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安化黑茶

益陽安化黑茶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紀)參照四川烏茶的製造方法,加以改進,製成黑茶。 湖廣黑茶最合他們的口味,而黑茶主產於安化一帶,後統稱安化黑茶。 6、青磚:以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分里茶和麵茶,麵茶又分灑面和底面。

益陽安化黑茶的歷史

益陽安化黑茶益陽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產自湖南益陽安化縣而得名。傳說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運茶的馬幫經常遇到下雨,淋濕了茶,茶商心痛不甘心丟棄。途徑一個痢疾橫行的村子,村里掛了很多人。村民們沒吃沒喝。茶商想自己帶的茶長霉了,不值錢了,就送給這些可憐的家庭吧。結果奇蹟發生,村子裡的人們痢疾全好了。事實上,安化黑茶的產生,比傳說中的要早得多。
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私茶。”
安化黑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工藝商品,主要由於海外市場的徵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並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其聲譽之盛,已不亞於當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權威的台灣茶書譽為“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紀)參照四川烏茶的製造方法,加以改進,製成黑茶。烏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殺青(鍋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葉氣,滋味醇和,有松煙香,更受西北各少數民族的歡迎。當時,西藏喇嘛常至京師禮佛朝貢,邀請賞賜。回藏時,明朝廷賞給許多禮物,其中茶葉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倉撥給,但喇嘛們卻繞道湖廣收賣私茶。湖廣黑茶最合他們的口味,而黑茶主產於安化一帶,後統稱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至晚產於15世紀後期,通常經由湖北運銷北方和西北。由於安化茶滋味濃厚醇和,且量多價廉,西北那些領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採購私販。從明至清,茶葉都屬於朝廷的“計畫供應商品”,而四川茶、漢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點生產商品”,利厚暢銷的安化黑茶很快讓漢茶和川茶市場冷落,產銷蕭條。明朝萬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僑為湖南茶葉在奏本中打架,一個要求朝廷頒令禁運,免妨茶法馬政;另一個認為湖南茶對西北遊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後經戶部裁定,報請皇帝批准:自後銷西北的引茶,以漢、川茶為主,湖南茶為輔。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經過茶商和市場的長期甄選,安化黑茶逐漸興盛起來。晉、陝、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幫,來安化採購和製作黑茶。資本雄厚的晉、陝、甘茶商,還在安化建有樓閣,設立行幫組織和商業鋪面。資江沿岸各處,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業繁榮的市井,如黃沙坪、酉州、苞芷園、小淹、邊江、唐家觀、雅雀坪、東坪、橋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陝西商人駐益陽委託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或以羊毛、皮襖換購,因資金較少進貨不多,人稱“滾包商”。受託棧行僱人下鄉採買茶葉原料,踩捆成包,以利運輸。最初大小形狀和重量不一,後來逐漸統一為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斤,稱為“百兩茶”。清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成圓柱形,每支淨重1000兩(16兩老秤合37.27公斤),稱為“千兩茶”,圓柱長約5尺(166.5公分),圓周1.7尺(56公分)。這種茶主要是晉商經營,又以籍貫不同分為“祁州卷”和“絳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縣、榆次等地茶商經營,每支重1000兩,產量較多;“絳州卷”為絳州茶商經營,每支重1100兩,數量較少。
把茶葉製作成立柱的形狀,經過炒、渥、蒸、踩等數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體積內茶葉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質形成之必需。“百兩茶”、“千兩茶”系列有一個總的稱呼——花捲。有三重含義: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簍包裝;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徵明顯;三是成茶身上有經捆壓形成的花紋。茶呈圓柱,像一本捲起來的書,故稱“花捲”。另外,在“祁州卷”和“絳州卷”之外,有老牌本號加料絳州卷,品質最高,號稱“卷王”,歷史上產量極少。新中國成立後,安化黑茶的主要銷售區域還是巨響於西北少數民族居住區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間,黑茶豐產,很多黑茶賣不出去,當地茶民就把茶根,茶葉當柴燒。近幾年,隨著普洱茶的聲名崛起以及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應,安化政府不斷的打報告給湖南省政府,請求支持安化黑茶產業的發展。今天,安化黑茶從一個湖湘大多數人不知的茶葉品種,一越成為很多湖南人送禮的首選,儘管安化黑茶在中國大地很多茶館不為主流,但,相信眾志成城的湖南人一定會讓安化黑茶媲美當年普洱茶,成為中華茶客的喜愛。目前,安化黑茶規模最大的是白沙溪茶廠,價格比較低的是益陽茶廠,專做陳年極品安化黑茶的品牌是滿漢全茶。

益陽安化黑茶的功效

益陽安化黑茶益陽安化黑茶

中國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歷史,古代民間採用老茶治療糖尿病、痢疾、傷風等的記載甚多,現代醫學認為:茶中的多酚類、茶多糖類、茶皂素類、胺基酸生物鹼類和無機元素都對人體具有保健功能。茶是一種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抗氧化衰老、抗癌變、降血脂、調節新陳代謝的特殊飲料,所有被世界茶學界、醫學界公認為21世紀的健康飲料,位於世界六大健康飲料之首。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其獨特的加工過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參與使其具有特殊的中醫藥理功效,其富含茶多糖類化合物被醫學界認為可以調節體內糖代謝(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壓、抗血凝、血栓、提高機體免疫力。臨床試驗證明,黑茶之特殊功效顯著,是其他茶類不可替代。過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選擇10個現代疾病的模型,研究了黑茶對人體健康的功能,其中包括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模型,抑制癌細胞擴散模型、提高人體免疫力模型等等。通過模型評價發現,千兩茶和茯磚對降壓、降脂、降糖有顯效,對人體脂肪代謝、體重控制非常有幫助。此外,千兩茶的提取物對胃癌細胞、肝癌細胞的擴散有抑制作用。同時,化學試驗發現千兩茶中有兩種其他茶葉中從未見到的成分。“這些都給健康帶來了新的希望,也說明儘管湖南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邊疆人民卻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它、選擇它,是有其深刻的科學道理的。數百年來歷史證明,它是邊區牧民的生命之飲,“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這就是黑茶獨特的藥理功效的見證。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攝脂飲奶越來越多,飲用黑茶越來越有必要。由於茯磚茶有獨特的發花過程,產生一種冠突散囊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一種普諾爾成分,氧化人體過剩膽固醇,防止脂肪堆積,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學家王志偉博士,在日本研究微生物與食品發酵達18年,稱茯磚茶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食品。在2007年國際茶葉大會高端論壇上,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面向全球茶葉精英作《湖南黑茶:人類健康的新希望》的演講。劉教授是通過模型評價發現,千兩茶和茯磚茶對降脂降糖有顯效,對人體脂肪代謝,體重控制非常有幫助。
黑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茶複合多糖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被醫學界認為可以調節體內糖代謝(防治糖尿病)、降低血脂血壓、抗血凝、血栓、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臨床試驗證明,黑茶的這些特殊功能顯著,是其他茶類不可替代。
黑茶湯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黃素與茶紅素,研究結果表明,茶黃素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而且具有抗癌、抗突變、抑菌抗病毒、改善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糖尿病等多種生理功能。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主要集中在成熟葉、莖、梗中,黑茶採制原料較老,礦質元素含量比其他茶類高。其中氟對防齲齒和防治老年骨質疏鬆有明顯療效;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並對治療冠心病,抑制癌細胞的發生與發展有顯著效果,茶葉中硒含量可高達3.8~6.4mg/kg。
黑茶還是一種低咖啡因的健康飲料(原料成熟度高,烘焙等因素),與可樂以及其它茶類相比,黑茶不影響睡眠。
陳年黑茶在存放的過程中,微生物經歷代繁衍與代謝,產生了一系列未知名的小分子活性物質,即次生代謝物,這些物質形成過程緩慢,而且化學性質不穩定,只有保持在原有的天然狀況下才對人體產生特殊的功效,它與千年靈芝在功效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安化人民大多有這種經歷,喝陳年黑茶治療腸胃病效果可以說是“藥到病除”。

益陽安化黑茶的分類

益陽安化黑茶益陽安化黑茶

1、三尖又稱湘尖,採用原料較細嫩的黑毛茶加工而成,篾簍荼裝。三尖茶原料相對較嫩,舊時都作為皇室貢品~。
三尖包括①天尖、一級原料為主,少量拼入二級提升茶。
⑵貢尖、二級為主,少量拼入一級下降茶和三級提升茶。
⑶生尖:黑毛茶較粗老,大多為片狀,含梗多。
2、花捲:源於百兩茶,後又新創千兩茶、十兩茶等不同規格的產品,其加工方法基本一致,均由人工踩制而成。
3、花磚:由花捲茶演變而來,磚面四周印有花紋。
4、黑磚:黑磚與花磚的壓制工藝基本相同。
5、茯磚: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磚茶”,其藥效似土茯苓,被稱為“茯茶”或“福茶”。以前採用純手工築制,現在已在量用機器壓制。
6、青磚:以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分里茶和麵茶,麵茶又分灑面和底面。
(花磚、黑磚、茯磚、青磚為四磚)

益陽安化黑茶的整體環

1、所在區域。我縣位於湘中偏北,雪峰山脈北部,資水中游,是一個山區,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桃源、常德相連。其地理座標界於東經100°43′07″至111°58′51″、北緯27°58′54″至28°38′37″之間。東西長123.764公里,南北寬73.461公里,總面積4950.2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縣。
2、地理環境。地域東西長而南北短,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南北形成“V”型,東西形成“W”。境內群山連片,丘、崗、平地分布零散,山體切割強烈,溪谷發育,水系密度大。這種高山坡地,可開闢成熟土,栽種茶樹,建成茶園。縣內土壤以板頁岩風化發育的土地面積最廣,約占總面積的71.1%。茶園土質較好,酸鹼度適宜,養分含量較高。茶園土壤以酸性和弱性為主,氮、鉀等有機質含量豐富。
3、氣候。縣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為16.2℃,≥10℃的年活動積溫為5016℃,初終間隔日數為241天,茶樹的生長期長達7個多月。降雨量年平均為1687.7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足以滿足茶樹生長發育的要求。資江橫貫縣境中部,流程120.85公里,支流48條,流域面積占全縣土地面積的98%。在柘溪庫區,由於大水體效應的影響,無霜期平均長達300天,冬暖夏涼,更適宜於茶樹的生長。
安化黑茶工藝主要分布在縣內的小部分地區,即沿資江流向的馬路、東坪、黃沙坪、酉州、江南、陳王、洞市、小淹等區域。這些地方的傳統工藝製作,其流程及質量標準是相同的,大都為作坊式,只是生產規模有大小之分而以。

益陽安化黑茶的發展

近年來,安化黑茶產業在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茶農積極性高漲,茶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007年全縣新建、改造的茶園達1.825萬畝,現有茶園總面積達10.9萬畝,產量達到10225噸,產值14480萬元,其中黑茶產量8825噸,產值12590萬元。同時引進外資近2億元開發茶葉產業,其中中糧集團投資1億元,湖南怡清源茶業公司投資4500萬元,湖南可耐爾農業發展公司投資4000萬元。
該縣黑茶產業發展思路是,通過統籌規劃,大力整合資源,形成整體優勢;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茶農發展生產;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拓寬市場;在開放的基礎上,加快企業改制步伐;積極推介宣傳安化黑茶產業和安化黑茶品牌,不斷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安化黑茶資源優勢,力爭在10年內將安化建設成為擁有茶園30萬畝、年產茶3萬噸、年產值達5億元的中國黑茶之鄉。
2008年,益陽全市茶葉總產量達2.1萬噸,總產值達8億多元。其中黑茶總產量達到1.8萬噸,黑茶創產值6億多元,比2006年增長4倍多。益陽已成為中國較大的黑茶生產基地,也是目前較為活躍的黑茶文化發展基地。
2009年10月,首屆中國·湖南(益陽)黑茶文化節暨安化黑茶博覽會在益陽茶業市場隆重舉行,“中國黑茶之鄉”稱號正式花落益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