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偏見

它即第一印象的強烈影響。 它即最近或最後印象的強烈影響。 它也稱“刻板印象”、“刻板效應”,即固定僵化的印象對人知覺的影響。

知覺偏見的產生原因

知覺偏見是人們在感知事物的時候,由於特殊的主觀動機或外界刺激,對事物產生一種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過程。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首因效應。它即第一印象的強烈影響。事物給人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有強烈的作用,左右著人們對事物的整體判斷,影響著人們對事物以後發展的長期看法。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比較難以消除。因此,在公關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傳播中的首因效應。無論是人、產品、環境,還是組織行為,都要儘可能給公眾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避免因為不良的第一印象而造成知覺的片面性。
2、近因效應。它即最近或最後印象的強烈影響。事物給人留下的最後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難以消失。對一件事物或對一個人接觸的時間延長以後,該事物或人的新信息、最近的信息就會對認識和看法產生新的影響,甚至會改變原來的第一印象。公關傳播工作亦要注意這種近因效應,注意用新信息去鞏固、刷新公眾心目中原有的良好印象,或盡力改變原來的不良印象。
3、暈輪效應。它即一種片面的知覺。人們在認識事物或人的時候,因為往往易從對象的其他特徵或品質推斷為對對象的整體印象和看法,從而就會掩蓋對象的其他特徵或者導致醜化對象的結果。公關活動可以適當利用這種暈輪效應來擴大組織或產品的影響,美化組織或產品的形象,如“名人廣告”、“名流公關”;同時也要避免因為濫用這種暈輪效應,使公眾反感甚至討厭;更要反對利用暈輪效應來矇騙公眾。
4、定型作用。它也稱“刻板印象”、“刻板效應”,即固定僵化的印象對人知覺的影響。如認為商人是惟利是圖的、國營商店的商品質量一定是可靠的等。這種看法一旦定型,造成“先入為主”的成見,就會妨礙正常的溝通或對事物的正常判斷。公關關係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和順應公眾的某些刻板印象,使自己的形象與公眾的經驗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傳播新觀點、新知識、新經驗,以改變公眾某些狹隘的成見和偏見,以及由此形成的誤解。
以上幾種常見的知覺現象也被歸為“心理定勢”。心理定勢是人的認知和思維的慣性、傾向性,即按照一種固定了的傾向去認識事物、判斷事物、思考問題,表現出心理活動的趨向性和專注性。它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研究公眾的各種心理定勢,是影響公眾的態度和行為的重要依據。

知覺偏見的公關策略

公關人員要了解偏見產生的原因,選擇和採用與公眾的偏見相一致的策略。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一味遷就陳規陋習。與此同時,還要經常保持與內外部公眾的溝通,逐步消除已經形成的偏見並儘可能地防止出現新的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