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

1.“喘息時期”的執政黨建設 2.“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執政黨建設 3.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對執政黨建設的新貢獻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社會主義建設研究叢書
平裝: 42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73954
條形碼: 9787500473954
尺寸: 20.6 x 14.4 x 3 cm
重量: 680 g

作者簡介

王建國,男,湖北恩施人,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政黨理論與執政黨建設研究。先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應急項目等多個項目的研究,主持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合著學術著作三部,在《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等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王洪江,男,1973年10月出生於浙江省義烏市,2000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獲法學碩士。現在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工作,任公共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政黨政治,公共政策等,主持或參與完成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省教育廳課題等各類項目6項,在《社會主義研究》等各類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王洪江,男,1973年10月出生於浙江省義烏市,2000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獲法學碩士。現在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工作,任公共管理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政黨政治,公共政策等,主持或參與完成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省教育廳課題等各類項目6項,在《社會主義研究》等各類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是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研究專著。全書共十個部分,主要包括蘇聯各個時期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中國共產黨一、二、三代領導集體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以及越南、古巴、朝鮮、寮國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課題,事關執政黨自身和國家的生死存亡。《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內容豐富,研究深入,史料翔實。其出版具有重要理論和借鑑價值。
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如何建設這個黨?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取得執政地位以後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歷史性課題。然而,從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歷史來看,這又是一個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重大問題。

目錄

緒論
(一)什麼是執政黨建設
(二)本書的主線和基本內容
(三)本書的結構和主要方法
一 列寧時期俄共(布)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
(一)俄共(布)獨立執政地位的確立
(二)列寧時期俄共(布)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
1.“喘息時期”的執政黨建設
2.“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執政黨建設
3.國內戰爭結束後執政黨建設思路的調整
4.列寧晚年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
(三)列寧留下的執政黨建設遺產
1.對無產階級執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係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2.形成了一系列黨內民主建設的思想和實踐經驗
3.初步探索了執政條件下,如何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密切聯繫
4.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之先河,強調執政黨必須提高自己的理論創新能力
二 史達林時期蘇聯共產黨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
(一)列寧去世後的黨內鬥爭與史達林領袖地位的確立
(二)史達林黨建模式的確立與定型
(三)戰後史達林黨建模式的進一步強化與擴張
(四)史達林執政黨建設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後果
1.黨政關係的變形
2.黨內民主缺失
3.黨群關係緊張
三 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與自身建設的曲折發展
(一)新中國建立初期黨自身建設的加強和執政黨建設經驗的初步總結
1.新中國建立初期黨自身建設的加強
2.黨對新中國建立初期執政黨建設經驗的總結
(二)黨的建設在曲折中前進(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
(三)“文化大革命”10年執政黨建設的失誤與教訓
四 赫魯雪夫時期蘇共的執政黨建設
(一)史達林去世後蘇聯黨和國家權力結構的變化與赫魯雪夫上台
(二)蘇共二t大的召開及其影響
(三)蘇共二十大之後的黨內鬥爭與赫魯雪夫的權力壟斷
(四)蘇共二十二大及其之後對執政黨建設的改革及其影響
五 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執政黨建設的停滯與黨的衰落
(一)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對赫魯雪夫時期執政黨建設理論與實踐的調整
1.理論上的調整
2.實踐方面的調整
(二)勃列日涅夫執政中後期史達林黨建模式的固化與蘇共的衰落
1.由於取消了幹部任期制和輪換制,導致幹部隊伍老化,黨政機構不斷膨脹,並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特權階層”
2.與特權現象相伴而生的是腐敗盛行
3.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體制弊端進一步惡化
4.個人集權加強,黨內民主缺失
5.個人崇拜再度興起
(三)勃列日涅夫去世以後過渡時期蘇共的執政黨建設
1.重新認識蘇聯社會主義發展階段
2.整頓紀律,打擊腐敗
3.加強和改善意識形態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
4.調整和整頓領導班子,為進一步推行改革作幹部組織方面的準備
六 蘇共的“根本革新”與毀滅
(一)蘇共從改革到“根本革新”的演變:戈巴契夫的理論與實踐
1.戈巴契夫上台背景
2.戈巴契夫執政理念評述
(二)蘇共內部紛爭:“毀滅”的助推器
(三)蘇共滅亡:歷史拐點的重合
1.蘇共滅亡:組織因素
2.蘇聯滅亡:改革技術因素
3.蘇聯滅亡:領導個人的因素
七 東歐各國的執政黨建設之路
(一)東歐人民民主時期的政黨體制
(二)史達林黨建模式在東歐的擴張
(三)一波三折的黨內民主改革嘗試
(四)沒有邊界的民主化改革與執政黨的失敗
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
(一)黨的建設在徘徊中前進(“文化大革命”結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
(二)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1.以撥亂反正為主要內容的執政黨建設
2.開創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時期的執政黨建設
3.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對執政黨建設的新貢獻
九 中國共產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聚精會神抓執政黨的建設
(一)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執政黨建設的探索歷程
1.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四大期間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執政黨的整頓
2.從黨的十四大到十五大:全面部署、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有機結合的黨建工作新格局的形成
3.從黨的十五大到黨的十六大,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與黨的建設新篇章的展開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黨的先進性的新概括
4.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進黨的建設
十 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
(一)越南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
1.越南共產黨革新開放道路的選擇與執政黨建設
2.世紀之交越南共產黨黨內面臨的新情況與執政黨建設的全面展開
3.繼往開來,越共在新階段的執政黨建設藍圖
(二)古巴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歷史、理論與實踐
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擴大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增強人民民眾對執政黨的認同感
2.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提高黨員隊伍的質量,構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力量
3.加強黨內民主建設
4.堅持黨的民眾路線,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5.狠抓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提高黨的威信和凝聚力
(三)朝鮮勞動黨自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1.冷戰前的朝鮮勞動黨自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2.蘇東劇變後朝鮮勞動黨加強自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四)寮國人民革命黨自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1.“冷戰”前,寮國人民革命党進行自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2.蘇東劇變後,寮國人民革命党進行自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結語
1.應儘快實現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
2.必須不斷加強黨內民主建設
3.必須加強對執政黨的監督
4.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執政黨的建設
參考書目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