皸裂瘡

皸裂瘡是發生於手足部的皮膚乾燥粗糙,繼而出現裂口的一種病症,多發於冬季,常見於成年人及體力勞動者。因手足肌膚發生枯裂、疼痛、常影響勞動生產。本病可見於現代醫學所指的手足皸裂。

基本信息

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是由於素體肌熱,而驟被風寒燥冷所傷,導致血脈阻滯,肌膚失於濡養,燥膚枯槁而成;或素體血虛,復因局部經常磨擦,致肌膚破裂,或水濕、外毒浸漬而成。本病以成年人發生率較高,主要表現為手掌、足跖部皮膚增厚、乾燥、粗糙、龜裂,甚至出現皸裂、出血、疼痛等。其中拇指、示指突出部位、足跟及兩側部位最為好發。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掌面、指尖,或手側、足側、足跟等經常受到摩擦的部位。初起皮膚乾燥、發緊、變硬,繼而為粗糙、肥厚,從而失去光澤,進一步出現淺深、長短不一的裂隙。淺者,無甚痛楚,深者出血,疼痛難忍,常可影響勞作。病程纏綿,以秋冬季多發,多數至春暖花開時自愈,亦有終年不愈者。

診斷

1.慣發於手指、手掌屈側、足跟、足趾、足縫和足側等處。病程緩慢,常在秋冬季發生。

2.皮損為淺深、長短不一的裂口。裂口深者可見出血,常有疼痛。

外治法

地骨皮、川楝子、白礬、白及,水煎待溫,外洗及浸泡。10%~20%白及軟膏(白及粉與凡士林以1:9或2:8調勻而成)外搽。也可用蛤蜊油、萬花油軟膏或潤膚膏外搽。

預防

注意職業防護,儘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觸酸、鹼、有機溶媒及吸水物質。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可外塗潤膚霜,如膚必潤、尿素軟膏。有手足慢性皮膚病者應積極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