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與王愷爭豪

石崇與王愷爭豪

石崇與王愷爭豪,石崇與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官僚貴族,他們對百姓生活巧取豪奪,生活奢靡腐化,經常爭豪鬥富,曾以蠟代薪,做錦步幛五十里,以競奢華。王愷雖然得到了其外甥晉武帝的資助,卻常常敵不過石崇。原文: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者甚眾。愷惘然自失。選自《世說新語·汰侈》。

相關導讀

石崇與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官僚貴族,他們對百姓生活巧取豪奪,生活奢靡腐化,經常爭豪鬥富,曾以蠟代薪,做錦步幛五十里,以競奢華。王愷雖然得到了其外甥晉武帝的資助,卻常常敵不過石崇。從本文所記的事例中,亦樂見其流風之一斑。

注釋

窮:盡,用盡。

綺麗:泛指華麗的物品。

輿服:車輛、冠冕和服裝。

嘗:曾經。

枝柯:枝條。

扶疏:茂盛的樣子。

罕:少有。

示:給.....看。

訖:完畢。

鐵如意:搔背癢的工具,因能解癢如人意,故名。一端做成靈芝形或雲葉形,供觀賞。

疾:同“嫉”,嫉妒。

色:臉色

厲:嚴厲。

恨:遺憾。

卿:此處為對對方的稱謂。

條幹:枝條樹幹。

絕世:世上少見。

如愷許比:同王愷那棵珊瑚樹差不多相等的

甚眾:非常之多。

罔然:失意的樣子。

自失:自感失落。

原文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以為疾已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罔然自失。

譯文

石崇和王愷比闊鬥富,兩人都用盡最鮮艷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裝。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他曾經把一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這棵珊瑚樹枝條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當的。王愷把珊瑚樹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拿鐵如意敲它,馬上就打碎了。王愷既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寶物,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發怒,現在就賠給你。”於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裡的珊瑚樹全都拿出來,三尺、四尺高的,樹幹、枝條舉世無雙,光彩奪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自感失落。

啟示

本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麼現象?表現出了這些富人怎樣的心態?

答:反映當時的士族搜刮民財現象。表現出了這些富人的攀比之心和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心態。

相關資料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的編撰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403—444),他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被封為臨川王。他“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從這部書的內容來看,全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莊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劉義慶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參加了它的編撰。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在《世說新語》的三卷36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至於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儘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並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敘述。

總之,編撰者大量採集編入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態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時期歷史的極好的輔助材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世說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套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非常深刻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還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人物介紹

石崇(249年~300年),西晉文學家。字季倫。祖籍渤海南皮(今屬河北),生於青州,小名齊奴。

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生活奢侈,與王愷競相爭豪。王愷家中洗鍋子用飴糖水,石崇就命令自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為了炫耀,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用更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晉武帝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石崇看了便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碎,王愷氣極,石崇說:“不足多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於王愷的珊瑚樹,看得王愷心亂如麻。

石崇有寵妾梁綠珠,美艷且善吹笛,石崇為解綠珠思鄉之情,建“金谷園”,築“百丈高樓”,可“極目南天”。趙王司馬倫親信孫秀垂涎綠珠美色,石崇不給。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專權,石崇因參與反對趙王倫,金谷園被孫秀大軍包圍,石崇見大勢已去,對綠珠說:“我因你獲罪,奈何?”綠珠流淚道:“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遂墜樓而亡。孫秀大怒,將石崇和潘岳等人斬首。

梁綠珠,俗話說:“好花兒生長在僻鄉村,美人兒出自小家門。”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像是西施、貂蟬、王昭君等都是生在窮鄉僻壤,梁綠珠也是這樣。

梁綠珠系邊陲地區的白州人,生於晉武帝秦始年間,白州有白江,水木清華;有日博山,鍾靈毓秀,梁綠珠盡得山水靈秀之氣所凝聚,出落得分外妖嬈,穎慧明敏,令人有一種明艷圓潤如珍珠般的感覺。因名“綠珠”。

晉武帝攫奪了曹魏的天下,鑒於曹魏之所以復亡,是因為沒有宗室的力量來夾輔王

室,因此大封司馬子弟二十多人為王,授以兵權,以作為皇帝的屏藩,不料卻種下了骨

肉相殘以及胡人作亂的禍根。歷史上著名的“晉代八王之亂”砍砍殺殺擾增了十六年。

就在這十六年紛亂之中,帝京西郊的金谷園中,出現了一幕美人墜樓殉情全節的悽美故

事,為亂七八糟的西晉歷史,平添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石崇的愛姬

“綠珠”。

說到石崇這個人,原系世家子弟,承祖先餘蔭,曾任荊州刺史,憑著長袖善舞的鑽

營及心狠手辣的個性,一方面結交權貴;一方面貪贓枉法,甚至有人說他在荊州刺史任

內,除憑恃權勢和地方之便,強取豪奪外,甚至劫掠客商。遂至金銀如山,珍寶無數。

待至卸任以後,在洛陽城郊金谷淵中,耗費巨資構築亭台樓閣,栽種奇花異草,養魚植

荷,蓄猿飼馬,命名為“金谷園”,過著人間天堂的幸福生活。

晉武帝太康初年,石崇奉命出使交趾,也就是今日的越南,途經白州,夜宿雙角山

下的盤龍洞畔,適值月明之夜,館舍沉寂,遙見檻外有湖,映月如鏡,遂漫步月下,忽

聞笛聲悠揚,循聲尋去,見有數女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笛聲婉轉,舞姿曼妙,遂暗暗記

在心裡。這次出使,又是滿載而歸,特地趕到白州雙角山,以明珠十斛,聘得數女,其

中能吹笛、能唱歌、又能舞蹈、且艷麗出眾者便是梁綠珠。

石崇回到洛陽復命以後,轉任散騎常侍的閒散職務,每日登高台,俯清流,擁艷藏

嬌,席豐履厚,飲酒賦詩,逍遙自在,復譜曲編舞以教綠珠,綠珠聰慧靈巧,載歌載舞,恍若天仙下凡,尤以善解人意,曲意承歡,因而使得石崇如醉如痴,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特別寵愛。

石崇不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而欲以財富炫耀於世,竟與皇親國戚競

奢賽寶,每每爭奇鬥勝,弄得不可開交。有一次晉武帝賜給舅父王愷一株珊瑚樹,高二

尺許,王愷以為是天下至寶,興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園中向石崇誇示,誰料石崇卻嗤之以

鼻,漫不經意地用鐵如意敲擊,結果三下兩下被打得粉碎。

王愷大驚失聲,繼而勃然大怒道:“擊碎吾寶,何嫉妒之甚也?”

石崇卻心平氣和地說:“不必緊張,照原樣賠償你就是了!”於是命僕從把家中藏

的珊瑚樹全部取出來羅列在桌子上,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

愷看得目瞪口呆,隨便抱了一株,惘然若失地離開了金谷園。

石崇是一個有鬥志、有魄力、通音律、懂藝術,而又知曉如何享受人生的人。能夠

聚積大量的財富,交結公卿名流,經營一座美輪美奐的園林,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

能夠譜“明君之歌”,教“亡憂之舞”,設計美姬的眼飾,鋪排特殊的氣氛。使得川流

不息的賓客,人人盡興而歸,都以作客金谷園中為榮。

據說石崇宴客,常使美姬結袖繞楹來助酒興,並分別派遣美艷姬妾殷勤勸飲,倘若

賓客拒絕不飲,便被認為是勸酒者誠意不夠,慢待了客人,立刻喝令家丁推出去砍頭。

一個閒騎常侍的閒官兒,竟有如此生殺予奪的大權,晉代的混亂和驕恣情形也就可想而

知。

有一次建威將軍王戎與鎮南大將軍杜預在金谷園中宴飲,王戎不勝酒力,為了眼前

的美姬盈盈勸飲,繼而淚眼相向,不得不勉強一杯接一杯地喝下去,終於酩酊大醉;然

而杜預卻適可而止,任憑美姬聲淚俱下也不妥協,他有意看看傳言是否真實。果不其然,石崇不動聲色地用手一招,兩名家丁便從廊外趨入,像老鷹捉小雞般地把勸酒不力的美姬拎架出去,可憐那美人兒已經嚇得四肢發軟,面無人色,猶自悽厲地嘶喊:“大人饒命啊!”由於杜預的鐵石心腸,石崇竟然連殺了三位美姬。像這樣的待客之道,古今中外,

實屬罕見,真箇是駭人聽聞,也可概見石崇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晉武帝是一個沉迷聲色的皇帝,公卿大夫;巨族富室也

跟著學樣。晉武帝的後宮良家女子不下萬人,為了選擇嬪妃,曾經下詔暫禁嫁娶,有散

匿者,以大不敬論罪,也即是可以殺頭。等到平定東吳以後,便下詔挑選江南佳麗五千

人入宮,後庭嬪妃宮女數量之大,前所未有。

後宮佳麗眾多,怎么才能雨露均沾呢?晉武帝發明了一種舒適華麗,而又平穩無比

的小型“羊車”,以羊只拖拉而行,遊行宮苑,羊車在哪兒停下來就在哪兒入室宴寢。

於是嬪妃宮女竟相用竹葉遍插門檻,更用鹽汁灑地,用以吸引拖車的羊只,因羊只酷愛

舐食地上的鹽份,也喜歡齧啃青青的竹葉。有了這兩樣東西,就可以使羊兒貪吃而停止

前進,使得晉武帝認為是天意使然,而嬪妃及宮女也就從而獲得了臨幸的機會。

晉武帝司馬炎仿效當年曹丕逼東漢獻帝讓帝位的故事,從曹丕後代魏元帝手中取得

皇位,在位二十五年,縱情聲色,終於掏空了身子,一病不起。他的白痴兒子繼位,就

是晉惠帝,偏又遇著一位狠辣有野心而又愚蠢的賈后,於是昏天黑地的“八王之亂”便

像熊熊烈火般地燃燒起來,其中的一位便是趙王司馬倫。心懷不軌的司馬倫,以賈后這

個毒辣無比的女人,毒死皇子司馬遹為藉口,起兵誅殺賈后,在做了幾個月的宰相後,

第二年乾脆廢了惠帝,自立為帝,出禁惠帝於金墉城,也就是魏元帝禪位於晉後徙居的

地方,也可說天道循環報應不爽。

司馬倫稱帝便與本文的主人公梁綠珠發生了大大的關係。俗話說:“一人得道,雞

犬升天”。司馬倫既然僭即帝位,昔日的舊屬便都成了洛陽城中的新貴,到處占房、榨

財、掠色、弄權,胡作非為,無法無天。有一個叫孫秀的,原來是潘安府上的小吏,其

人鄙借,不容於潘府,等到轉投入趙王府中之後,狼狽為奸,相得益彰,頗受寵信。司

馬倫稱帝後,孫秀也水漲船高,官居中書令,倚仗司馬倫的勢力,為所欲為,作惡多端。

聽說金谷園中有艷姬綠珠,能歌善舞,美慧無雙,於是派人向石崇乞請割愛相贈。

石崇心想:孫秀目前權勢薰天,自然不便輕易得罪,然而綠珠為自己所至愛,當然

也難以輕易割捨;再說自己也是個有頭有臉的人,連一個心愛的妾侍都不能保全,傳揚

出去,不但貽笑大方,自己也覺得十分窩囊;然而眼前的狀況總得解決才行啊!繼而一

想:反正孫秀也沒有見過綠珠,何不集合金谷園中較為出色的侍婢任由挑選,不止是表

示了最大的誠意,從而也可以不著痕跡地使心愛的綠珠逃過一劫。

於是選出了數十位美艷的侍婢,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羅衣繡裙,敷粉薰香,爭

奇鬥豔,令人目不暇接。確實令人感到金谷麗姝,不同凡俗。

石崇故示大方地對來人說:“園中佳麗,全都在這裡了。就請任意挑選吧?”

孫秀的使者已為眼前的態勢所迷惑,乃懾懦地說:“天仙化人,平生僅見,惟孫公

命在下迎迓綠珠,未知孰是?”

石崇一聽,勃然大怒說:“綠珠是我的愛妾,怎能相贈?”

使者勸解道;“石公博古通今,察遠照邇,當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

理,願加三思,免貽後悔。”

這是什麼話,簡直是欺人太甚嘛!想起以往皇親國戚都不放在眼裡,如今竟然受辱

於一個小小的使者。石崇越想越氣,於是雙手一擺,命令家人送客,孫秀的使者碰了一

鼻子灰,悻悻然離開了金谷園。

夜裡月明星稀,正是暮春天氣,天氣乍暖還寒,石崇與綠珠在望月台上臨流淺酌。

想起了幾年前出使交趾,夜宿盤龍洞畔驛館初次見到綠珠的情景,又想到近來朝廷翻天

復地的變化,所幸佳人在抱,沖淡了不少愁悶與悒鬱,日間差一點兒便失去了這個可愛

的小女人,不由得將這個柔若無骨的美人兒緊緊地擁抱在懷裡,喃喃地說:“我可以失

去一切,但卻不能放棄你啊!”

綠珠感念主人的深情厚意,慶幸此身有托,然而孫秀正在得寵之際,遭此挫折,勢

必不肯就此善罷甘休,倘若出狠招,又當如何呢?

綠珠以纖纖玉手在石崇胸前拂揉著,儘量用緩和的語氣訴說她內心的顧慮,石崇自

然也明白:得罪了孫秀不啻是惹禍上身,為求自保,不得不先下手為強,進行有計畫的

反擊了。

“擒賊先擒王”,樹倒猢猻散”,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要對付孫秀,無疑是扳倒趙

王司馬倫來得更為切合實際。第二天,一早就差人邀來外甥歐陽健與好友黃門侍郎潘岳,火速前來金谷園中議事。

潘岳,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文章也寫得好,他的《悼亡詩》傳誦千古。

少年時期,他曾經挾彈弓外出行獵,婦女都爭相目睹,獻花擲果討好他,常常是花果堆

滿了他的車子。後來擔任河陽的縣令,在全縣遍植桃李,春來繁花競艷,時人稱為“一

縣花”。如今擔任黃門郎,也算是掌理朝廷機要的命官,最重要的是他與孫秀有著一段

難解的嫌怨,因此石崇才把他當成利害一致的夥伴。

前面提到原來孫秀沒有發跡前,曾在潘府擔任小吏,潘岳恨他狡黠無行,動輒加以

鞭笞,等到孫秀當上中書令後,潘岳自然是惴惴不安,忍不住試探性地問孫秀道:“孫

令公尚記得前時在敝宅事否?”

如果孫秀坦然答道:“舊事早已忘情,多蒙君家栽培,秀乃得有今日之些微成就!”

如此這般,潘岳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就可以豁然地放下了。然而孫秀卻咬文嚼字地說: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知道孫秀懷恨在心,於是終日憂懼不已。

利害攸關,比較容易竭誠傾談,石崇與歐陽健及潘岳仔細研究了目前的態勢,認為

如果貿然從朝中有所行動,無疑是以卵擊石,成功的勝算不大;然後逐個分析分封在各

地的諸王,雖然互有矛盾,但跡象均不十分明顯,唯一可加運用的就是汝南王司馬允。

司馬允與司馬倫是同父異母兄弟,兩人一向不和,倘若加以慫恿,勸他起兵討伐僭稱帝

號的司馬倫,成功的勝算可保無虞。

洛陽金谷園中與汝南王府信使不絕,一邊在積極整備軍伍,一邊在日夜聯絡相助的

力量。孫秀聽到風聲,連忙向司馬倫告急,司馬倫大權在握,於是表面優禮,暗地裡奪

去司馬允的權,其辦法就是升他為太尉,司馬允焉有不知箇中玄虛的道理,於是稱疾不

肯應命。

孫秀自作主張,並矯詔斥責司馬允抗旨,派遣御史劉機往收汝南王印信,司馬允怒

叱道:“孫秀何人,敢傳偽詔?”於是拔出佩劍欲殺劉機,劉機嚇得魂不附體,連滾帶

爬地逃出了汝南王府。

汝南王司馬允迅即集合七百名兵吏,一路呼嘯逕奔宮闕,由於宮門緊閉而不得入,

司馬倫與孫秀調集宮中侍衛抵抗,司馬允列陣承華門前,令部眾各接強弓遙射侍衛,司

馬倫與孫秀督眾死戰,左右死傷頗眾,箭如飛蝗,情況非常緊急。

司馬倫遣司馬都護伏胤出宮和解,司馬允不疑有詐,開陣納入,待到見面,伏胤卻

突然拔出佩劍刺入司馬允胸膛,餘眾驚駭逃散,一場宮闈骨肉相殘的血腥鬧劇就這樣快

速落幕。

汝南王司馬允既然遇害,趙王司馬倫志得意滿地下令嚴素餘黨,於是石崇、歐陽健、潘岳等均在收捕之列。孫秀帶領大隊人馬,來勢洶洶地將金谷園團團圍住。石崇正在崇綺樓上與綠珠開懷暢飲,忽聞緹騎到門,料知大事不妙,便對綠珠說:“我今天為你獲罪了,為之奈何?”

綠珠涕泣道:[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言罷,朝欄乾下踴身一躍,石崇慌

忙攔阻,僅撿破一片衣裙而已,再看樓下已經是血肉模糊,不忍卒睹矣!

石崇垂淚道:“我罪不過流徙交廣而已,卿又何必如此呢?”喃喃自語,傷心不已,但已於事無補了!

唐朝武則天的時候,左司朗中喬知之曾經有過一段類似的遭遇,因此借著綠珠墜樓

酬知己一事,狀寫心中的怨悔,而寫成《綠珠篇》的詩:

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

此日可憐無複比,此時可愛得人情。

君家閨閣未曾難,嘗持歌舞使人看;

富貴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面傷紅粉;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

孫秀原想收捕石崇,抄沒其家產,並掠得佳人而歸,想不到綠珠生性貞烈,看到的

只是鮮花委地,香消玉殞而已,不免大為失望,於是把所有的悶氣和怨恨一古腦兒都發

泄到司馬允餘黨的身上,不加審問就直接押到東市行刑。

石崇就刑前長嘆:“奴輩貪我家財耳!”

押送的小吏應聲道:“慢藏海盜,冶容誨淫,古有名訓。早知財足害身,何不散結

鄉里;而紅粉誘人,更不可刻意眩示於人,以自取羞辱!”

石崇不能答,只是悔恨不已。不久,看到外甥歐陽健也被逮到,口占絕命詩章,極

為淒楚;繼而潘岳又到,石崇高呼道:“安仁(潘岳的字)亦遭此禍耶?”潘岳答道:

“昔在金谷園中飲酒賦詩,曾有‘白首同所歸’之句,不料竟成讖語矣!”

“財色]二字,均為人所同好,也為人之所同禍,石崇既挾巨資,又擁絕色,二者集

於一身,而又無權勢足以庇護,怎能不招禍取辱呢?而緹騎到門,還自天真地認為罪不

過流徙而已,對問題的分析是十分幼稚的。還對自己心愛的人講出:“我今為你獲罪了,為之奈何?”未免不使人覺得他寡情薄義。綠珠雖是邊陲僻鄉的女流之輩,一聽到變亂已經失敗,便意味著此番非同小可,毅然決然的墜樓自盡,不止是保全了自身的貞節,更明確地詮釋了“以死酬情”的至高意義,而得到完美的評價。

石崇被殺後十多天,司馬倫終於被推翻,孫秀也被吏士們挖出心肝而生啖之。

石崇與綠珠死後,金谷園仍然存在,時人為了弔唁綠珠的節義,都喊崇綺樓為“綠

珠樓”,以示對她的懷恩。綠珠有得意弟子宋褘,國色天香,善吹笛,能歌舞,後為晉

明帝所得。

金谷園幾經更換主人,園中的風光仍然不減當年,歷代文人雅士流連園中,遙想當

年綺麗的風光,“蘭堂上客至,綺席清弦撫;自作明君辭,還教綠珠舞。”對於石崇的

善於享受人生,嚮往不已。而“絳樹搖歌扇,金谷舞筵開;羅袖拂歸客,留歡醉玉杯。”更加令人陶醉懷想。至於“綠珠含淚舞,孫秀強相邀;一躍墜王樓,花鈿無人收。”就未免使人啼噓不已了。

到了唐代,詩文中出現綠珠的身影甚多,丞相牛僧孺的傳奇小說《周秦行記》中,

有一段夜宿太后廟載:“有善笛女子短鬢窄衫具帶,貌甚美,太后接坐,令吹笛,顧而

謂曰:“此石家綠珠也。”令作詩,綠珠拜謝,作詩云: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

紅殘鈿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雖然事涉無稽,然而由此可見後人對於一個美艷而貞烈的女子,所給予的追念與傾

慕,就連貴為丞相的牛僧孺也未能免俗。

相關詩作

1、大雅吟

堂堂太祖。淵弘其量。仁格宇宙。義風遐暢。啟土萬里。志在翼亮。三分有二。周文是尚。於穆武王。奕世載聰。欽明沖默。文思允恭。武則不猛。化則時雍。庭有儀鳳。郊有游龍。啟路千里。萬國率從。盪清吳會。六合乃同。百姓仰德。良史書功。超越三代。唐虞比蹤。

2、楚妃嘆

蕩蕩大楚。跨土萬里。北據方城。南接交趾。西撫巴漢。東被海涘。五侯九伯。是疆是理。矯矯莊王。淵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纊塞耳。韜光戢曜。潛默恭己。內委樊姬。外任孫子。猗猗樊姬。體道履信。既絀虞丘。九女是進。杜絕邪佞。廣啟令胤。割歡抑寵。居之不吝。不吝實難。可謂知幾。化自近始。著於閨闈。光佐霸業。邁德揚威。羣後列辟。式瞻洪規。譬彼江海。百川鹹歸。萬邦作歌。身沒名飛。

3、王昭君辭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行行日已遠。乃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身良未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甘為秋草幷。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4、思歸引

小序

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弱冠登朝。歷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於河陽別業。其制宅也。卻阻長堤。前臨清渠。柏木幾於萬株。江水周於舍下。有觀閣池沼。多養魚鳥。家素習技。頗有秦趙之聲。出則以游目弋釣為事。入則有琴書之娛。又好服食咽氣。志在不朽。傲然有凌雲之操。歘復見牽羈。婆娑於九列。困於人間煩黷。常思歸而永嘆。尋覽樂篇有思歸引。儻古人之心有同於今。故制此曲。此曲有弦無歌。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恨時無知音者。令造新聲而播於絲竹也。

思歸引。歸河陽。假余翼鴻鶴高飛翔。經芒阜。濟河梁。望我舊館心悅康。清渠激。魚彷徨。雁驚溯波羣相將。終日周覽樂無方。登雲閣。列姬姜。拊絲竹。叩宮商。宴華池。酌玉觴。

5、思歸嘆

登城隅兮臨長江。極望無涯兮思填胸。魚瀺灂兮鳥繽翻。澤雉游鳧兮戲中園。秋風厲兮鴻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鳴。落葉飄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復畦壟。時光逝兮年易盡。感彼歲暮兮悵自愍。廓羈旅兮滯野都。願御北風兮忽歸徂。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玄泉流兮縈丘阜。閣館蕭寥兮蔭叢柳。吹長笛兮彈五弦。高歌凌雲兮樂餘年。舒篇卷兮與聖談。釋冕投紱兮希聃。超逍遙兮絕塵埃。福亦不至兮禍不來。

6、答曹嘉詩

昔常接羽儀。俱游青雲中。敦道訓胄子。儒化渙以融。同聲無異響。故使恩愛隆。豈惟敦初好。欵分在令終。孔不陋九夷。老氏適西戎。逍遙滄海隅。可以保王躬。世事非所務。周公不足夢。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沖。

7、贈棗腆詩

久官無成績。棲遲於徐方。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鄉。恂恂二三賢。身遠屈龍光。攜手沂泗間。遂登舞雩堂。文藻譬春華。談話猶蘭芳。消憂以觴醴。娛耳以名娼。博弈逞妙思。弓矢威邊疆。

8、答棗腆詩

言念將別。睹物傷情。贈爾話言。要在遺名。惟此遺名。可以全生。

贈歐陽建詩

文藻譬春華。飄颻若鴻飛。

主要運用的方法

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