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膠體

真膠體

真膠體是由放射性物質作分散相所形成的膠體。具有一般膠體粒子大小。由放射性難溶化合物達到了溶度積而形成的很小的聚集體稱作真膠體。

相關比較

真膠體:膠粒Φ10-9 m,其溶解度,溶液的pH值,及其中雜質影響形成。pH≥7HNO液中為真膠體,大氣中的

假膠體:直徑大於真膠體膠粒、普通離心可沉澱。Po最易形成膠體,pH≤4HNO中為假膠體。

產生原理

真膠體放射性實驗
根據不同的條件,可得到放射性核素的真膠體或假膠體,或同時得到真、假膠體。

放射性膠體的形成與下面幾種因素有關:(1)一般來說,放射性核素在高酸度條件下不易形成膠體,而在低酸度下易於形成;(2)放射性核素在溶液中水解或形成難溶化合物的趨勢越大,越易形成放射性膠體;(3)溶液中存在的懸浮雜質粒子(例如塵埃、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鐵等)越多,越有利於生成膠體;(4)溶劑性質、電解質的存在和溶液保存時間等都對放射性膠體的形成有影響。可將放射性膠體注入體腔,利用其發射的α,β輻射,控制或抑制惡性腫瘤。常用放射性核素有:198Au,32p,186Re和90Y。這些核素標記的膠體注入體腔後,附著在體腔內皮層表面或滯留在腫瘤轉移灶附近,利用β輻射的輻射生物效應控制或治療病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