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

《相應部》涵括了五品、五十六種相應、七千七百六十二經,全部每一經都有偈,故稱為有偈篇,由諸天相應、天子相應、拘薩羅相應、惡魔相應、比丘尼相應、梵天相應、婆羅門相應、婆耆沙長老相應、森相應、夜叉相應、帝釋相應之十一相應而成的。一、諸天相應分為八品,諸天時常來訪佛陀及佛弟子,記錄其聽法及質問。總集佛陀和諸天之問答及偈,收為有偈篇。二、天子相應分為三品,雖如同前者,但知其個人之名時,稱為天子,不然則 稱為天。

三、拘薩羅相應亦分三品,記錄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之各種聞法及關於王之事件。四、惡魔相應亦分為三品,記述惡魔常出現佛陀及佛弟子之處,惡魔是欲世間之世間方面、佛陀是離欲世間之出世間的代表,這頗令人興趣深長。五、比庫尼相應,特別記錄比庫尼受惡魔的誘惑,敘述女修行者的心事,是一種好記錄。六、梵天相應唯兩品,在佛陀當時之最高天神的梵天,知佛教內,如何看待此諸天,是最好資料。
七、婆羅門相應亦分兩品,知當時有名之婆羅門歸依佛之感情的資料,以示當時傳統宗教之生存和新興之真宗教的關係。八、婆耆沙長老相應,是佛陀教團中唯一的詩人,婆耆沙感興對自己的修行及仰望佛陀高足弟子威容,以記述其感興。九、森相應,本是佛弟子之日間的森林生活,說於其森林寂寞的靜思中,起不善思而天神來勸誡。一0、夜叉相應,以顯示當時所信仰的下級神和佛教的關係。一一、帝釋相應分為三品,可對照信仰佛教之天帝釋的如法及阿修羅的不如法。於鼓勵修行者,和前之梵天相應,以示當時之一般信仰佛教的關係,並可知道當時有趣的傳說。
關於《相應部》的關聯,在《薩曼它巴薩迪卡》之二十七頁,有:“相應尼柯耶者,是涵括在天相應等暴流經等七十七百六十一經者是。”其《善見律毗婆婆》之譯,實即相當於此。在《阿它薩里尼》之二十五頁,也有與此完全相同之古傳說。依據我們可以了解,錫蘭上座部所傳之巴利文相應部,在公元五世紀的注釋家佛音時代,即已具備與現存經文完全相同之法典。由此當可證實,此一法典之現存形狀,當可上溯到較此更以前之相當時代。
現存漢譯《雜阿含》五十卷原本屬於有部宗之所傳承,但在世親《俱舍論》所引用之《雜阿含》,其與現存漢譯之《雜阿含》經文,則相互頗為一致。如再上溯至龍樹之《智度論》所引用之《雜阿含》,亦與現存之漢譯《雜阿含》相一致之情形看來,龍樹所引用之《雜阿含》,乃是有部系之《雜阿含》,而有部系之《雜阿含》即如龍樹所引用者,即已具備相當之法典形狀。而錫蘭上座部系之巴利文相應部,亦於龍樹時代即已採取頗為近似於現存形狀之經文,當屬可以想像之事實。
如再上溯至《婆沙論》所引用之《雜阿含》,甚至也有相同之敘述。如此一來,則四部阿含都可以上溯至西曆紀元前之相當遙遠時代,即已以近似現存之形狀,原原本本地傳承於世。想來必是在所謂第一次結集時,與法及律之原始形狀所結集。而時代演變下來,經典之數量呈現急遽之增長。其最初、最原始者,即如長部、中部之所顯示,乃猶未加添法相組織及分別思辨之部分,是乃最為生動、切實之教誡式之經典群,然後再就與其內容相應之部分,分門別系加以分類,而組織成相應部。此外,就法數性質之分類,則另作一群,加以分類而予編輯,是即增支部。同樣地再加上分別思辨,並且又與法相性質之所組織之長經,而以中部之形式,予以歸納。一般認為這五部四阿含之編纂,是在佛教分派以前,就以教團中之尊貴資產形式所傳承。後來則在分派之同時,又添加了部派色彩,才演變成各部各種阿含之內容編纂形式。
儘管有些學者認為在五部四阿含編纂以前,亦有九部經、十二分經之編輯,蓋為就其母體完成之後,才歸納為五部四阿含者,但亦須作與此相反之考量,是即五部四阿含在編輯成五部形狀之後,在教團之內尤其是分派後之教團,對於具有教義權威之聖典,因為生起批判,為了決定教權之範圍資格,我們認為才有九分教、十二分經之成立。在五部四阿經中,因有前述之事實,其相應部(雜阿含)與增支部當是最為原始之風貌。後世佛弟子諷誦起來,宛如面對佛陀般親和祥藹氣氛之感受。增一阿含是後世演化過程中最為激烈者,因而必須將之作除外之處理。尤其是相應部,其對佛陀之態度,恰如《論語》中,學生們面對孔夫子之處境,從而認為它是佛教之一大母體,當亦不為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