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炊煙

第二部描繪了他們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 小說的第二部描寫了他們英勇鬥爭的精神。 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祖國和人民的命運。

內容介紹

康斯坦丁·帕烏斯托夫斯基(1892—1968)是蘇聯俄羅斯著名作家,被稱為“當代抒情散文詩人”、“文學和語言藝術大師”、“卓越的文體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抒情浪漫主義流派的代表作家”。他所創作的一系列優秀作品和生動的人物形象使同時代人為之傾倒。
《祖國的炊煙》是帕烏斯托夫斯基較後期的作品,於偉大的衛圖戰爭勝利前(1944)寫成,因手稿遺失,直至1964年才發表。這是一部描寫知識分子的思想面貌、生活態度和鬥爭精神的長篇小說。全書分兩部。第一部反映了三十年代蘇聯知識分子的和平建設生活。第二部描繪了他們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
女演員塔季雅娜·安德列耶芙娜、畫家維爾梅里和帕霍莫夫、文學評論家施韋采爾、作家羅巴喬夫和大學生尼娜是書中的主要人物。他們在蘇聯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畫期間辛勤地工作著。他們不安於現狀,不滿足於鑽故紙堆和學院式的研究方法,而是深入生活,深入實際,進行創作。他們從不誇誇其談,故作姿態,而在關鍵時刻,他們那高尚的品格、優美的情操和犧牲精神知表現得十分突出。
小說的第二部描寫了他們英勇鬥爭的精神。德國法西斯突然入侵,祖國處於危急之中。他們並沒有驚慌失措,苟且偷安,而是迎著戰火硝煙,勇敢地投入戰鬥。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祖國和人民的命運。他們深知,沒有祖國,沒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個人的幸福。
小說不但深刻描寫了知識分子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而且表現了他們的生死觀、道德觀,表現了他們對待個人與集體、家庭與祖國的正確態度,提出了生活目的和人生意義的重大問題。作者通過主人公的所作所為精闢地闡明了這樣的主題思想:脫離時化脫離祖國和人民的共同生活,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所謂個人生活的;離開人民利益和祖國獨立自由的個人幸福,無異于海市蜃樓。
最後,主人公們和全國人民一起,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和流血犧牲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和祖國的解放。倖存下來的人們又為恢復祖國的經濟和重建被毀的家園而投入了新的戰鬥,他們在鬥爭中重新團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