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的結構治理與生產率提升機理:基於知識生產者個人視角

研究型大學的結構治理與生產率提升機理:基於知識生產者個人視角

《研究型大學的結構治理與生產率提升機理:基於知識生產者個人視角》是201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萬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研究型大學的結構治理與生產率提升機理:基於知識生產者個人視角的理論思考》探討了在知識經濟新時代,知識、知識型生產組織、知識生產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型大學等知識型生產組織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知識,正在成為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之外的第四財富之源,維繫我們的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這種知識經濟新時代,正確理解人(特別是知識生產者)的本性是研究結構治理問題的關鍵。

作為“管理者”,特別是知識型生產組織的管理者,在進行相關治理結構制度安排的設計時,必須充分了解和考慮“被管理者”的真實需求,投其所好地“引導”被管理者朝著組織所希望的方向努力工作,而不是試圖“指揮或控制”他們,並抱怨下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通過強制“考核”來改變其行為。

《研究型大學的結構治理與生產率提升機理:基於知識生產者個人視角的理論思考》適於各類機構(包括企業、政府和大學等非營利機構)的管理者;研究生和大學高年級學生;以及所有對於人的本性、結構治理等基礎問題有興趣的學者閱讀。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問題提出:知識、知識型生產組織的重要性

一、知識經濟時代

二、中國知識經濟的進展

三、中國科技競爭力的優勢與劣勢

第二節 全球化對我國科技競爭力的影響

一、自主創新能力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wto優先保護的是創新者而非模仿者

三、創新能力的來源是知識生產者的智力資本

四、中國加入wto的首要衝擊是人才爭奪

五、全球化將導致對國內自主創新需求的減弱

第三節 本書邏輯與結構

一、邏輯思路

二、主要內容

第二章 知識型生產組織與知識生產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