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肉身之手

看不見的肉身之手

《看不見的肉身之手》從現象學、語言學展開探討(第一章、第三章),力圖揭示思想的兩翼——在行動中感受現象、在語言中思想——是如何展開思想飛翔的,這世界創造不死之鳥又是怎樣在我們人類那裡沉寂下去的。在那兒大地書寫的活動讓我們發現了“看不見的肉身之手”(第二章),即大地均衡生生不息地運動,它在一切知識行為與觀念之外,以世界經驗創造的源始性不斷湧現,在那兒才有了人類自然生命的遊戲性以及自然地思想著,在那兒萬象變動不居才顯不了經驗沉積的均衡效應,為人類語言提供了命名與道說的力動與依據。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地書寫在生命遊戲的入神貫注中創造著思想的詩性,創造看生命靈魂的棲息,並發現了生一活世界以及生命存在的價值。世界是否就是我們當前所看到、聽到的那樣,而與我們行動所處的狀態無關,與肉身感受整全調整運動無關,與事物的循環往復運動變化無關?對自然生物而言,人類在世存在、活著,是為了窮盡世界認識,還是生活本身?窮盡世界認識的無限行動,是不是一種在世存在的自然生命狀態,是不是與肉身感受整全調整運動,與事物循環往復變化環境運動必然恰合的運動,是不是生活所自然給以的運動?
風颳過曠野,萬物一片寂靜。大地落日的黃昏,呈現血紅血紅的燦爛、圓寂。空廣的世界承載著萬物自身的重量,沒有一個事物不存在過,沒有一個事物不捐贈著自然偉大的品質。它們何以如此寧靜、曠然、自在,何以如此充實、豐滿、和諧。這裡沒有大地生存的智慧嗎?

文摘

第一章 在行動中感受現象
奇怪的是,我們總是在靜態中看待事物,正像我們把寂靜理解成沒有聲音一樣,對此我們反而一點也不覺得奇怪,而且早已習慣了這樣理解。如果沒有行動,從來都沒有,我們能感覺事物嗎?我們有感覺存在嗎?感覺不是在行動中肉身感受到的,一開始就是這樣,而且從來就是這樣,還會是什麼?沒有聲音的寂靜存在嗎,沒有行動的感覺存在嗎?耳朵不會在絕對無聲中存在,感覺器官也不會在絕對靜止狀態中存在,耳朵與承受聲音的運動一道產生出來,感覺也只在行動中才成為了感覺,這是現象與功能的統一,世界不存在沒有意義的雜多現象,因為這種現象產生不出來,因為產生本身就在運用、釋放著功能,何來無重量的輕、無聲音的靜呢?大概自牛頓時代開始,就有一個絕對無身影的世界一直漂浮在我們知識腦海里,它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絕對地存在在那裡,懸掛在沒有時間與產生的絕對空間中,現象不再從行動感受中被理解與發現。而是在對象靜止的狀態中被看到,至少是在主體不變的狀態中被把握到的,行動本身被懸置、遺忘了,但是我們又有沒有問過沒有整體行動功能,即在時間過程中二直運用與感受著的行動力,我們對於現象的行為方式理解是完整的嗎?那些雜多的現象、無重量的輕是如何產生出來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在行動中感受現象
一、自在的事物
二、存在的解讀
三、意識與反思的不作為
(一)行動信仰與質感狀態
(二)質感真實的創造與反思的局限
(三)身體意向力的創造
四、“面相倒錯”
(一)整體和諧經驗
(二)“面相”
(三)“定識”
(四)活的意義與事物性
第二章思想的品質與均衡
一、看不見的肉身之手
二、肉身性思想
第三章在語言中思想
一、思想的自然狀態
(一)大地均衡運動呈現的源始氣象與知識
(二)現代性知識
(三)沒有結構的思想是否可能
(四)思想的自然狀態
二、語言的行動思想體現
(一)語言事實
(二)語言的行動讀出狀態
(三)語言的生成湧現
三、語言的內在思想性、經驗性
(一)語言的內知覺狀態
(二)語言的內在轉換運動
(三)語言的理解力創造與大地書寫
(四)語言的肌體性
四、玄學
(一)整體生成思想
(二)器識
(三)靈動之知
(四)天地之音
(五)文字造型
第四章相處的藝術與捐贈
一、相處的藝術
二、捐贈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