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寡不敵

眾寡不敵,拼為zhòng guǎ bù dí,指少數敵不過多數。出自唐•孫揆《靈應傳》。

基本信息

【詞目】 眾寡不敵
【拼音】 zhòng guǎ bù dí
【解釋】 眾:多;寡:少;敵:抵擋,匹敵。人少的一方和人多的一方作戰無法取勝。
【出處】 唐·孫揆《靈應傳》:“眾寡不敵,三戰三北。”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郭淮傳》:“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陳以拒之。”《晉書·何無忌傳》:“今眾寡不敵,戰無全勝。”明·屠隆《彩毫記·展武相逢》:“我欲單騎奪取,猶恐眾寡不敵。”明·沈采《千金記·招集》:“選下精兵八千,遠渡江東,誠恐眾寡難敵,為此有行出榜。”《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七回:“戰不數合,闔閭麾大軍直進夫概雖勇,爭奈眾寡不敵,大敗而走。”魯迅《兩地書·二一》 :“民眾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過,眾寡不敵,自難免日久變生,越發不可收拾。”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力量懸殊。
【示例】 民眾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過,眾寡不敵,自難免日久變生,越發不可收拾。 (魯迅《兩地書·二一》)
【近義詞】 眾寡懸殊、寡不敵眾、眾寡難敵、眾少不敵、眾寡莫敵
【反義詞】 勢均力敵、旗鼓相當、棋逢對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