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

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輕工業部蘆葦造紙局蘆葦研究所,成立於1954年。1980年隸屬遼寧省輕工業廳領導,為遼寧省蘆葦科學研究所。2001年劃歸盤錦市領導,為盤錦市蘆葦科學研究所,是以蘆葦、土壤、植物與濕地生態環境為基礎的蘆葦科學研究所。2004年盤錦市人民政府批准組建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

半個多世紀以來,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積極投身於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國家蘆葦產業的發展、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共獲得科技進步獎36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600多篇,授權專利2項。
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設有科技管理辦公室、蘆葦濕地研究室、濕地鹽生植物研究室、濕地生態研究室、濕地生物保護研究室、蘆葦收割機械化研究室、濕地經濟研究室、實驗室、實驗基地、綜合辦公室。現有職工62人,其中研究員、副研究員18人、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7人,獲國務院政府津貼的5人。先後被評為國家輕工業部先進單位,遼寧省十佳科研單位。
多年來,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與朝鮮、德國、羅馬尼亞、荷蘭、芬蘭、加拿大等國家的專家,以及江蘇、湖南、湖北、山東、河南、吉林、內蒙古、黑龍江、寧夏、新疆等地區的濕地管理部門與蘆葦生產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技術服務與學術交流活動,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南京農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鹽城工學院、盤錦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與科研院所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合作。
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的組建,進一步凝鍊了學科發展內容。開展對濕地“生命、生存、生態、生機”的科學研究,為“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濕地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和實用技術。緊緊圍繞濕地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和濕地生態環境的發展需要,通過基礎研究,對濕地類型、功能、特徵、價值、動態變化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為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學基礎。加強套用技術研究,包括濕地的保護技術研究,濕地恢復與重建模型,濕地持續利用技術及管理技術研究,濕地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和濕地與水旱災害關係等的研究。加強人為管理和開發對濕地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研究;濕地環境調節功能與生物多樣性價值和濕地對全球變化的影響研究等。在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的基礎上,為我國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改善生態環境,制定區域保護計畫,有步驟,有目標的開展濕地研究和保護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措施。
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二十一世紀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我國北方濕地研究中心和濕地保護利用科技示範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