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洲

百里洲

百里長堤百里洲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段首段,全國第二大沖積島。因環江堤防長74公里,合百餘華里,故得名百里洲。1955年成立百里洲區,後多次變更,1998年撤鄉建鎮,版圖面積213平方公里,現轄41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10萬人。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是鑲嵌在萬里長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上曾是聞名全國的植棉大鄉,由此獲得了"銀洲"之美稱。百里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從洲上出土的石錛、石斧、石網墜等歷史文物來看,說明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居住,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百里洲的開發歷史可以上溯到2700多年前,只是由於這裡地勢低平,長期飽受長江洪水的威脅,建國前堤身低矮單薄,經常潰口,每到梅雨期間的連天陰雨之後,堤內的漬水無法排出,外洪內澇災害頻繁,當地流傳有“江心百里洲,十種九不收,一年種三季,空手到年頭”的民謠。

基本內容

百里洲 百里洲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段首段,是萬里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因環江堤防長74公里,合百餘華里,故得名百里洲。1955年成立百里洲區,後多次變更,1998年撤鄉建鎮,版圖面積213平方公里,現轄41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10萬。

2002年末耕地面積為18萬畝,是一個有近10萬人口的水果、糧、棉、油生產大鎮。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是鑲嵌在萬里長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上曾是聞名全國的植棉大鄉,由此獲得了"銀洲"之美稱。

水陸交通比較便利。有縣級公路23公里,通鄉油路17公里,已硬化的通村公路88公里,

700多公里的晴雨路網路全鎮。北面長江主航道過境35公里;南面松滋河過境有28公里,

采穴河過境有17公里。共有客渡口20處,汽渡碼頭3座,港口一處,平均3.7公里就有一處渡口,能日夜通航。“節電路”縣鄉等級公路維修改造工程2007年10月完工。對外陸路交通即將打通,南河大橋接線路省二級公路“枝江——百里洲——松滋”(劉金路)已正式動工,南河大橋主體工程將於2008年年底完工,屆時將“天塹變通途”。

農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國家投資2.43億元的上百里洲江堤整險加固工程今年將全面完工,該鎮堤防抗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國家投資4521萬元的百里洲泵站維修改造項目

已開工建設;林家垴崩岸工程 已被納入國家河洪治理項目;投資3380萬元的鴨子湖土地整理項目、

宜昌市投資300萬元的余家小堰土地整理項目,即將開工建設,5年內可完成全鎮農田土地整理。水利設施自成體系,人工河、主幹渠和46橫19縱總計65條92公里的乾、支渠貫通全鎮,人工河、主幹渠清淤項目正在申報國家項目。

各類資源十分豐富。鎮內棉花、水果、蔬菜、畜禽和特色水產品等農產品資源豐富,五大農業經濟板塊已初步形成;勞動力資源富集,全鎮有勞動力4.35萬人,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現有富餘勞動力近2萬人。

二三產業發展迅猛。該鎮加快了工業和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棉花紡織加工工業園、果蔬加工園及畜禽養殖加工園“三園”建設初具規模,組建了五大農產品產銷協會,發展壯大了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促進了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有力推進了產業化進程。棉花“種、加、銷”實現一條龍,現有棉花紡織加工企業25家,棉花加工能力1.5萬噸,2006年加工棉花1.3萬噸,是長江中下洲最大的棉花集散地之一。朝陽紡織公司系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註冊資本1000萬元,占地面積85000平方米,生產規模5萬錠,2006年實現營業收入12368萬元,實現利稅629萬元。現有水果打蠟廠4 個,年加工能力3萬噸。我鎮生豬養殖業發展迅猛,現有5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12個,10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2個。2007年生豬出欄11萬頭,現有能繁母豬4萬頭,生豬存欄9萬頭。

政策優惠服務一流。我鎮不斷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制定優惠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大力扶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鎮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配套設施功能齊全,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集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已形成商品交易市場2個,各類商鋪達到750多家。

《革命百里洲》架起一座橋

2008年春節,對於生活在四面環水的百里洲上的人來說,談得最多的話題不是腰包里鼓起的收入,也不是罕見的大雪,而是百里洲南河大橋已開工興建。因為百里洲從古至今,被孤立在水中央,與兩岸陸地一直沒有建起一座橋。十萬百里洲人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不知盼了多少年!

即使走出了百里洲的人,無論身在何處,心中對百里洲上能有一座橋的企盼從來沒有停止過。“擁有一座在中國在世界橋樑建設歷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的大橋,天興洲無疑是幸運的,天興洲上的農民也是幸福的。我的家鄉是《革命百里洲》里所寫的百里洲,這是一個比天興洲大幾十倍、擁有十萬人的沙洲,千百年來,祖居沙洲的農民就盼望有一座大橋,讓他們通向幸福通向現代的世界,但是對百里洲人來說,這可能永遠只能是一個夢。在歲末的寒風中,站在天興洲大橋聳立江面的橋墩面前,我只能默默把一個百里洲人的夢想隱藏起來,只能靜靜地體味天興洲的巨變。”《芳草》雜誌副主編李魯平在參觀武漢的天興洲大橋時有感而發。

百里洲鎮,位於長江中游荊江首端,是萬里長江上最大的江心洲,它北依長江與枝江城區馬家店隔江相望,南靠松滋河與松滋市相鄰,全鎮四面環水,版圖面積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6萬畝,環洲堤長74公里,總人口10萬人。洲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儘管這個鎮有著優厚的自然資源,如“中國砂梨之鄉”、“湖北省優質棉基地”、“湖北省生態農業基地”,1956年,還因棉花單產過百斤周總理親自授牌,獲得了“銀洲”的美稱。然而卻因為其交通不便,至使百里洲這個昔日的“金島銀碼頭”,在時代的發展中依然相對封閉和滯後。什麼時候能“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伏筆:《革命百里洲》

1998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又臨長江,百里洲經受了嚴峻考驗。這一年,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趙瑜約了宜昌作家胡世全專程赴百里洲考察。他們一踏上百里洲,就讓百里洲的黨政官員感到了緊張。因為趙瑜是中國報告文學中極有影響的作家,著有中長篇報告文學《中國的要害》、《太行山斷裂》、《但悲不見九州同》、《第二國策》等,參與並推進了當代報告文學的發展,尤以中國體育三部曲《強國夢》、《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影響深遠。官員們擔心趙瑜作家面對當時百里洲存在太多的問題而有太多的揭露,對兩位作家心有疑慮,心存戒備。甚至有人提出“只要您到別的地方去調查,所需資金都由我們出!”當地幹部們都怕他呆的時間長了,不定會捅出什麼婁子,給他們帶來什麼麻煩。而面對守護在岸上的百姓,趙瑜對百里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使命感,正義感,責任感在他的心頭同時升起,於是,他放棄在北京的優越生活,與胡世全一起接連五載,屢赴孤洲。百里洲上58個行政村的田間地頭,留下了他們採訪的足跡。2003年12月,一本厚重的報告文學《革命百里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書的出版,給了百里洲人不小的震動,震動最大的是黨政官員,原以為趙瑜作家寫的是一本關於百里洲農民負擔的書,讀了這本書之後,他們才知道趙瑜作家並非是“雞蛋裡挑骨頭”,而是在歷史地把百里洲作為剖析民國社會的樣板,為長江農人立傳,客觀上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千年孤洲!因此,在後來趙瑜重返百里洲時,當地幹部竟誠懇地提出要頒給他“榮譽洲民”的稱號。

《革命百里洲》於2004年獲得魯迅文學獎,同年獲得徐遲報告文學獎,還被評為“湖北省文化精品生產突出貢獻獎”。百里洲也因此而提高了知名度。

時光飛逝,枝江市的領導走的走,來的來,百里洲四面環水,仍沒有一座橋。2006年,新任枝江市市長劉建新在來枝江之前就已讀過《革命百里洲》這本書,到枝江之後,他又讀過楊尚聘寫的《在水中央》,對於曾經繁華的“金島銀碼頭”百里洲,劉建新市長有過新的構想與規劃。一次在給省里來的領導匯報工作時,把百里洲的情況當重點介紹。劉建新市長說:“這個鎮四面環水的特殊地理位置,長期制約著全鎮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十萬人民民眾出行和物流完全靠渡運,對外交通十分不便。特別是大霧天氣和深夜禁船,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多年來,百里洲鎮人民渴望修建跨江大橋,打通百里洲與外界的陸路交通。2006年枝江市三屆四次人代會上,百里洲鎮三十一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建設枝江途經百里洲至松滋的省級公路,修建百里洲至松滋的南河大橋’的建議案,議案提出後,我們枝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經研究,成立了工作專班,在多次實地勘察後,擬定了工程可行性方案。”為了加深省里來的領導對百里洲建橋方案的印象,劉建新市長想到了他讀過的《革命百里洲》,他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溝通的力量之源,他於是打電話給《三峽日報》社黨委書記楊尚聘,要楊尚聘幫忙速購10本《革命百里洲》,不曾想這本書在宜昌十分走俏,宜昌葛州壩新華書店裡僅剩下四本。據書店的工作人員介紹,《革命百里洲》在宜昌已經脫銷好幾次了。這僅剩下的四本《革命百里洲》當天被“火速”送到枝江,送到省領導的手上。省領導拿著沉甸甸的《革命百里洲》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了決定:方案儘快報省交通廳及相關部門立項。

特批:經費2000多萬

一個月之後,劉建新市長為百里洲南河大橋的經費問題到湖北省委去找其中一位領導。那位領導秘書不讓他進去,為了支走劉建新市長說領導開會去了,劉建新市長不相信,他大膽地“闖”進省領導的辦公室。“我知道我這樣做欠缺禮貌,但是我不是為我個人的私事來找您的,我是為百里洲的十萬人民來找您的”。劉建新市長誠摯地解釋。省領導臉上微微露出笑意。原以為很難辦的程式,在領導那裡變得舉重若輕,一經督辦,就批簽了2000多萬元。省里這位領導說:“百里洲大橋的事不僅是枝江的事,也是我們的大事”。劉建新市長拿著省領導的簽批意見,不經意間他看到省領導的辦公桌上仍放著他送的那本《革命百里洲》,這個以風趣幽默著稱的年輕市長,此刻心裡湧起諸多的感動,感動讓他不知說什麼好。他懷著敬仰的心情給省領導深深地鞠了一躬,說:“我代表百里洲的十萬人民給您鞠躬”!正是因為有他們對這本書的一致認同,百里洲南河大橋的項目才得以順利地立項動工。

2007年12月28日,對於百里洲鎮的十萬百姓來說,真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南河大橋開工了!架橋,是百里洲人祖祖輩輩的夢想,如今當這個夢想真實地出現在百里洲人眼前的時候,他們歡呼雀躍,內心的激動無法抑制。大橋開工的這一天,來自百里洲和松滋的鄉親們就象逢年過節一樣喜悅,不由自主地匯集到施工現場,慶祝這百年難遇的幸事。一位施工人員感嘆道:“我參與架過很多的大橋,但像今天這樣看熱鬧的場面還是頭一次見到”。在這個喜慶吉祥的日子裡,百里洲原東湖橋村(現已改名為路飛霄村)的主任肖新榮也來到南河大橋的開工現場。從他們村到南河大橋,有近二十華里,肖新榮之所以放下手頭的事情專程來看南河大橋的開工儀式,是想親眼見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神奇。“如果趙瑜作家知道百里洲在建橋,他該有多高興啊!”肖新榮無比激動地說。這個肖新榮不僅讀過《革命百里洲》,還親歷過趙瑜作家在調查採訪過程中給百里洲的百姓留下的美好。2000年的時候,趙瑜作家和胡世全作家在東湖橋村採訪剛上任不久的村主任肖新榮,肖新榮很客氣地安排了中餐,趙瑜作家堅持說不要安排客餐,就在農家吃頓便飯。那天中午,中央電視台《大三峽》節目的總編導張鏡鵬和一位朋友聽說趙瑜作家在百里洲深入採訪,特意從宜昌趕來看望他,中餐時多炒了幾個菜,趙瑜作家記在心上。走的時候,趙瑜作家給做飯的農戶付一百元錢,樸實厚道的東道大媽說:“你們是接也接不來的客人,招待不好,多多包涵!”一百元錢推來推去,最後由隨同人員在第二天的下午把錢交給那位東道大媽的兒媳婦阮志芹手中,並附言:“趙瑜作家說農民做一頓客餐不容易,請一定收下”。時隔多年,這些畫面仍清晰地印刻在百里洲老百姓的心上。也許肖新榮還不知道,百里洲南河大橋能這么快立項開工,《革命百里洲》起到了“引橋”的作用。或者說《革命百里洲》本身就是一座橋,是一座文化溝通的橋。

思考:當文化資源遇上智慧

《革命百里洲》究竟有著怎樣的文化價值,我們未做專項調查。但從讀者的反響里,我們知道這本書隨著時間的沉澱仍在不斷增值,尤其是這本書給百里洲人民帶來的實惠根本無法用數字來衡量。原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省政協常委韋啟文先生讀完《革命百里洲》後,於2008年3月26日攜夫人專程來百里洲考察。據百里洲鎮的副書記傅遠清說,近年來因為《革命百里洲》的影響,使前來百里洲考察的高層領導和文化名人越來越多。滄海桑田的百里洲,曾經“四面八方,貨暢其流,千帆萬船過孤洲,魚米之鄉得地利,江濤是水還是油”,而今,在枝江市劉建新市長的規劃中,即將再現趙瑜作家筆下“金島銀碼頭”的新繁榮。南河大橋由省交通廳和各級地方政府投資3117萬元修建,大橋北起百里洲鎮陳家尾村,南至松滋市涴河市鎮大口村接壤處,橋長321.06米,橋面寬度9米,將於2009年底前竣工通車,從此將結束百里洲四面環水,孤洲獨島的歷史,打開了南端陸路交通,不僅成為百里洲鎮對外交通的快速通道和防汛抗洪的應急通道,而且將對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大橋建設進展十分順利。

鐵肩擔道義、重手著真情的作家以及惠眼識珠、善於把文化資源變成財富的市長,還有那位對百里洲“特事特辦”的省領導都是百里洲人民的福星。他們雖生在不同的年代,在人生的因緣際會裡,他們的才智和價值取向在某一個時段相遇,促成了一座橋的誕生,也成就了一段佳話。我們盼望著,在南河大橋竣工通車的那一天,趙瑜作家、胡世全作家、“特事特批”的省領導、劉建新市長、隱藏著建橋夢想的李魯平編輯、著有《在水中央》的楊尚聘社長,還有許許多多情牽百里洲的社會各界人士能夠相聚在百里洲,見證“金島銀碼頭”的滄桑巨變!

地理氣候

百里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從洲上出土的石錛、石斧、石網墜等歷史文物來看,說明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居住,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百里洲的開發歷史可以上溯到2700多年前,只是由於這裡地勢低平,長期飽受長江洪水的威脅,建國前堤身低矮單薄,經常潰口,每到梅雨期間的連天陰雨之後,堤內的漬水無法排出,外洪內澇災害頻繁,當地流傳有“江心百里洲,十種九不收,一年種三季,空手到年頭”的民謠。建國後首先加固了堤防建設,增強了抵禦長江洪水的能力,與此同時,大興水利解除內澇的隱患,使當地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簡介

百里洲鎮沙梨百里洲鎮沙梨

百里洲鎮位於長江中游荊江首端,是萬里長江上最大的江心洲,北依長江與枝江城區馬家店隔江相望,南靠松滋河與松滋市相鄰,全鎮四面環水,版圖面積

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6萬畝,環洲堤長74公里。洲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平均氣溫15.2 °C,年降雨量1025毫米,無霜期270天以上。先後被評為 “中國砂梨之鄉”、“楚天明星鄉鎮”、“湖北省優質棉基地”、“湖北省生態農業基地”。1956年,因棉花單產過百斤周總理親自授牌,獲得了“銀洲”的美稱。百里洲砂梨199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牌水果”,1999年被認定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湖北名牌產品、中國星火計畫名優產品,“百里洲梨”2007年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

區劃

全鎮轄42個村(居)民委員會,總戶數2.7萬戶,總人口10萬人。2007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20.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5.6億元,農業總產值5億元,財政收入12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 ∶1.5∶1.4。

中心鎮為劉巷鎮(含良種場居委會),精華村,八畝灘村,路飛霄村,李家坑村。

資源

各類資源十分豐富。鎮內棉花、水果、蔬菜、畜禽和特色水產品等農產品資源豐富,五大農業經濟板塊已初步形成;勞動力資源富集,全鎮有勞動力4.35萬人,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現有富餘勞動力近2萬人。 百里洲四面環水、氣候條件優越,物產十分豐富,過去這裡是我國優質棉生產基地,所產棉花以單產高、質量好而聞名。現在除了棉花之外,還有砂梨、黃桃和西瓜,是湖北十大名果產地,所產的“百里洲牌砂梨”,具有果大、果肉白而嫩、核小、甜度好、水分多、上市早的優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百里洲主要為河流沖積土,土質疏鬆,適宜於花生、油菜、白芝麻等油料作物生長,其油料的人均生產量一直居湖北省前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