一著名地理論壇上,驢友們對蒙頂山驚現神秘圖案一事展開了熱烈討論,其中還包括不少專家學者的發言,記者從中發現了四川地質工程勘察院地質專家劉民生的名字。記者隨後與劉民生取得了聯繫,經證實,原來在位於北緯30°附近的雅安市名山縣的蒙頂山上(30°06'),呈現出一幅奇特的巨大圖案: 左邊是一隻麒麟,右邊是一個戴著羽毛頭冠的武士!中央電視台10套《走進科學》欄目曾到此進行實地考察並作了系列報導。 據了解,只要採用衛星地圖軟體,就能看見這個圖案復蓋了幾乎整個蒙頂山的陰面。劉民生還從地質學的角度對整個蒙頂山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構造進行了分析。雅安在地質上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處在中國“y”字形構造的核心部位,西北部、東北部和南部三個方向的三條地質構造帶正好在雅安交匯,形成了一個交點。所以這裡的地質構造非常的複雜,具備了出現這種特殊地貌的基礎條件,當然它的形成原因是很複雜的,科學結論必須考察後才能得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