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寶

皇帝之寶

“皇帝之寶”是清乾隆欽定二十五枚印璽中的兩枚,分別採用不同材質雕刻而成。一種材質是青玉,璽文朱文,篆書,滿文。制度規定其“以布詔敕”,皇帝登基、傳位、進士提名、大赦天下、頒布詔書等事皆鈐此寳。另一種材質是栴檀(檀香)木,璽文朱文,玉筋篆,左滿文,右漢文。制度規定其“以肅法駕”,它是清代實際使用最多的一方御寶,皇帝頒詔,冊封皇后等儀式多用之。

清二十五寶璽

“寶璽”。我國自秦代時起用玉石鐫刻成的印章,凡帝王天子使用的曰國璽,曰御寶,諸侯或官吏們使用的曰印,秩卑者使用的曰鈴記,其制度嚴明,秩序井然。
清“二十五寶”,是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國家政權的二十五方御用國寶的總稱。
古人以天為陽,以地為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周易》里將一三五七九,五個數字相加,即得二十五。《周易大衍》里也有“天數二十有五”之句。乾隆用古人之典來欽定寶璽的數目,以象徵自己的王朝能綿延無限。

清二十五寶璽排序第二、三

漢代張衡在《東京賦》中云:“冠通天、佩玉璽,紆皇組、要干將。”玉璽和通天冠、皇帝所佩的絲帶、象徵帝王身份的寶劍一樣,都是皇帝的專用之物。 清朝乾隆皇帝的興趣廣泛,博雅好古,印璽也特別多。清人何聖生的《檐醉雜記》載,乾隆十一年的時候,交泰殿里就藏有二十五方印璽,印文和用途各自不同。其中乾隆二十五方印璽中有兩枚名稱相同,但它們的材質及用途各不相同,一枚是用青玉雕刻而成,另一枚是栴檀木(檀香木)雕刻而成。

其一

皇帝之寶(檀香)皇帝之寶(檀香)

檀香木“皇帝之寶”是清二十五寶中最顯眼的寶璽,此璽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質,盤龍紐。璽文朱文,玉筋篆,左滿文,右漢文。從清代檔案考察,在二十五寶中,此寶的使用頻率最高,鈐用範圍極廣,其他諸寶實無以相比。這枚檀香木質的“皇帝之寶”在《交泰殿寶譜》中記為“以肅法駕”之用。即皇帝登基、冊命皇后、皇帝大婚、等儀式以及進士金榜和其他等重要詔書上多用之寶璽雕盤龍紐,龍頭面貌老態龍鍾,身似獸,踞伏在方形寶璽上,沉穩持重。此寶璽印文右為漢文篆書“皇帝之寶”四字,左為對應的滿文篆書。從使用之經常和使用級別之高來看,此“皇帝之寶”實應視為清王朝皇權的真正標誌。

其二

皇帝之寶(青玉)皇帝之寶(青玉)

此璽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質,交龍紐,滿文篆書。據乾隆十三年上諭:“青玉皇帝之寶本清字篆文,傳自太宗文皇帝時”。則知此寶刻治於皇太極時。當時滿文篆書初具雛形,到乾隆十三年創立成熟和規範化的滿文篆書,並施之於寶璽,其生髮之跡清晰可見。據《交泰殿寶譜》,此寶作“以布詔赦”之用。璽文朱文,篆書,滿文。制度規定其“以布詔敕”,皇帝登基、傳位、進士提名、大赦天下、頒布詔書等事皆鈐此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