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林的魔術師

盧布林的魔術師

《盧布林的魔術師》描述魔術師雅夏從街頭藝人成長為名重一時的魔術師,歷經榮辰悲觀,直到走投無路方才如夢初醒,以一個懺悔者的姿態重獲新生。作品以雅夏跌宕起伏的經歷為主線,著力刻畫人物徘徊於善與惡、理智與情慾、科學與宗教之間驚心動魄的思想鬥爭,字字千鈞、激情四溢;《冤家,一個愛情故事》描寫移居美國的猶太人赫爾曼受個性和命運的擺布,不由自主地周鏇於三個女之間的悲劇,在同類作品中獨樹一幟。

基本信息

【名稱】《盧布林的魔術師》
..

【年代】現代
【國家】美國
【作者】艾薩克·巴謝維斯·辛格
【體裁】長篇小說

內容概要

十九世紀末葉,波蘭東部那個閉塞的還保持猶太傳統的小城盧布林迎來了一個風塵僕僕的歸客。雅夏·梅休爾是一個以變魔術為職業的猶太人,自小生活在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家庭,由於母親早亡,家境困苦,小小的年紀,他就成了“帶著一架手風琴,牽著一隻猴子的,街頭藝人,又經過多年的走南闖北,終於當上了著名的魔術師。這年五旬節前夕,他像往常一樣回到家鄉盧布林與妻子埃絲苔團聚。這一對年近40的猶太夫婦結婚20年仍沒有生養。賢惠的埃絲苔把全部的情愛都傾注在丈夫身上。這短暫相聚的每一天,她都像在過節。不過,懷疑的陰影也不時襲上心頭:丈夫在外是否另有新歡?是否還忠實家裡含辛茹苦的老妻?雅夏卻一再向她保證:“我只信一個上帝,只有一個愛妻”。其實雅夏只能算得半個猶太人。他既不蓄鬚,更不按時去猶太教堂祈禱。他聰穎過人且受過教育,認為所有代上帝文言者不過是騙子而已。在生活上,他更是到處沾花惹草,同許多女人明來暗往。五旬節剛過,雅夏即吻別了妻子,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途。他先去皮亞斯克城郊找到自己的助手瑪格達。八年前雅夏收留了這個20歲的窮女孩,並出錢幫助她供養母親和弟弟。瑪格達既是他演出時得力的左右手,也是他夜間溫柔的枕畔人。在皮亞斯克城市,雅夏還有一個意中人澤茀特爾。這個女人的丈夫是個有名的強盜。為了避免惹上麻煩,雅夏幾次狠下心來想和她斷絕往來,然而好像蜂蝶不能不戀花一樣,他也沒有勇氣甩掉這個情人。通過澤茀特爾,雅夏和這裡的一幫盜賊過從甚密。他們十分欣賞雅夏的各種技巧,特別是他那手開門撬鎖的絕招。他們說,雅夏如果加入他們一夥,那末整個世界就是他們的了。然而,雅夏則宣稱他將嚴守“禁止偷盜”這條戒律,絕不越雷池半步。到華沙之後,雅夏顧不上休息,興沖沖地去會見他朝思暮想的清人艾米麗亞。艾米麗亞出身名門,嫁給一個大學教授為妻。丈夫去世後,她帶著14歲的女兒獨自生活,經濟拮据,無依無靠。但她那高雅的談吐和迷人的風韻卻使得雅夏神魂顛倒。艾米麗亞認為雅夏這個富於才氣的猶太藝術家在波蘭是沒有前途的,若在藝術高於種族和門第的西歐,他一定能飛黃騰達。她真心愛戀著雅夏,指望有朝一日,他們能正式結婚,然後她將帶著女兒和雅夏同去義大利定居。雅夏也告訴艾米麗亞,他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實現他們的私奔計畫。然而,誓言雖已出口,心中仍不免猶疑。良心的責難使他既不能狠心遺棄忠誠溫順的妻子,更不敢叛離祖宗的信仰,去皈依情婦所信奉的天主教。再說劇院老闆根本不肯增加他的演出薪金,手中沒有錢,一切計畫都是空談。他曾在筆記本上記下一些銀行和富豪家的地址,但那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他不想淪為盜賊。一天深夜徘徊街頭的時候,雅夏鬼使神差地來到一家富翁的門前。他忽然決定一試身手,當即潛入屋內,找到了他曾聽人說過的那隻蓄有萬貫家財的保險箱。在緊張和慌亂中,他竟丟失了準備用來開保險箱的萬能鑰匙,行竊宣告失敗,他在倉促出逃時,又摔壞了一條腿。雅夏僥倖逃過了追捕,躲進了一間誦經室。在懺悔的時刻,他開始相信這次挫折是上蒼的報應。他認為,事實上,肉體和痛苦是同義詞。如果選擇了邪惡而得不到懲罰,選擇了正義而得不到酬報,那就不可能還有什麼自由選擇。在所有這一切苦難的後面是上帝的仁慈。隨著演出時間的迫近,嚴重的腿傷使他無法登台。雅夏懷著百結愁腸找到艾米麗亞,向她坦白了自己失身為賊的實情。艾米麗亞在極度震驚和失望之中決定與他一刀兩斷。雅夏沮喪地回到寓所,又發現助手瑪格達已經懸樑自盡。他明白,真心愛他的瑪格達是因對為他多次規勸無效才憂憤地走上絕路,雅夏去尋找另一個情婦澤茀特爾,卻親眼看見她已經委身他人。從此,雅夏萬念皆灰,逃避無門,在深沉的憂鬱與迷惘中,他覺得自己正經歷一種改變。他再也不是先前的雅夏了。三年之後,人們爭相傳說著盧布林出現了一位虔誠的贖罪者。他就是曾經紅極一時的魔術師雅夏。自從經歷了華沙那場命運的浩劫之後,他只得返回了故鄉,而且不顧猶太教長的一再反對和妻子悲慟的哭勸,在自家院落里修築了一間四周無門的小悔罪室,把自己關入這座活人墳。不論酷暑嚴冬,不管陰冷潮濕,他強迫自己拋卻萬般俗念,日夜誦經,懺悔,甚至連一日三餐也不走出室外半步。守活寡的妻子深夜不能成寐,跑到視窗哀求他放棄這自造的監獄。雅夏答道:“野獸就該關進牢籠。”妻子說:“你這是在自殺呀!”“那總強於去殺害別人”。每天他都能追憶出自己所犯的一樁新罪,感到把自己囚禁一百年也無法抵償先前的罪愆。贖罪者雅夏的聲名震動了遠近四方,人們甚至傳說他是去災除病的聖者。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信徒前來謁見,有人居然要賄賂雅夏的妻子以求搶先向他傾訴疾苦。雅夏向大家表白,他不是教長而是罪人,這卻更加激起人們的崇拜。在人群的包圍中,縱有四堵磚牆相隔,他仍無法專誠地事奉上帝。一天,雅夏驚喜交集地收到他以為已不在人世的艾米麗亞的來信。信中訴說她多次夢見雅夏成了美國舞台上的大明星,不料偶然在報上讀到他苦修的事跡。她感動得哭了許久,覺得雅夏的過錯應由她負責,雅夏並未犯罪。儘管已經改嫁,她還是永遠懷念著雅夏,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作品鑑賞

盧布林的魔術師》以其深沉、抒情、細膩的風格寫出了猶太民族豐富的內心世界,西方評論家普遍認為這是辛格創作的最佳的長篇小說。小說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雅夏這個人物的真實性,他是作者飽含對猶太民族的深厚感情所塑造出來的一個有靈魂,有思想,有熱情的人物。與普通的跑碼頭,走江湖的藝人不同,雅夏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科學著作,知道康德和拉普拉斯的太陽系理論,也懂得自己能夠在繩索上行走,是保持重心平衡的結果。然而,他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儘管動搖了他對猶太教的信仰、卻不能解答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切迷惘。他生性好色,到處沾花惹草,可始終不能徹底擺脫猶太人的傳統和宗教信仰對他根深蒂固的影響。作者深刻描寫了雅夏在人面前經常擺出一副不信上帝的架勢,但在心底深處則不敢與上帝決裂的種種情景,是令人信服的,並為他最後的懺悔埋下了伏筆。同時,辛格刻畫了雅夏的善良和慷慨以及樂於助人的品德,也符合這個出身於社會底層、深知人世艱辛的“小人物”的性格。儘管情慾和野心使雅夏淪為竊賊,害人害己,甚至斷送了瑪格達的性命,辛格卻沒有把他寫成一個漁人妻子、十惡不赦的惡棍,而始終認為他是一個遭受種族歧視、被七情六慾擺布得身不由主地幹了蠢事的可憐人。辛格對雅夏的命運是寄予同情的。在辛格心目中,他同瑪格達,澤茀特爾還有艾米麗亞一樣,都是那個黑暗世界的受害者。總之,辛格從各方面刻畫了雅夏複雜的性格,使他筆下的這個藝術形象顯得更加飽滿。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說的結尾,辛格並沒有把雅夏關進小屋,就此了事。雖然雅夏說過:“野獸一定要關在籠子裡”,但是封閉在小屋裡的雅夏的心情仍不平靜,情慾時時刻刻在折磨著他,悔恨也時時刻刻在咬齧著他。作者最後告訴讀者,禁慾主義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潛心懺悔恐怕也難以超凡入聖。究竟怎樣才能使人的心靈得到真正的淨化,辛格並沒有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盧布林的魔術師》的情節不算複雜,但辛格以自己出色的敘事藝術把這些情節處理得峰迴路轉,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雅夏徘徊在善與惡、理智與情慾、科學與宗教之間,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不得不反覆展開劇烈的思想鬥爭,有時候這種鬥爭甚至達到驚心動魂的程度。到了故事的後半部,情節急轉宜下,雅夏偷竊失風之後,處處碰壁,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境。整個故事的節奏由緩到急,從冷冷清音到密鼓繁弦,從平淡無奇到事件迭起,最後用艾米麗亞的來信結束全文,似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深深的思索。小說的結構嚴謹無隙,首尾兼顧,從中可以看出辛格不凡的寫作功力,但是他過於注重對人物心靈的探索,以至使其作品往往局限於道德和哲學的範疇內。雅夏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波蘭人民正遭受著亡國的慘痛。雅夏作為一個猶太人,當然要比其他下層人物遭到更嚴酷的歧視和虧待。但是作者只是簡略地提到他不能在薩克松尼公園——這樣的公共場所演出以及劇場老闆在待遇方面的盤剝和苛刻,至於他早年艱辛的賣藝生涯也僅有三言兩語的交待。這樣,特定的時代背景只成了一片淡墨似的渲染,沒有起到充分的烘托效果。在《盧布林的魔術師》中,辛格關心和同情的是他筆下人物的遭遇和命運,昔日的江湖浪子是否能夠幡然悔悟,“立地成佛”,很少注意到他和他們所處的時代予之的巨大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令人缺憾的不足。儘管這樣,《盧布林的魔術師》仍不失為一部動人的作品。辛格在書中所寫的時代雖已過去,所寫的社會也不再存在,但是他所寫的人物和他們的激情仍吸引著讀者。

作者簡介

..
艾薩克·巴謝維斯·辛格(IsaacBashevisSinger,又譯作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美國猶太作家,也是唯一用意第緒語寫作的當代美國作家。他出生於當時仍被沙皇俄國占領的波蘭拉齊米恩鎮。後隨父母去華沙,住在首都貧民區。辛格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猶太教的拉比,屬於教規森嚴的哈西德教派。辛格自小受到嚴格的猶太教傳統教育,後又在一所神學院學習過。家庭的環境和生活的經歷使他不但熟悉猶太教的一切宗教議式及猶太法典,也使他熟悉猶太人的傳統和各種風俗習慣。此外,他還熟悉貧民和個人物的艱難生活,所有這些都為他後來的創作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5年,辛格追隨其長兄移居美國紐約市,在一家意第緒文報紙《猶太前進日報》任編輯,並積極從事文學創作。辛格的意第緒文作品大多先在這家報紙上刊載,然後再經過他本人和一些譯者合作譯成英文發表。幾十年里,他共創作了30多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劇本和兒童故事。他的第一部主要作品是長篇小說《撒旦在戈雷》(意第緒文1935,英文1955),第一部用英文寫的長篇小說是《莫斯卡特的一家》(1950),接著又發表了《盧布林的魔術師》(1960)。《奴隸》(1962)、《莊園》(1967)、《產業》(1969)、《仇敵:一個愛情的故事》(1972)和《肖莎》(1978)。短篇小說集有《傻瓜吉姆佩爾及其他故事》(1957)、《市場街的斯賓諾莎》(1961)、《卡夫卡的朋友及其他故事》(1970)等。辛格的作品豐富多采,情節生動。他廣泛描繪了過去東歐各個領域中猶太人的遭遇,並揭示了美國猶太人現今的生活,其中有不少是神秘的靈學和鬼怪故事。他的作品還由於揭露性強、諷刺有力、對下層人民深表同情,於美國當代作家有廣泛的影響。1978年:“因為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藝術既紮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