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珍

石雪珍

石雪珍(1919年-2012年3月),女,常熟橫涇人,為著名人物“阿慶嫂”的原型之一,2012年3月去世。

基本信息

“阿慶嫂”原型

1937年,18歲的石雪珍嫁到蘇州陽澄湖鎮消涇村陸家,由於陸家是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地下交通聯絡站,丈夫陸義是“青年抗日聯合會”的骨幹分子,婆婆沈菊英也支持抗日工作。受家庭的影響,石雪珍也成了一名抗日積極分子,在家裡掩護同志、傳遞情報。1940年7月和1941年3月,石雪珍39歲的婆婆、20歲的丈夫相繼被土匪胡肇漢殺害,人稱“母子英烈”。丈夫和婆婆犧牲後,石雪珍拖著才17個月大的兒子堅持鬥爭。

1995年吳縣市委市政府決定選址在陸家建立陳列館的時候,石雪珍二話不說,就主動將家搬進了生產隊的糧庫中,把兩間屋子讓了出來,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實物、史料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自己還不顧年事已高,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配合著圖片向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述當年的故事,從日軍如何侵略陽澄湖地區,到烈士們如何鬥爭、犧牲,她都描述得生動翔實,16年如一日為參觀者義務講解,宣傳陽澄地區抗日鬥爭的英雄事跡。“這些都是我當年親眼看到和親身經歷的事情,歷史應該被記住,並一代一代傳下去。”

往昔歲月

抗戰期間,陽澄湖、蘇西北(漕湖)地區,是蘇州、常熟、太倉、澄錫虞地區最早開闢的抗日游擊根據地之一。1939年5月,“江抗”東進抗日,部隊抵達陽澄湖地區。當時中共黨員翁迪民在此開展抗日活動,後來又有錢野、馬尼、汪良、張梅等民運工作隊員到消涇宣傳抗日,鼓舞了當地民眾奮起抗日。熱心的陸家人騰出124平米的老宅,給“江抗”建起駐消涇辦事處,共產黨人朱向榮任“江抗”消涇辦事處主任。石雪珍清楚記得,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等地革命青年紛紛來到陽澄湖地區開展抗日工作,其中比她小一歲的學生張梅,還和她合睡一張床,感情勝似姐妹。石雪珍、沈菊英、陸義三人也相繼投身抗日洪流中,時常為地下黨傳送情報,足跡遍及沺涇、陸巷及常熟東唐。石雪珍依然清楚記得送情報的日子。她說,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冬天她們將紙條縫在棉襖夾層里,夏天衣服穿得少,就藏在鞋子裡或是盤在長辮子裡。

陳列館

講解陳列館 講解陳列館

陽澄湖地區抗日史跡陳列館曾經是石雪珍的住宅,位於蘇州相城區陽澄湖鎮消涇村老街,由於石雪珍的丈夫陸義和婆婆沈菊英都是“江抗”的地下交通員,所以,被選為“江抗”駐消涇辦事處的駐地,陸家也是抗日游擊根據地最可信賴的地下交通站之一。現在陳列館雖然只有三間平房,但文史資料詳實。陳列館通過前言、鐵蹄躪水鄉、蘆塘播火種、陽澄烽火燃、保衛根據地、深切的懷念及革命舊址復原說明等七個部分,展出歷史照片116幅、資料42件、圖表7幅、實物68件,真實地反映抗日戰爭期間陽澄湖地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日本侵略者、汪偽漢奸及以胡肇漢為代表的反動頑固勢力進行不屈不撓鬥爭的歷程,是宣傳相城區革命鬥爭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