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提升機可靠性技術

提升機的系統可靠性分析第一節 提升機制動裝置的可靠性第一節 提升鋼絲繩的可靠性第一節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在近年研究提升機設備可靠性取得的成果基礎上,綜合國內外較新經驗編寫
而成。全書介紹了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必須的數學知識,評定提升機可靠性資料數據的收集
方法,提升機零件的可靠性設計,提升機制動裝置的可靠性,摩擦提升機可靠性,提升鋼絲繩
的可靠性和提升機維修性等內容。
本書可供從事機械工程的科研、教學、設計、生產和套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專院校師生
閱讀、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葛世榮男,1963年4月生。
中國礦業大學礦山機械工程
系教授,1989年6月於中國
礦業大學 獲得 工學 博士學 位。
目前從事機械可靠性理論和
摩擦學設計理論研究,發表學
術論文近六十篇,出版著作一
部,獲得國家、煤炭部、國家教
委和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四項,
國家專利四項。先後被國務
院學 位委員會、國家教委表彰
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

作品目錄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可靠性基本概念和數學基礎
第一節 可靠性概述
一 研究對象
二 規定的條件
三 規定的時間
四 規定的功能
第二節 可靠性衡量尺度
一 可靠度R(t)與不可靠度F(t)
二 失效與失效機率密度函式f(t)
三 失效率λ(t)
四 可靠性壽命的數量特徵
五 維修度
六 有效度
第三節 提升機可靠性常用的分布函式
一 二項分布B(N,P)
二 泊松分布p(μ)
三 指數分布e(λ)
四 常態分配N(μ,δ2)
五 對數常態分配Ln(μ,δ2)
六 威布爾分布W(m,r0)
第二章 提升機可靠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第一節 提升機可靠性數據的收集
一 對可靠性數據的基本要求
二 可靠性數據的來源
三 可靠性數據的適用性
四 失效的識別
五 數據表格設計
第二節 可靠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一 主次圖法
二 因果圖法
三 直方圖法
四 數據樣本的均方差與平均失效率曲線
第三節 可靠性指標的評估(非參數法)
一 按定義計算可靠性指標
二 小樣本數據的可靠性指標計算
三 不規則截尾壽命試驗情況
第四節 分布參數的估計
一 分布參數的點估計
二 分布參數的區間估計
第五節 可靠度函式的假設檢驗
一 x2檢驗法
二 d檢驗法
第六節 提升機壽命評估
一 壽命評估指標的選用
二 首次翻修期的確定
三 壽命評估程式框圖
第三章 提升機零部件的強度可靠性設計
第一節機械零件強度可靠性設計基礎
一 零件靜強度的可靠性
二 零件疲勞強度的可靠性
三 零件抗斷裂強度的可靠性
第二節 提升機主軸的強度可靠性
一 主軸載荷計算
二 主軸的強度計算
三 主軸疲勞強度可靠性設計
第三節 提升機捲筒殼的強度可靠性
一 捲筒殼的載荷與應力
二 鋼絲繩拉力降低係數和多層纏繞係數
三 捲筒殼載荷和應力的計算機仿真
四 筒殼強度的可靠性設計
第四節 聯接螺栓的強度可靠性
一 軸向承受靜載荷的螺栓聯接
二 承受靜載的受剪螺栓聯接
第五節 滾動軸承的可靠性
一 滾動軸承壽命與可靠度的關係
二 滾動軸承的額定動載荷可靠性係數
第六節 提升機零件的抗斷裂可靠性
一 提升容器連線裝置的缺陷評定
二 提升機主軸缺陷的剩餘壽命計算
第七節提升機捲筒開裂及止裂措施
一 裂紋擴展的止裂原理
二 止裂措施
三 止裂處理的操作工藝
第四章 提升機的系統可靠性分析
第一節 系統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一 系統與單元
二 系統可靠性的數量指標
三 可靠性邏輯框圖
第二節 系統可靠性計算
一 串聯繫統
二 並聯繫統
三 表決系統
四 旁聯繫統(後備冗餘系統)
五 混聯繫統
六 複雜系統
第三節 系統可靠性分配
一 進行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二 可靠性分配的方法
第四節 故障樹(FTA)分析技術
一 故障樹的構造及代數表達式
二 故障樹的定性分析
第五章 提升機制動裝置的可靠性
第一節 提升機制動裝置的功能及可靠性要求
一 制動裝置的功能
二 制動裝置的可靠性要求
第二節 提升機制動器的分類及基本原理
一 塊式制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 制動重錘重量與松閘壓力計算
三 盤式制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四 盤式制動器的液壓站
第三節 盤式制動器的參數計算
一 盤式制動器額定正壓力計算
二 液壓站油壓整定計算
三 碟形彈簧的計算
第四節 盤式制動器的工作可靠性評定
一 制動器的故障模式及可靠性框圖
二 制動器工作可靠性評定
三 制動器維護可靠性評定
第五節 閘瓦的摩擦係數特性
第六節 提升機盤式制動器的狀態監測
一 制動器的狀態參數及其識別
二 制動器狀態監測的基本方法
三 基於PBM原理的制動器監測裝置
四 閘瓦使用摩擦係數的線上檢測
第六章 多繩摩擦提升機的可靠性
第一節 摩擦提升防滑可靠性基礎
一 摩擦提升防滑可靠性的計算
二 摩擦係數的機率分布規律
第二節 防滑準則的可靠性及防滑安全係數
一 防滑準則的可靠性
二 防滑可靠性設計的安全係數取值
第三節 襯墊摩擦係數特性
一 摩擦係數測試方法
二 摩擦係數特性測試結果
第四節 襯墊摩擦係數的質量模糊評判
一 摩擦係數性能的評判指標
二 摩擦係數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判
三 實例
第五節 襯墊耐磨可靠性計算與壽命試驗
一 襯墊耐磨可靠性分析
二 襯墊磨損壽命的加速試驗
三 多樣本的襯墊耐磨壽命預測
第六節 摩擦提升的防滑配重摩擦學設計
一 許用摩擦係數的可靠性設計
二 防滑配重規劃設計
三 實例
第七節 摩擦提升的防滑可靠性管理
一 摩擦襯墊產品質量管理
二 鋼絲繩表面狀態管理
三 合理制動力矩的確定
四 鋼絲繩與襯墊摩擦係數的監測
第七章 提升鋼絲繩的可靠性
第一節 提升鋼絲繩的失效模式與失效機理
一 疲勞斷絲
二 腐蝕
三 磨損
第二節 提升鋼絲繩的載荷與應力
第三節 鋼絲繩的選擇與可靠性計算
一 常用鋼絲繩的類型與特點
二 鋼絲繩選擇的基本考慮
三 提升鋼絲繩的選型可靠性計算
第四節 提升鋼絲繩損傷狀態的檢測
一 鋼絲繩斷絲檢測的漏磁方法
二 鋼絲繩截面損耗的回磁通檢測方法
第五節 多繩提升鋼絲繩張力監測與張力平衡
一 鋼絲繩張力均衡的力學分析
二 鋼絲繩張力監測方法
三 鋼絲繩張力平衡
第八章 提升機維修工作的可靠性管理
第一節 提升機設備的主要維修內容和質量要求
第二節 維修分類及特點
一 事後維修
二 預防維修
三 狀態監測維修與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
第三節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技術――RCM方法
一 RCM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 RCM方法的實施步驟
附錄 標準常態分配函式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