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畔

百草畔

白草畔風景區有兩個,一個在北京市房山區,一個在河北省淶水縣,屬於同一山脈,離著不太遠。房山白草畔自然風景區於房山區霞雲嶺鄉四馬台村,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2035米,是北京地區惟一能乘車直達2000多米高峰的旅遊景點。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216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白草畔自然風景區面積19.2平方公里,林木復蓋率82%,海拔高度最低處也比城區高800多米。景區以百花爭妍的高山草甸為特點,空氣清新,環境幽美,氣候涼爽宜人,夏季氣溫比北京城區低8-16度,是炎熱的夏季旅遊度假的佳處所在。白草畔自然風景區素有太行山中的綠色明珠之美譽。白草畔門票:60元/人,持老年證,學生證,現役軍人30元/人;1.2米一下的小孩與70周歲以上的老人免費。 遊玩時間:大循環約12.5公里,用時5.5小時左右;小循環5公里,用時2.5小時左右。 注意事項:山上較冷,注意保暖

基本信息

景區概況

白草畔

這是進入白草畔風景區的第一個景點,在我們的周圍是一片林海,有近萬畝的落葉松林,號稱萬頃松林。這裡被欲為京西南林海明珠。這些松樹是70年代人工栽植的,樹齡30幾年,樹幹挺直,林相整齊.從高處遠望,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風吹樹搖,呼呼聲如浪似潮,故這裡有“松海林濤”之稱,是山下八景之一。

蟻冢千丘

蟻冢千丘蟻冢千丘

白草畔山下八景之一——蟻冢千丘,生活在這裡的是一種紅螞蟻,它的窩高約30厘米到1米左右,丘底直徑一般為1–—2米。這裡的蟻丘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之間,成群分布在落葉松邊緣地帶,主要造窩原料是松針和砂土粒,窩再松林間,但螞蟻不吃松樹,常以松樹上的小害蟲為食,對樹有益無害,成群排列的蟻丘成為這裡一種獨特的生態景觀。

這裡有人寫過一首打油詩:

落葉松林見奇丘,疑是臨村新墳頭。

近觀實乃松針冢,螞蟻進出如高樓。

驚嘆螞蟻本領大,築就蟻巢逾千丘。

螞蟻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全世界約有14000多種。螞蟻是群居的昆蟲,一群螞蟻可達10萬隻,全由一隻蟻后所生。平時看到的螞蟻大多數是工蟻,它們都是雌性的,但是它們的性/器官發育不完全、不能產卵。

螞蟻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神秘王國,在這個王國中有至高無上權力的是蟻后,每窩只有一隻,它體軀巨大,比一般工蟻長大7—8倍,它自已不能走動,靠工蟻餵養服侍,一步也不離開窩巢,它靠和工蟻觸角的接觸來分析本國的一切情況,其權威而有效地治理它的王國。

蟻王屬下的戰士——兵蟻,是一種沒有生殖能力的雄蟻,它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衛本王國不受外來侵犯.有不少小昆蟲都很希望住進螞蟻的高樓大廈中,但防衛森嚴的螞蟻城堡是不允許任何外來者,只要有敢闖進來者,它們就都把它咬死,然後吃掉。工蚊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它們的職責就是餵養服侍蟻王,照顧和撫養蟻卵和幼蟻,在螞蟻王國中,無論兵蟻或是工蟻,都是蟻王統治下的忠誠臣僕,它們勒勤懇懇、忠於職守。一旦蟻王死亡,它們就全體不食而亡,用死來報答至高無尚的國王。

有的螞蟻生性好鬥,每次大戰之後他們便排成長隊,為死者“送葬”,他們集體抬著“陣亡將士”的屍體進往洞穴或低洼地的“墓穴”,屍體放入後再復蓋上土,它們還會搬來有根徑的小草栽種在墓穴周圍作為永久紀念。 在每年的春夏之交,蟻王就會產出一批有翅膀的螞蟻,這些有生殖能力的會飛螞蟻,成雙成對地向各處飛奔——旅行結婚,它們在地上挖一個小洞,鑽進去交配,雌蟻就開始生育,成為新的蟻王,雄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悄然死去。

一般的螞蟻體中都含有一種特別的酸,蟻酸,有時占身體重量的三分之一,或更多.螞蟻用這種蟻酸攻擊獵物,防禦敵害。近年來經過科學試驗證明蟻酸對風溫性關節爽,風溫性心臟病,有治療作用,能調節人的新陳代謝,對人體有滋養防衰老的功能。這裡的紅螞蟻是有藥用價值的一種。這些螞蟻吃樹上的害蟲,對森林有保護作用。研究證明,螞蟻與一些鳥類、山雞某些昆蟲等有密切的生態依存關係,我們要適當地保護它們的生存,這既是保護生態平衡,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

怒石天降

山下八景之一——恕石天降。它長、寬各約20米,高約10米,是從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主峰上滾落下來的,它的形狀酷似一幅發恕的雄獅面孔。有詩為證:雄獅懶惰臥山崴,一覺睡過數萬載。醒後覺得腰酸累,睜眼看看才明白,是從山頂滾了坡,摔得鼻斜眼也歪。

其實,這塊石頭的學名叫安山質火山礫岩,周圍出露的基岩與它不同,只有2000多米高的白草畔山頂才有這種岩石出露。原來這裡在中生代的時候(距今約2億多年),曾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白草畔和百花山都是當時火山噴發形成的。我們站立的地方海拔高度是1500米,它從2000多米的山頂滾下來,掉下600多米,難怪摔得它鼻斜眼歪了。

丁香清泉

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丁香清泉。它位於白草畔主峰西南側的坡坎下,其上有一片巨石沿斜坡停積,這些巨石是從不遠處的山峰頂滾落下來停積在這裡,坡根下三塊巨石之間有一眼清泉,泉水甘冽清涼,泉眼周圍生長很多高山丁香,每年春末夏初這裡丁香花盛開,清香四溢,故以“丁香清泉”命名,列為山上八景之一。這泉水屬鬆散沉積物表層潛水,固為匯水面積有限,沉積物不厚,泉水量不大,過去常年不乾,近年來乾旱少雨,秋冬季節泉眼乾涸。這裡西北邊有一片松林,東南坡上是亞高山草甸,一年四季三季花開,花色各異。 白草畔主峰五指峰!五指峰頂用衛星定位測量其精確海拔高度為2161米,僅次於靈山和大海坨山,為北京市第三高峰,是京西南第一高峰,比百花山高出70米。因為這裡最高,景點最多。遠望群山皆在腳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情此景就在眼前。

白草畔山頂在80年代以前是軍事要地,全軍微波雷達通訊指揮中心就設在這裡,因此在地圖上只有白草畔其名,而不註明高度。這裡的房子都是軍隊移交給我們的,山上的雷達設備都已拆除,看來這些房子與山上自然景觀不大協調,但它的建設的確耗資不小,我們將它軍轉民開發為白草畔山頂度假村。因多數房子都在地下,故稱為“山頂地下賓館”,這地下賓館完全是鋼筋水泥結構,非常堅固,可防原於彈。我們進行了內裝修,內有遊藝廳、卡拉OK歌舞廳等遊樂設施,可接待100多人餐飲住宿,歡迎各位光臨。在這裡住宿你最大享受就是涼爽,夏天夜裡這裡比北京氣溫要低1l一14℃,夜裡必須蓋棉被還要開電爐取暖.住一夜,消除您一月的暑氣!

五指峰秀

五指峰秀五指峰秀

“一掌連雙脈,五指分二山,拒馬入太行,永定走幽燕”幾句前言,揭開了五指峰千古之謎,據相光志載,太行山脈南起漳河,北至拒馬,燕山山脈東起渤海老龍頭,西至京都白草畔。五指峰恰座在太行山與燕山二山交界處,永定河、拒馬河的分水嶺的最高點,這是大自然的造化,為當代地圖的繪製提供了一個精準的坐標。 站在這裡東眺20公里,就是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腳下就是野三坡北邊橋村,它在1986年出土了一具完整的“智人化石”,經世界考古組織鑑定屬“黃種人”;我們炎黃子孫懷著對祖先無比崇敬的激情,高呼“世界東方人類從這裡走來”,白草畔是人類生活的樂土,華夏兒女嚮往的地方。

看!老天留下的手掌,五指並列直衝雲霄,一峰突起,海拔2161米,是北京西南部的至高點。堪稱“京都屋脊”。

最高山峰是由五塊矗天而立的巨岩組成,形如五指,故名五指峰,因其雄偉秀麗,定為山上八景之一——五指峰秀,這“五指峰秀”和“粉芳盈宇”是北京師範大學旅遊專家劉清泗教授題詞,由著名教授、書法家賈書聖先生書寫。這“粉芳盈宇”四個字是與百花山頂峰之上的題詞“錦簇贊天”相對應的,都是對高山草甸的讚譽;右邊山峰上的“霞雲嶺高”是北京師範大學老幹部、詩人、書畫家任奇志先生所書;再右邊那塊巨岩上的“昂頭天外”是全國著名地質學家八十高齡的宋春青教授題寫。這些題詞書法給這雄偉的山峰增添了靈氣,增加了文化內涵。

雲海煙波

“雲海煙波”是師範大學彭慶祥教授書寫的。由於白草畔高大山嶺的阻擋,在春夏秋三季,東南季風吹來的潮濕氣流,沿山谷上升形成雲霧,這些雲霧,有時滯留在山谷中形成“雲海”,有時沿山坡爬行,雲霧繚繞,形成流動的渦鏇。這時如果你站在白草畔山頂,可見懸崖峭壁之下是萬傾波濤、層層泳浪、滾滾急流。一些低矮的山峰被雲海淹沒或時隱時現,一些山峰高出雲海形成孤島,猶如海中礁石,這就是白草畔的雲海奇觀,它似海非海,似霧非霧,虛無縹渺,如夢如幻。它就是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雲海煙波。

極頂晨光

這“極頂晨光”四個字是劉清泗教授題詞,宋春青教授書寫。在夏季,若是趕上風平浪靜、天空無雲的凌晨時光,站在這裡將公欣賞到“極頂晨光”的美妙一景.凌晨時刻,從這裡極目遠眺,只見天邊一道微弱的紅線,它漸漸變寬放亮,在天幕之下隱約可見一些山峰山脊的輪廓,繼而那紅線變成一條橙紅色的雲霞,雲霞漸亮放光,說話之間一個蛾眉狀的紅色“日冠”冒出天際線,只見天空放亮,霞光輻射,半圓形的紅太陽已經托在紅色的海洋之上。霎那間太陽變大,只有底部與“海水”相連,一瞬間紅太陽跳出“水面’,一輪紅日,又大又圓,冉冉升起,霞光萬道。只有您站在這高山之上,才能欣賞到這人間美景,這就是人們翹首待望的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極頂晨光”。

京城燈火

岩壁上刻著“京城燈火”四個大字,在晴天夜幕之下,站在這裡向東遠望,可看見一片亮光地區。仔細看,那裡燈光閃爍、斑斑點點,仿佛是天際的繁星,又好像是銀河匯聚,那塊夜放光芒的神秘之地,就是距此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北京城。站在100多公里外觀察過北京城,這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奇觀,它就是著名的山上八景之一——“京城燈火”。如果有望遠鏡,或者拉伸鏡頭的照象機,還能清楚看見中央電視台那高塔的形象。塔林般的樓群,也能在望遠鏡中出現。

亭台賞月

山上八景之一,“亭台賞月”。傳說:因為這座山很高,離天上很近,月下老人下凡,首先到達這裡,並在這裡休息,翻閱人間婚姻薄子,查看哪些青年該成親了,他就在上面劃個√號,然後就去點化他們,使他們儘快成親。所以凡是月下坐在這裡的青年男女,月下老人首先看見他們,一般都認為他們有緣分,很快就給他們劃了√號,凡是被劃了勾的人都能很快成親,並因月老的神力,使他們婚姻美滿,白頭偕老.所以這裡成了月下老人牽線聯姻的場所。本來這石峰頂上有一個供月下老休息、供情人賞月的亭子,可是,因為這裡建了雷達站成為軍事禁區,閒人免進,亭子也就廢了。現在雷達站撤了,我們將儘快修復這個亭子,為月下老工作創造方便。也望天下有情之人到此賞月,儘快姻緣圓滿.歡迎未成親的青年男女朋友們到此賞月,男女雙方都在的,月下老當即辦理訂婚手續,其中男、女任何一方在此賞月者,月下老也馬上就會查到對方,劃勾成親.已經結婚的人在此賞月,會得到月下老的關照,保佑你們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白頭偕老。

恐龍脊

那不規則鋸齒狀的山脊,從下向上延伸,好似幾隻巨大的恐龍排隊爬山,其中有一個巨大三角形石塊很像恐龍的頭,體軀隆起,似在向前爬行.因為這些山脊的岩石是中生代火山噴形成的火山岩,大家都知道恐龍就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動物,這在時代上是一致的。其實這些奇峰怪石是地質作用、大自然的傑作.在海拔1700米以上由於一年四季和晝夜之間溫差較大,強烈的寒凍風化作用,使岩石嚴重風化、剝落、崩塌,最後形成奇形怪狀的形態,如石柱、石壘、石堡、尖峰和仞脊等。

蓮花石

山坡上一片裸露翅起的巨岩,它們呈環狀排列,狀如蓮花,取名為蓮花石。

像生石園

一些風化岩柱和一些滾落巨石,錯落分布在山坡各處,仔細觀看,並儘量發揮想像力,就會發現有的立石像個靜坐的老翁,有的如站立的大熊貓,有的像猴子,有的如貓頭,真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故命名為“像生石園”.

碩樺林

(從“亭台賞月”點轉向去草甸的路上,在高處向西北山坡瞭望)

一片樺林,靠山頂的樺林,樹株較矮,樹幹多彎曲,樹皮呈粉紅色.這就是碩樺,由於山高風大,氣候嚴寒,它與自然條件平衡,形成現在的狀態.再向下樺林變密,有白樺也有碩樺,環境條件比山頂相對較好,樺樹挺直長勢良好.這種天然樺林是在冷涼濕潤的環境下生長的,在北京郊區像這樣大的樺林巳不多見.樺林的分泌物和渾發物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這裡空氣新鮮、清靜,對皮膚病恢復期的人有好處.經常到這裡散步爬山對增進健康大有好處.這一帶樺林分布很廣,斷斷續續可延伸七、八公里。樺林中有很多種蘑菇、木耳,還可見到野豬、狍於、獾、山雞、兔子等各種野生動物.

危岩古松

幾棵掛牌的古松(落葉松),它們的年齡都在500年以上,最上邊的一株約在千年左右。古鬆散生在碩樺林中間,樺林生長很茂盛.在靠近山脊處巨石矗立,形態奇特,給人以幽深奇險之感,這一景觀稱為危岩古松。

歲月滄桑

這是一株很老的古松(落葉松),估計年齡在千年以上.固為它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峰背後,登記“戶口”的人都沒

有發現它,雖然它是一株很老的古樹,但它還沒有取得名牌.你看那樹幹的下半部分已經腐朽,樹冠也被風吹折了兩個枝杈,它無力的匍匐在這塊搖搖欲墜的巨石之上,它千百年來面對蒼天,經歷無數次的風霜雨雪。但是它毫不動搖,它死死地抓住那塊即將墜落的大石塊,頑強地與那極端險惡的環境抗爭著,它記錄了千載歲月滄桑.因此這一景觀取名為“歲月滄桑”.

駝背老嫗

這是一棵畸形老樺樹,它彎腰駝背,但它還繼續頑強地生長著,它年青時一定是一棵挺直的漂亮的小樺樹,然而不知何時一種災難降臨,把它壓倒在地,它雖不能再直立,但它被壓彎腰以後,經過頑強的抗爭,它的上半部又直立起來,而且長的很好。它多么像一位不屈不撓、彎腰駝背的老婦人,它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實在感人.故此給她取名駝背老嫗。

巔字岩

走出密林,來到山脊之上,眼前突然出現藍天蒼穹,遠望崇山峻岭皆在腳下,此為山之巔也,故在這塊直立岩石面上刻“巔”字,名為“巔” 字岩.大家可在這高山之巔拍照留念。

鹿角松

這棵古松,已經掛牌,定為二級古樹名木,它至少有500年的樹齡.它從基部分兩杈平行向上生長,每杈又分若干杈,很像鹿的犄角,因此取名“鹿角松”也叫“鹿頭松”。

頂天立地

這個山峰由幾塊巨大岩柱合抱而成,其側古松撼圍,山頂藍天白雲,似有頂天立地之感,十分雄偉壯觀,故將這一景觀命名為“頂天立地”,在這裡攝影留念,實為絕佳之景。

古楓仙居

這兩株楓樹實在罕見,它們的樹齡至少在幾百年,兩株楓樹遮成涼棚,兩塊巨岩疊成洞屋,這裡奇巧而神秘,似有仙人隱居,故以“古楓仙居”命名.

盤龍松

在那直立崖壁的頂部有一棵古松,是二級名木古樹,樹齡至少在500年以上.這個松樹與一般松不同,它的上部枝幹都呈扭曲盤鏇狀,形似蚊龍,故取名為“盤龍松”。

千秋古柏

這路邊的古松,遠處還可看見,它們零星地分布在樺林之中,多為掛牌古樹名木,據不完全的統計,掛牌古松有70多棵.在這樣高的山嶺之上,有這么多的天然古松,這在北京郊區還是少有的奇觀,故此將它們總體進行命名,稱為“千秋古柏”,是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這些古松既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又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岫巖

雄偉奇岩傲然挺立,蔚為大觀,取名岫巖。

夫妻岩

這塊巨大的直立岩石,形如一對親密的夫婦,他們的感情如此親密,他們的擁抱親吻至少有幾百萬年了,已經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天劍石

直立岩柱,高約5米,從側面看它像一把利劍刺向天空,故稱天劍石。這天劍石還有一段神話傳說,前面下山坡就是百花草甸,這百花草甸為什麼只能生長在高山頂上呢?原來它不是凡間花草,是王母娘娘在人間開闢的花園,因為天宮種的花草,沒有地氣,那花兒好看,但沒香味。於是王母娘娘就在人間的高山上種上各種花草,這花又香又美,玉皇大帝非常喜歡,就問王母娘娘,這花是哪裡來的?王母娘娘說出了種花的經過。然後又補充了一句,說凡世間的人和動物常常去偷花拔草,不好管理。玉皇大帝說我派兩名天神大將去守護就是了。於是兩名天將就到這裡每天看守這百花草甸。時間長了他們就到處去遊逛,覺得人間比天堂美多了。為了提防有人來偷花草,他們就將天劍插在這裡,如果有人來了,看見這天劍就不敢進去偷花草了。

駱駝峰

(沿路下坡,走到百花草甸當中,站在“風雪深處”石刻前方,回頭看山上奇岩景觀)

山脊上的奇峰怪石。右邊那個小山頭,形態像一頭大駱駝,我們給它取名為“駱駝峰”。

虎頭岩

巨石像一頭猛虎,頭向山下,與它相對的也是一隻老虎形態,其後還有兩隻小虎,小虎後邊似一仙人站立,因此而得名“虎頭岩”

望天吼

高大直立岩柱,是一隻怪獸形象,名叫“望天吼”。

這些動物站在山頭上都與百花草甸有關。上面山頭上那把天劍管住了偷花的凡人,但是那些兔子、獾、狍子、野豬等動物常到草甸上來吃草挖根,破壞更甚。為了防止這些動物的進入,天神將幾隻老虎放在這山樑上看守,這些動物再也不敢來破壞這百花園了。那隻望天吼是天神下界時帶在身邊的寵物,它總是跟在天神的後邊。那隻駱駝是有點多餘,那是天神剛下來時,覺得每天山上山下跑來跑去有些太累,於是想找個什麼可騎的動物,他先去買馬,人們告訴他,馬不能爬山。他看見人們騎著駱駝,駝著東西挺好玩的,就買了一頭駱駝。但這駱駝上山也不行,好不容易拉到這山頂上它就不走了,於是就在那裡形成了駱駝峰。可想而知,我們的百花草甸、百花園保存下來實在不易啊,它有天神在保護。

高坪百草

山上八景之一的“高坪百草”。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為中心,一條西北——東南向平緩開闊的山脊夷平面,是北京地區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亞高山草甸,它長約20公里,面積有幾千畝的天然山頂大花園。

為什麼這裡叫白草畔?是不是因為這裡生長著白草?白草畔和百花山有什麼關係呢?有關專家作出這樣的解釋:百花山與白草畔是相距僅7公里,同一條山嶺上的兩個山峰,白草畔高出百花山70多米,白草畔為百花山的主峰。

在那繁花似錦的幾千畝天然大花園中,很少見到“白草”的生長,故以白草命名的可能性被否定了。人們通常把包括白草畔在內的這條山脈稱為百花山,並把海拔1990.7米的(現在的百花山)山峰當作百花山的主峰,又因其春、夏、秋三季這裡百花盛開,故取名為“百花山”。而現在已經公開(原為軍事禁區)的白草畔,實際海拔高度高出白花山70多米,故白草畔應為百花山的主峰,而更靠近白草畔的幾千畝高山草甸花草更為繁盛,早已突破百花百草的數字.故將“百”字頂部一橫掀掉,取其“白”字,一則避免受百花山之百字限制,二則有大大突破百花百草之寓意,故取名為“白草畔”。

白草畔名不虛傳,在那高山之巔的千畝大花園中,芳草吐香,百花爭妍,草甸開闊,視野高遠,腳踏崇山峻岭,頭頂藍天白雲,仿佛就是人間仙境。那裡生長著290多種花草,40多種灌木,一年三季百花盛開,清香四溢。主要見群種以苔草為主,還有河北大黃、瓣蕊唐松草、金蓮花、耬斗菜、報春花、點地梅,野芍藥、黃花菜,拳手參、沙參、糖芥、石竹、桔梗、烏頭、白芷、百合、山丹、玉竹、水楊莓、蒲公英、鳶尾、龍膽、翠雀、柳蘭,翠菊、香青蘭、小紅菊、風毛菊、狗娃花、華北藍盆花、紫苑、莢果蕨、蕨萊、酸模、豬毛菜、馬齒莧、反枝莧、牛蒡、芥菜、苦蕒菜、山韭菜、苣蕒萊、山蔥、龍鬚菜、藜以及灌木黃花柳、山杏、山桃、鼠李、紅樺、照山白、美薔薇、紅丁香、東陵八仙花、胡枝子、懸鉤子、復盒子、山荊子、沙棘、荊條、酸棗、錦雞兒、刺五加、大花溲疏、繡線菊、螞蟻嶺、接骨木、六道木、金蓮花、忍冬、金鏤梅、銀鏤梅等.不同季節花色各異,以夏秋兩季花草最為繁盛。 由於高山寒凍風化作用強烈,在高山草甸中常有叢簇分布的巨石或獨立孤石,如同草甸中聳立的巨石盆景。如“風雪千秋”、“百花深處”、“高坪百草”等都是刻在這些巨石之上。

石林仙境

這幾塊巨大的岩石從這個角度觀看很像雲南的石林景觀,這塊直立岩柱形態很像觀世音菩薩,其實她是王母娘娘,因為這裡是王母娘娘在人間種植的花園,她正在這裡觀賞她的花園美景,準備采些鮮花回天宮招待各路神仙。我們再繞到後邊去現看,這個小山上長滿了樺樹、山柳、楓樹、丁香、山榆、還有毛榛子等,樹林幽靜、環境秀美,山石,花草、樹木配置的恰到好處,像一處精心設計的盆景,又是一處精美的園林藝術,這裡真像仙境一樣美,難怪王母娘娘看中了這個地方。因此稱這裡為“石林仙境”是最恰當不過了。 這些岩石是距今一億多年前中生代火山噴發形成的,主要是安山質角礫岩或安山集塊岩。固為高山頂上強烈的寒凍風化作用,使原來完整的岩石發生崩裂剝蝕,形成奇形怪狀的巨石。

我們再往前走就進入那片巨大的樺樹林,前面巨大的深坳都長滿了樺樹,那裡就叫“樺林坳”,有精力的朋友可以到那樺林深處體會一下那大自然神美氣韻。

過了樺林坳,遠處是一片更大的草甸,我們稱它為第二高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青年朋友們,大自然在向你招手,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這才是真正的回歸大自然!

景觀介紹

螞蟻嶺

在百草畔綠林之中特別值得觀賞的就算是螞蟻嶺的蚍蜉窩了。這裡的螞蟻出奇的多,而且個大兇狠、嗅覺靈敏,行動非常迅速。它築窩時倒出的土和草根,構成一個個墳冢狀的圓丘,大小不一,分布在山坡岡上。如果有人捅一下它們的窩巢,這些可怕的小生靈就會蜂擁而至,爬滿圓丘,令人生畏。石城嶺觀日出石城嶺是白草畔的頂峰。破曉時,站立頂峰遠眺,波瀾壯闊的雲海一望無際;噴薄欲出的紅日雲蒸霞蔚,此情此景,十分壯觀。是我國北方觀日出、賞

雲海的勝地

野三坡百草畔山花豐富。除冬季外,其它三季都有不同的山花開放。山桃、蒲公英在春季開放,且粉紅色為主;丁香,百合夏季開放,花色很龐雜;秋季又有菊科植物,花色又以紫色、藍色為主,所以說白草畔山花爛漫,三季飄香。白草畔的豐富的山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泉水叮咚作響,正是白草畔的靈氣所在。白草圉辟有兩條旅遊環線,第一條環線全長20公時,沿途主要景點有:直徑達30多厘米的丁香樹王,清爽幽雅的密林雪浪,清香四溢的天然丁香園,平坦的高山草甸,維妙維肖的五指峰等等。踩在層層疊疊的山石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體會更深刻。

景點交通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四馬台村 距市區120公里[北京-房山區]

乘車路線:風景區緊臨108國道,距六里橋120公里,從天橋或六里橋乘917路汽車到房山,再轉乘小公共汽車到四馬台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917路汽車直達四馬台村。

自駕路線:

1、京石高速良鄉機場下道——王三路——108國道——霞雲嶺;

2、京石高速閻村出口下道——坨里——閻東路——京原路——霞雲嶺——白草畔;

3、京石高速從琉璃河出口下道——韓村河——十渡——蒲窪——108國道——白草畔。

溫馨提示

白草畔門票:60元/人,持老年證,學生證,現役軍人30元/人;1.2米一下的小孩與70周歲以上的老人免費。 遊玩時間:大循環約12.5公里,用時5.5小時左右;小循環5公里,用時2.5小時左右。 注意事項:山上較冷,注意保暖

歷史瞬間

去白草畔旅遊沿108國道經霞雲嶺鄉下石堡村,路旁的高台階上(原村委會辦公室大門前兩側)分立花崗石碑各一塊,有興趣的遊客可下車歇腳,順便看碑。每塊碑均高2.1米,寬0.65米,厚0.25米。經常往來的路人包括大多數的村人,竟不知這碑是怎樣回事。

近日筆者略加考證,左側的碑為大清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立的,從清晰可辨的碑文中得知,為山村村民莫捐連續六年建造廟宇的功德碑。 碑文中敘述建廟的原因:“京都順天府房山縣下石鋪(堡)這一帶,昔日有龍馬負圖之兆,文王時有鳳鳴於坡上,是聖王之吉兆。雖然這裡山美人善,但亦有人遇所難為也。當此時也見世道衰而夭真難分崩離析,迂難而愚民亦無所措乎,又無善術可應也……至同治元年,(1862)年,因此,而合村公議蓋官房陸間……以為後生誦讀之,”文中闡述蓋官房的意義、目的。“以為後生誦讀之開始,或發村中善感,爭創一村之逸志而盡心竭力,只欲好善,而好善於以後德為要,而累仁以好施為先。古善人仗義輕財……”

接著又記述“又於同治三年(1865年)同心建造東閣數間,寓有以供奠神之寶殿。又同公修造西閣數間,高有數丈,以安尊神之貴位。”還記錄了在建造中“四方村之村長老幼,而齊心協力,並無遲所不一爭先恐後”的情景。以後又同心建造文昌閣、真武廟等。最後說明建碑之目的:“為自今以往之。傳文亦集知創建之義也,於斯也記雲書,村淺孤陋寡聞。”落款為“大清同治陸年於卯伍月旦立。”雕刻匠武永。信工弟子齊勝題。

該碑碑陰全部記載的是組織者、募捐者的村名、姓名、捐的款項數目。經碑記錄下附近及部分外地募捐者近千人的名字密密麻麻列滿碑,可見當年發動(串聯)者的發動工作之廣泛,募捐者人數的眾多,實屬罕見。

右側的碑記錄了民國初期建立村公所的經過。資金也來自村民募捐。兩碑除自然災漶之外,解決前後歷經無數戰亂及革命運動,尤其是經“文革”浩劫均未遭破壞,附近建築物幾經變遷,兩碑在修公路時從中石堡村廟前挪至此地,象兩個護路的衛士矗立於此,實乃不易。真該讚揚當地百姓保護文物的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