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鹼

益母草鹼

益母草鹼 (Leonurine), 學名3,5-二甲氧基-4-羥基-苯甲酸 (4-胍基)-1-丁酯,常見者為其鹽酸鹽水合物。提取自唇形科植物 細葉益母草 (Leonurus sibiricus L.)的葉,或 益母草 (L.heterophyllus Sweet),艾蒿益母草 (L. artemisia) 全草。具有活血化淤、利水消腫的作用。2018年7月4日,復旦大學教授朱依諄科研團隊研究發現,從益母草中提取並化學合成的單體——益母草鹼(又名SCM-198),對高血脂症[醫學術語]有明顯降脂作用。

基本信息

物理性質

熔點238℃(分解),溶於戊醇。亞硝酸鹽熔點229~230℃,含一結晶水的鹽酸鹽,熔點193~194℃,溶於冷水,熱水溶解1%~2%。

藥理作用

益母草鹼結構式益母草鹼結構式

1.對子宮的作用益母草鹼對兔、貓、犬、豚鼠等多種動物的子宮均呈興奮作用。對動情前期或卵巢切除後肌注雌二醇50mg的大鼠離體子宮,益母草鹼均可使其振幅增加。益母草鹼的作用與劑量相關,濃度為0.2~1.0mg/ml時,劑量一張力呈線性關係,至2mg/ml以上時達最大張力。有時可見益母草鹼對自發性收縮的標本呈雙向性作用,用最低有效量或突然增加濃度(超過原濃度5倍)時,在引起興奮之前可有10一20min的短暫抑制。高濃度(大於20mg/ml)因對子宮肌膜的局部麻醉作用而呈抑制作用。益母草鹼的子宮收縮作用可持續幾小時,但沖洗後可恢復。阿托品2mg/ml不影響其收縮作用。益母草鹼甲對兔和貓離體子宮也有明顯興奮作用,而對兔在位子宮無作用。

2.對循環系統的作用小劑量益母草鹼對離體蛙心有增強收縮作用,使用大量時反呈抑制現象。這種抑制現象可能由於迷走神經末梢興奮所致。用益母草鹼進行蛙血管灌流,呈血管收縮現象。其收縮程度與所用試液濃度呈正比例。用益母草鹼(2mg/kg)注射於麻醉貓的靜脈,即見血壓下降,數分鐘後恢復,這種短暫性的血壓下降現象,在兩側迷走神經切斷後也仍能發現,若先使用阿托品,然後注射益母草鹼,血壓下降即恢復,但不如前者顯著,故可推測益母草鹼的降低血壓作用不在迷走神經中樞,而可能對迷走神經末梢興奮作用所致。益母草鹼對溫血動物的血管呈明顯的擴張現象,有抗腎上腺素的作用。

3.對呼吸中樞的作用麻醉貓靜注益母草鹼後,呼吸頻率及振幅均呈顯著增加,但在大劑量時,呼吸則由興奮轉入抑制,且變為微弱而不規則。在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仍有呼吸興奮作用,故認為本品可能對呼吸中樞有直接興奮作用。

4.其他作用小量益母草鹼能使兔離體腸管緊張性弛緩,振幅擴大,多量則振幅變小,而頻率增加。兔靜注益母草鹼1mg/kg,可見尿量顯著增加。益母草鹼對蛙神經肌肉標本呈箭毒樣作用。益母草鹼在較高濃度時能使兔血懸液發生溶血作用。

成分來源

唇形科植物細葉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L.葉,益母草L.heterophyllusSweet,艾蒿益母草L.artemisia全草。

毒性研究

益母草鹼毒性較小。大鼠腹腔注射益母草鹼,每次2mg,連貫4d,無明顯不良反應。蛙皮下注射益母草鹼的MLD為0.4~0.6g/kg。

急性毒性:益母草鹼能興奮呼吸中樞,之後麻醉中樞神經;具有箭毒樣作用,肌肉鬆弛;有麥角鹼樣作用,收縮子宮、擴張小動脈、血壓下降;前益母草素可使纖維蛋白原和血黏度降低。黃偉等比較益母草不同炮製品95%乙醇熱回流提取物對小鼠急性毒性大小,發現鮮益母草急性毒性最大,酒炙益母草毒性最低,並通過酒炙益母草MTD得出益母草主要毒性成分是益母草總鹼。

亞急性毒性:謝敏妍等報導益母草總生物鹼對肝功能和腎功能無明顯毒副作用,但大劑量服用益母草總鹼對肝功能有潛在影響。羅毅等也報導益母草總生物鹼對小鼠肝和腎的亞急性毒性,大劑量能影響小鼠肝功能,對腎功能影響不明顯,提示小鼠肝臟比腎臟對益母草生物鹼更敏感。

靶器官毒性:近些年來臨床報導益母草能引起藥物性腎損害,經羅毅等研究報導益母草對動物的腎臟產生毒性,機制可能是脂質過氧化的損傷。文章沒有發現益母草鹼對腎損害的臨床報導和研究報告。

製備方法

柱色譜法:矽膠柱色譜法是常用的方法,在一定條件下,矽膠與被分離物質之間產生作用,這種作用是由於矽膠表面與溶質分子之間的范德華力、矽膠表面的矽羥基與待分離物質之間的氫鍵產生作用,這種方法分離效果好,處理量大是天然產物提取有效成分的常用手段。張琳等套用矽膠柱色譜對益母草鹼提取分離。
大孔吸附樹脂法:大孔吸附樹脂採用特殊吸附劑,通過物理吸附從水溶液中選擇性的吸附有機物。該法設備簡單、易操作、產品純度高等優點,因此大孔樹脂吸附法在中藥精製純化套用日益廣泛。李雪麗等在大孔吸附樹脂對益母草總鹼提取分離,套用SP825樹脂對益母草總黃酮和總生物鹼提取分離,並且能提高藥材使用率。
合成法:研究報導益母草中益母草鹼含量很低,提取法製備得到量很少,分析結構可用化學合成方法來製備。以丁香酸為原料,用氯甲酸乙酯對其活潑的碳基保護和醯化、路易斯酸催化條件下四氫呋喃開環、醯氯的醇解等反應製備羰基化產物(4-乙氧羰基-氧基-丁香酸-丁酯),用該蓋布瑞爾成胺法製備益母草胺,最後與甲基異硫脲反應製成益母草鹼。此法減少了反應步驟和操作的技術難度,並提高了收率,是常用得到益母草鹼的方法。
超音波和微波提取法:傳統益母草鹼回流提取率較低。相比較微波具有加熱迅速和均勻、穿透力強等特點;超音波輔助提取能使細胞破碎完全提取效率高、提取物生物活性不受影響。

臨床試驗

研究成果

益母草鹼益母草鹼研究示意圖
2007年,團隊從益母草中成功提取到有效的單體化合物——益母草鹼,並證實其對治療腦中風和降脂有明顯療效,當年將其命名為“SCM-198”。該研究已完成益母草鹼中試工藝最佳化,純度已達99%以上,為後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持續發展藥源,其工藝已申報專利保護。

2018年7月4日,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朱依諄科研團隊,經10餘年研究發現,從益母草中提取並化學合成的單體——益母草鹼(又名SCM-198),對高血脂症有明顯降脂作用,在、鼠、兔上試驗均有效。

試驗獲批

該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雜誌《藥理和治療》(《Pharmacology&Therapeutics》)上。這一成果作為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且I、II、III期臨床試驗得到一次性獲批。

研究過程

研究首先發現,益母草鹼獨特的降脂機理是通過一個新受體(NOX-4)來實現的,該受體通過炎症的改善來降脂。結果發現,在脂代謝方面,益母草鹼可以有效降低高血脂症小鼠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

試驗按照高血脂症恆河猴的體重,給其每公斤服用益母草鹼10毫克,發現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給藥150天,降脂最大幅度達24.05%;給藥178天后,血清總膽固醇降低6.42%。

在該劑量下,益母草鹼對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一種壞膽固醇)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在給藥60天后最大降幅達13.16%,給藥178天后略有反彈。

同時,在該劑量下,未發現代表動物體內高毒性的AST(穀草轉氨酶)和ALT(谷丙轉氨酶)有明顯的升高。動物動脈血管正常,未見明顯改變。此試驗也證實益母草鹼無毒性。

益母草鹼在糖代謝試驗方面證實,其A型晶體能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增強胰島素的生理效應,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並可降低體重、降低空腹血糖,且可提高葡萄糖耐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