癿

癿,癿(讀音同伽),姓氏。最早出現於炎帝時期羌族,後被漢化。 西夏有蕃將官癿“者多(此乃一個字)“慶,宋代有會州刺史癿遇,元時有太師癿加思蘭等。 讀音“bié”,二聲。 癿,癿(讀音同別),姓氏。在後期同qie兩音為癿氏少數民族所姓。 癿,癿(讀音同撇),姓氏。在後期被漢化後為漢人所姓的讀音。

基本信息

基本釋義

總筆畫:6

五筆86&98:RNN 倉頡:HAU

筆順編號:325115 四角號碼:2261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67F(現因pie音未被文庫錄入,所已輸入法只能用qie打出)

基本字義

● 癿

biéㄑㄧㄝˊ/pie/bie

◎ 記載於《北元史》、《通鑑輯覽》、《康熙字典》、《辭海》、《辭源》、《中華大字典》、《宋史真宗紀》等書。

◎ 姓。

1、吳德喜《北元史》:元時太師癿家思蘭

第十五章 北元大汗位空位時期

第三節 癿加思蘭的崛起

第十六章滿都魯汗執政時期

第三節 滿都魯汗被弒與癿加思蘭分裂

2、《康熙字典》:癿具遮伽音伽,《宋史龐籍傳》元昊陷金明等處,籍至使部將悉腹所亡,地築十一城及開癿名平戊道。

3、《辭海》:宋代有癿遇。(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4027頁)。

4、 《宋史·真宗紀》:鹹平六年李繼遷寇洪德砦,蕃將官癿“者多“”慶擊走之。

鹹平六年四月,李繼遷洪德砦,蕃將官癿“者多“”慶擊走之。【《宋史》卷7《真宗紀》;參見《宋史》卷491《党項傳》。

“癿者多慶”亦見於《長編》卷54真宗鹹平六年四月乙丑條:“李繼遷入寇,番官慶香、癿“者多“”慶等族相與角斗。····慶香等慮其不便生熟戶,亟止之,自帥北族轉戰,繼遷逐敗。以慶香領順州刺史、本族都都領,癿“者多”慶領羅州刺史,余遷秩有差。”

《宋史》卷491《党項傳》中有“熟倉族癿遇”,《長編》卷87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五月乙卯條中有“骨咩族番官癿唱”。皆以“癿”為人名開頭,但限於資料,尚不能確定“癿”為姓氏或党項人名中常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字彙補》具遮切,音伽。《宋史·龎籍傳》元昊陷金明等處,籍至,使部將悉復所亡地,築十一城,及開癿名平戎道。
又《談薈》外國有癿馬尺,卽羊甸皮也。
又姓。《宋史·眞宗紀》鹹平六年,李繼遷寇洪德砦,蕃官癿慶擊走之。
又明成化時,癿加思蘭進貢。
又書作。《字彙補》罕東衞姓也。

拼音是qie的漢字

拼音是qie的漢字共有33個,如下: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