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孩子全跳舞

神的孩子全跳舞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是村上春樹最新的一部短篇小說集,2000年出版。共六篇。各篇都以1995年日本大坂、神戶大地震為背景,描寫經歷巨變的人們對自己以往人生的重新認識。本書體現了村上春樹對人生的深層思考,被評價為是村上春樹的轉折期之作。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小說,也是音樂。到最後幾篇村上就直接提出以對生的珍重來反抗死的空無,在中,一個更年期女子通過一次神秘旅遊化解了對一個曾傷害她的「死者」的憎恨,她明白到正是憎恨才加重了災難的創傷,而當人為憎恨而活的話,那活就比死更空無。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6篇小說都以1995年日本大坂、神戶大地震為背景,描述經歷巨變的人們對自己以往人生的重新認識。作品既有空虛、空殼、憎恨、暴力等負面字眼,又有自由、溝通、光明、愛和決心等正面語彙。而且隨著篇名的依序更迭,由負而正呈明顯遞進趨勢,負越來越少,正越來越多。最後終於走出地震的陰影,走出心靈的空洞,完成超越,獲得再生。他們有的丟開過去的種種顧慮,終於與愛慕已久的女子共同生活,有的終於吐露了久積胸中的鬱悶,獲得了精神的自由;有的小人物在巨變面前發現了自己的力量,乾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

圖片目錄

UFO飛落釧路

有熨斗的風景

神的孩子全跳舞

泰國之旅

青蛙君救東京

蜂蜜餅

點評鑑賞

1.

村上春樹的災難創傷治療法

廖偉棠

從描寫東京沙林毒氣事件的記實文學《地下鐵事件》開始,村上春樹把他超現實的寫作筆觸漸漸向現實轉移,並開始在作品中思考災難對人心所帶來的創傷,及治療的可能性。一般的「村上迷」讀者也許會覺得《地下鐵事件》作為記實文學缺少了村上特有的魅力:那種奇異的幻想和對青年心理的把握,那么最新出版的這本村上短篇小說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則既滿足了小說讀者的胃口,又實現了村上對災難的關注思考,甚至還為從災難中受創的人們提供了心靈治療。

小說開頭引的兩段話是理解這一系列小說的關鍵,一是陀斯妥也夫斯基《群魔》中的對話:「發生的事已經發生了。」「那太過分,太殘酷了!」,這為村上的小說籠罩了一種他前所未有的沉重氣氛,也暗示了災難的發生是不可挽回地對人心帶來了創傷;另一句是高達電影《狂人皮埃羅》中的對白:「無名的人真可怕啊。」,指出了這部小說的關注點將是借借無名的人,他們甚至不是災難的受害者,災難沒有給予他們實際創傷,然而卻給他們往後的生命投下了巨大陰影,小說要做的,也許就是把他們從陰影中帶出來。

六篇小說都和1995年神戶大地震有關,而且都直接指向震後創傷最可怕的問題——一般人心中那面對死亡突如其來的那種虛無﹑缺失感。第一篇中的小村的失落從現實發展到心裡:首先他的妻子在連續多天看了地震的電視報導後,對他不辭而別,這是地震對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的猛然驚醒,其後他被神秘委託送一個盒子去釧路,最後才恍然驚覺這盒子裡裝的是他的「內容」——這象徵在面臨死亡的偶然性時人才發現自己的生也一樣的不可靠,正所謂「未知生,焉知死」,死亡的沉重反襯出我們平時生存的輕。其它小說亦有同樣的失落存在,像中的老畫家,他遠離神戶的家人孤獨生活,他說他的畫中的「熨斗」是風景的替代物, 其實他的生存也是真正的生命的替代物,真正的生命卻是一片空洞。

空洞的生命尋找修補和安慰,所以老畫家每晚在海邊燒營火,他對另一個失落的女孩說:「營火為了溫暖人心而存在那裡。」但這還不是真正的安慰,到了點題之作時,被稱為神的孩子的善也(因為她母親「處女懷孕」)以尋找自己生身父親的行為來試圖確認自己的存在,他曾質疑製造地震的神:「神可以考驗人,人為什麼不能考驗神?」,但他的尋找未果卻在一個荒蕪的月夜感到了作為自然的神的顯示。他情不自禁隨著月光跳舞,感受著大自然的律動,才明白了地震的意義,人心能猜測自然嗎?這時他寬恕了災難,亦確認了自己。

到最後幾篇村上就直接提出以對生的珍重來反抗死的空無,在中,一個更年期女子通過一次神秘旅遊化解了對一個曾傷害她的「死者」的憎恨,她明白到正是憎恨才加重了災難的創傷,而當人為憎恨而活的話,那活就比死更空無。是村上擅長的荒誕寫法,但在滑稽的「青蛙老弟」身上卻透出一種悲劇英雄的氣概來,它一方面承受著內心的空和黑暗,一方面卻因為一個平庸的小職員對空無生活的覺悟所產生的勇氣而拯救了世界(形而上的)。

是最沉重的壓卷之作,村上被忽略的現實主義寫作功力在此短篇中大顯魅力,也許只有現實主義才能處理這么嚴峻的問題吧:當存在是「向死而在」時,我們如何存在?淳平暗戀小夜子多年,但直到小夜子結婚又離婚後他都無法衝出自己的猶豫去愛。但大地震改變了一切,小夜子的女兒沙羅的夢是第一個寓言:「地震男打開了盒子在等著我們。」提醒了淳平幸福背後的威脅,使人意識到要更珍重幸福,並堅忍地守護它;淳平對蜂蜜派童話故事的修正是另一個寓言:我們可以為不幸的故事重新尋找一個出口。在結尾村上說出了他前所未有的堅定說話:「現在必須在這裡,守護這兩個女人。不管對方是誰,都不可能讓他裝進莫名其妙的盒子裡去。就算天塌下來,大地轟然裂開也一樣。」

雖然在我們生活中,沒有像日本和台灣那樣的大災難出現,然而我們就能因此掩飾我們心中一樣的空洞嗎——假如沒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死亡來喚醒它?村上的災難創傷治療法,我想不但對災後的人們有意義,他更針對著在災前死守著自己的空洞的「非受難者」的我們。

寫於2001年

2.

這是一本很“神性能量注入”的書。在突發災難面前,人類會發酵轉變,我懷疑村上先生也被震撼得進入了作家普通會進入的“迷夢式通靈”狀態,以至於寫下了這本書。

大腦的思智哲學也是有作用的,村上自己坦言自己懷著一種情感性,跨出了里程碑後的第一步。

但其實日本作家更容易如此,他們一向的櫻花哲學一直直指生命哲學,個個透著一種空虛幻滅又熊熊燃燒的生命禮讚。

“神的孩子全跳舞”這個字,就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精闢的宇宙之概括!!新思潮之流黨們應該很能體會它蘊含的龐大哲學意義。

眾生在神父的音律中,如煙舞動,一切都充滿完美的神性、美、藝術、愛,無以表達,倒是“神的孩子全跳舞”幾個字最能引發那種畫面,用抽象的影像概括了這種哲學。用它去概括一些佛家的經書我看都不為過,那些經書的名字反倒沒它這么好。

意向的東西就要用氛圍去薰染帶動,而不是大腦,大腦應該被提在手裡,擱在包里。村上的文大多有這種功能,能揚升起第七感(即所謂模模糊糊的無可名狀的觸動感知),環境中的每個光影、每句語調和沉默、發獃空白的片段,發酵著人的心,人的轉變並非像邏輯中的因果,能清清楚楚分辨,而是非常複雜的光的煙霧。就好比我們在燭光中,在閉塞的角落,對著一泓真摯的目光,無言側頭看向掛霧的窗,外面下著雪,行人勞頓,寒冷卻溫暖的氣氛,於是,一個想結婚的人,突然去流浪了。。哈哈哈,沒關聯?有的,這就是實際的人心之流動,像一幕舞蹈,音樂便是整個宇宙的圍裹。

毫無疑問,我們在愛之中,在完美之總,在必然之中,在永恆之中,舞蹈。

3.

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小說,也是音樂。

這是村上春樹的一篇小說及包含這篇小說的小說集。我不懂日語,不知道日語裡小說名稱的含義,但我喜歡林少華為這本小說所定的中文譯名,它確實如名叫少玲的網友的留言那樣,“很大愛,又陽光的感覺”。很久以前,因為喜歡村上筆下空虛頹廢的調調,幾乎讀遍了他所有的小說,從最初的《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到《冷酷仙境與世界盡頭》、《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悽美灰冷的感覺一直延續,直到這本《神的孩子全跳舞》。

台灣的歌手似乎比較文藝,對村上也是情有獨鍾,前有伍佰名歌《挪威的森林》,後有五月天新作《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作為歌曲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我還沒有欣賞,但相比之下,林少華的譯名要更簡潔凝練,也更琅琅上口。

中文,真是很美很神奇的東西。再現文字之美的《書城》,最初打動我的,不是內容,而是廣告,至今還能記得,“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還有好文章可讀”。

作品簡介

神的孩子全跳舞神的孩子全跳舞

編輯推薦:2000年出版,村上春樹最新的短篇小說集。 六篇小說,全部以1995年神戶大地震為背景,

最引人注目的是《青蛙君救東京》:邪惡的“蚯蚓君”即將引發一場毀滅東京的地震,正義的“青蛙君”

挺身阻攔。正義戰勝邪惡並不成問題,但地下戰場的黑暗必須得到光明的朗照。“青蛙君”亟需一個掌燈的助手——於是,一個平庸得“連平庸都談不上”的銀行小職員,便成了拯救東京的當代英雄。 在一個天崩地坼的非常時期,處世低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1949- ),日本小說家。曾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科就讀。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說《聽風之歌》問世後,即被搬上了銀幕。隨後,他的優秀作品《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

《挪威的森林》等相繼發表。他的創作不受傳統拘束,構思新奇,行文瀟灑自在,而又不流於庸俗淺薄。尤其是在刻畫人的孤獨無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沒有把這種情緒寫成負的東西,而是通過內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格調,一種樂在其中的境界,以此來為讀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模式或生命的體驗。

編輯推薦

《神的孩子全跳舞(新版)》6篇小說都以1995年日本大坂、神戶大地震為背景,描述經歷巨變的人們對自己以往人生的重新認識。作品既有空虛、空殼、憎恨、暴力等負面字眼,又有自由、溝通、光明、愛和決心等正面語彙。而且隨著篇名的依序更迭,由負而正呈明顯遞進趨勢,負越來越少,正越來越多。最後終於走出地震的陰影,走出心靈的空洞,完成超越,獲得再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