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清代人物]

袁嘉穀,雲南石屏人,字樹五,又字樹圃,晚號屏山居士。清光緒癸卯(1903年)科取二甲第62名進士;同年取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

簡介

袁嘉穀(1872-1937年),雲南石屏人,字樹五,又字樹圃,晚號屏山居士。清光緒癸卯(1903年)科取二甲第62名進士;同年取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雲南自元設定行省,六百餘年間,科第名魁天下者,惟袁嘉穀一人。因而,民間稱之“經濟特元”,或稱之“雲南獨一無二的狀元”。從此,省城昆明原“聚奎樓”懸“大魁天下”匾,並改名為“狀元樓”,石屏東門城樓也懸“大魁天下”匾。

國朝第三人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避亂。至1903年從西安遷回北京後,採納了臣下建議,開考經濟特科,廣羅天下經邦濟世人才。作為遠在雲南石屏邊地小城的袁嘉穀得尚書魏光燾推薦,赴京城應考。經過會試、殿試後,被取為“經濟特科”第一名,成為雲南唯一的一位“狀元”。省城昆明原“聚奎樓”改名為“狀元樓”,懸掛上“大魁天下”匾額。因為整個清朝僅開考過三次特科,故而袁嘉穀被舉為“國朝第三人”。

家庭背景

袁嘉穀1872年生於石屏一個做小生意維生的家庭,字樹五,又字樹圃,晚年號屏山居士。袁的父親雖是生意人,但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購置許多書籍供子女研習。袁嘉穀自幼隨兄長學習,12歲入學,恆於勤苦,好學不倦。他曾寫過一首“讀書樂”詩:“恆於勤苦見從容,坐擁書城興未慵。煙篆紗窗香辟蠹,風穿紙帳劍吟龍。不除綠草思諄實,獨賞焦桐有蔡邕。夜半高樓誰是友,諸天寺里一聲鍾。”正是袁嘉穀的這種刻苦攻讀的精神,後來被選入省會“經正書院”學習,成為書院的高材生。1903年春應科舉為進士,同年中“經濟特科”第一,授為翰林院編修。1904年到日本考察政務學務,任留日學生監督。1905年回國後,任學部編譯圖書局局長,負責編譯中國統一的中國小新教科書。1909年赴浙江任提學使、布政使。辛亥革命後回到雲南,致力於文化教育研究和著書立說。雲南創辦大學後,應聘到學校主講國學。1937年12月23日,憂國憂民又病重的袁嘉穀先生與世長辭,終年66歲。

著作

袁嘉穀學識淵博,著作頗豐,參與編寫過《清史稿》、 《新纂雲南通志》和主纂民國《石屏縣誌》等各種志書上百種。著有《臥雪堂文集》、《臥雪堂詩集》、《臥雪堂聯語》、《滇繹》等各類書籍80餘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