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破

內容介紹

《皇陵破:市文物局長手記》作為記載歷史的另一種形式,帝王陵墓保存著最為完整、最為真實、最為生動的歷史文化信息。作為歷史的微縮景觀,帝王陵墓的經歷又暗合了歷史的興衰和流變。因此,在探尋歷史文明的軌跡和文化傳承的脈絡時,帝王陵墓成為我們觸摸歷史大勢的表情符號。
殷墟遺址,保留著中國最早的文明記憶;秦陵和壯觀的兵馬俑,體現了一個帝國最壯觀的國家行動;“金字塔”般的西漢帝陵群,貫通了十幾世帝王的夢想;東漢、曹魏、西晉、南北朝時期諸種形態的皇陵,隱藏了帝王們複雜微妙的心思;唐代帝陵的龍脈和大勢,凸顯了一個帝國的威勢和尊嚴;北宋帝陵的葬式背叛,傳遞出宋王朝的雄心與理智;南宋帝陵的日漸式微,承載著一個沒落王朝的頹勢和嘆息;明清帝陵的山水形勝,凸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大觀。
《皇陵破:市文物局長手記》從殷墟發現的商王后期陵墓開始,代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墓的風水選址、規劃理念、禮制建築及出土器物等進行了掃描,特別是對歷代帝陵的風雨際遇包括盜墓歷史進行了揭示,讓我們看到了皇陵的真實命運。

作者介紹

龐聯昌,1966年10月出生。長期從事文物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先後在《十月》《散文》《散文選刊》等全國十幾家文學刊物上發表散文、隨筆200多篇,出版個人散文集兩部。長篇散文《盜墓的歷史》曾在2009年《美文》雜誌連載。

作品目錄

商王陵殷墟里的沉寂喧囂/001一、時光深處的血腥和沉沒/002二、殷墟之掘/004三、史記,從甲骨開始/006四、司母戊大方鼎的傳奇經歷/007秦始皇陵最壯觀的國家行動/011一、在雍城遺址透視始皇先祖的雄心/012二、從“依山傍水”的風水論說起/014三、秦始皇陵,最壯觀的國家行動/015四、透過《史記》撥開秦陵的迷霧/018五、秦陵破/020六、深處的劍光/022漢長陵對未央宮的翹首眺望/025一、漢長陵,以眺望未央宮的姿態開始/026二、隆喪厚葬,西漢帝王的經國大事/028三、漢兵馬俑的表情/033呂后陵帝王冢的氣勢/035一、呂后陵,盡顯帝王氣象/036二、以掘墓的方式潑灑國恨/037三、呂后陵墓的遭遇/039四、皇后之璽的蹤跡/041漢霸陵兩百年後的傷痛/044一、“依山為陵”的初衷/045二、永遠的“背母頂妻”/047三、兩百年後的傷痛/049四、漢俑散/050五、漫漫回家路/052漢茂陵半世紀的大興土木/054一、半個世紀的大興土木之後/055二、走進茂陵邑的人物/057三、茂陵之盜/060四、武帝汗血馬的蹤影/062漢延陵興廢后的營作/065一、延陵的半途而廢和再度營作/066二、毀民冢而為昌陵/068漢原陵兩千年的隱匿/071一、近兩千年的隱匿/072二、漢陵痛/074三、北邙山又破/076四、洛陽鏟/077曹操冢心機的無奈/081一、在皇土裡攫取軍需/082二、父子詔令/083三、似乎完全解開的秘密/085四、曹操秘葬以後/088晉武帝陵钁頭掀開的隱秘/090一、三代四司馬/091二、公元249年的謁陵以後/093三、絆住钁頭的線索/095北周孝陵塌陷的千年迷惑/098一、歷史分流之後/099二、坍塌的千年疑惑/101三、1400年後的重見天日/104四、盜墓為考古助推/106隋煬帝陵沒有陵號的皇陵/110一、隋文帝泰陵的風水和傳說/111二、狂身無留一陵號/113三、為了大運河的貫通/115四、封培先皇陵/118唐昭陵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園/121一、高祖李淵遺詔之後/122二、蜿蜒跌宕的唐陵山/124三、匪禍唐帝陵/126四、《蘭亭序》的可能/128五、昭陵六駿的離散/130六、1990年的雷聲/134七、九年後的發現/137唐順陵以帝王的葬制續建/142一、從李弘的恭陵開始/143二、對先祖的不斷追封/146三、順陵的續建和後來/148四、順陵天祿的情態和魅力/150唐乾陵仰臥在歷史深處的佳人/152一、梁山的情態/153二、選址的論爭與傳說/155三、《述聖記》碑上的愛情密碼/157四、武皇的報復/160五、武則天歸葬乾陵的心理透視/163六、無字碑的八種可能/165七、隱藏在地宮裡的秘密/167八、乾陵的損毀修葺/168唐莊陵石翁仲的身首分家/172一、翁仲的前世今生/173二、1997年的身首分家/175三、盜墓產業的迅速形成/178宋永昌陵百年後的劫難/18l一、皇陵上的試驗/182二、百年後的劫難/184三、寄託給陵號的願望/186四、盜墓奇術/189宋永佑陵皇陵殘歌/192一、宋徽宗的哀怨/193二、潦草的帝王陵/194三、宋陵殘歌/196四、防盜之道/198明定陵以國家的名義發掘/202一、十三陵中的地利人和/203二、在萬曆皇帝默許之後/204三、定陵之掘/207四、千年苦心/210清東陵光豔后的傷痕/213一、清東陵的“龍穴砂水”/214二、清東陵里的長幼尊卑/217三、1787年的修繕/219四、裕陵的魅力/221五、清東陵之殤/223帝物歸落誰手——被盜器物的命運和歸宿/227一、“前世圖書古物,遂傳人間”/228二、“學士大夫,集古稽古”/230三、“尚遵祖宗典制,籍收官庫”/232四、“貪殘中有雅趣,雅賄日盛”/233五、外賊劫掠/235六、走私的暗流/236七、回流的苦澀與尷尬/238後記/24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