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開拓與開採

礦井開拓與開採

《礦井開拓與開採》,作者:陳雄,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煤礦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概括了煤礦開採技術的最新理論和先進技術。本書的編寫特點為反映煤礦開採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理論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突出實踐教學。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學習情境1 井田劃分與礦井服務年限計算

學習目標

任務1.1 礦井生產系統的建立

任務1.2 煤田及井田的劃分

任務1.3 礦井儲量、生產能力及礦井服務年限計算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2 井田開拓基本問題分析

學習目標

任務2.1 開拓方式及其選擇

任務2.2 井筒數目和位置的確定

任務2.3 開採水平的確定

任務2.4 運輸大巷和迴風大巷的確定

任務2.5 井底車場的選擇與通過能力計算

任務2.6 礦井開拓延深與技術改造

任務2.7 礦井生產系統模型實訓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3 開採順序、採掘關係與採掘接續計畫編制

學習目標

任務3.1 開採順序的確定

任務3.2 採掘接續計畫的編制方法

任務3.3 採掘關係與“三量”管理

任務3.4 礦井開拓系統現場實訓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4 採煤方法的分類及選擇依據

學習目標

任務4.1 採煤方法的分類

任務4.2 採煤方法的選擇依據

任務4.3 採煤方法的發展前景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5 採區生產系統布置

學習目標

任務5.1 近水平煤層走向長壁採煤法採區生產系統

任務5.2 緩斜與傾斜煤層走向長壁採煤法採區生產系統

任務5.3 急傾斜煤層採煤法採區生產系統

任務5.4 傾斜長壁採煤法採區生產系統

任務5.5 煤層群走向長壁採煤法採區生產系統

任務5.6 採區準備方式的發展趨勢

任務5.7 采(盤)區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模型實訓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6 爆破採煤工藝與選擇

學習目標

任務6.1 爆破採煤工藝

任務6.2 走向長壁爆破採煤工藝的選擇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7 普通機械化採煤工藝與選擇

學習目標

任務7.1 普通機械化採煤工藝

任務7.2 普通機械化採煤工藝的選擇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8 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與選擇

學習目標

任務8.1 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特點

任務8.2 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的選擇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9 綜合機械化放頂煤採煤工藝與選擇

學習目標

任務9.1 綜合機械化放頂煤基本特點及類型

任務9.2 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開採支護設備

任務9.3 綜合機械化放頂煤破碎機理

任務9.4 綜合機械化放頂煤採煤工藝與選擇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0 傾斜長壁採煤工藝與選擇

學習目標

任務10.1 傾斜長壁採煤工藝特點

任務10.2 傾斜長壁採煤工藝特點及選擇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1 急傾斜煤層採煤工藝及其選擇

學習目標

任務11.1 急傾斜煤層開採的特點

任務11.2 偽斜柔性掩護支架採煤工藝與選擇

任務11.3 偽斜短壁採煤工藝與選擇

任務11.4 俯偽斜走向長壁採煤工藝與選擇

任務11.5 倒台階採煤工藝與選擇

任務11.6 採煤工作面採煤工藝模型實訓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2 特殊條件下的煤層採煤工藝

學習目標

任務12.1 薄煤層機械化採煤工藝

任務12.2 大傾角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

任務12.3 大采高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

任務12.4 “三下一上”煤層採煤工藝

任務12.5 煤炭地下氣化工藝

任務12.6 煤炭地下液化工藝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3 採區生產技術管理及套用

學習目標

任務13.1 採煤工作面頂板控制及其選擇

任務13.2 採區生產組織管理及其套用

任務13.3 採區技術管理及其套用

任務13.4 採區質量管理及其套用

任務13.5 採區安全管理及其套用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4 採區專業技術檔案的編制

學習目標

任務14.1 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的編制

任務14.2 主要工種操作規程的編制

任務14.3 採煤工作面採煤工藝技能訓練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5 採區開採設計

學習目標

任務15.1 開採設計的依據和內容

任務15.2 開採設計方法

任務15.3 開採設計的方案比較

任務15.4 採區設計的內容

任務15.5 採區參數的確定

任務15.6 採區硐室設計

任務15.7 採區生產系統布置技能訓練

鞏固與提高

學習情境16 採區軌道線路設計

學習目標

任務16.1 軌道線路設計基礎

任務16.2 採區車場形式的選擇

任務16.3 採區車場線路設計

鞏固與提高

參考文獻

前言

本套系列教材,是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示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系列成果之一。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14號)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16號)檔案精神,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專業建設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重構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配套建設了重點建設專業和專業群的系列教材。本套系列教材主要包括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五個重點建設專業及專業群的核心課程教材,涵蓋了煤礦開採技術、工程測量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建築 工程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及專業群的最新改革成果。系列教材的主要特色是: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制定了突出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課程教材反映了行業新規範、新方法和新工藝;教材的編寫打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教材編寫模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系統設計課程的內容,融“教、學、做”為一體,體現了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特色,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進行了有益嘗試。

我們希望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能夠推動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為高職專業建設工作作出我們的貢獻。

精彩書摘

(1)分層運輸大巷分層運輸大巷是在井田內為一個煤層服務的運輸大巷,如圖2-18所示。井田內有層間距較大的兩層可採煤層m1和m2,井筒掘至開採水平後,開掘井底車場,再掘主要石門至m1和m2,並分別在m1,m2煤層中開掘運輸大巷,各煤層單獨開採。

各分層大巷間多採用石門聯繫。這種布置方式初期工程量較小,礦井投產早;大巷如沿煤層掘進,掘進速度快,初期投資少。但在每個煤層中布置大巷,大巷數目多,礦井總開拓工程量較大,相應的軌道、管線及運輸設備占用量也較多,又因採區數目多,生產分散,生產管理不方便,總的巷道維護工作量比較大,煤柱損失多。因此,只有在井田走向短、煤層數目少、層間距大、煤層牌號不同、需分采分運時,才考慮採用這種方式。(2)集中運輸大巷集中運輸大巷是在井田內為所有煤層服務的運輸大巷,常在煤層群最下部的薄煤層或底板岩石中開掘。各煤層以採區石門與集中大巷相聯繫,如圖2-19所示。井田第一水平有三層煤,集中運輸大巷布置在最下煤層的底板岩石中,為三層煤服務,用採區石門貫穿各煤層,形成三層煤聯合布置採區。各煤層采出的煤經採區石門、集中運輸大巷到井底車場。

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各煤層聯合開採,大巷工程量及占用軌道、管線少;可同時進行若干煤層的準備和開採,開採強度比較大,井下生產採區比較集中,便於管理;集中大巷往往布置在最下煤層底板岩石中,巷道維護條件好,有利於大巷運輸,且煤柱損失少。其缺點是:建井初期工程量大,建井期長,每個採區都要掘進石門,如煤層傾角較小、煤層間距較大時;將使採區石門總工程量增大,可能造成經濟上不合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