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祿鎮

百祿鎮

百祿鎮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江蘇省連雲港市南端,地處連雲港、鹽城、淮安三市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市之說,百祿鎮歷史悠久,系蘇北重鎮,向來車水馬龍,商賈雲集,人傑地靈,百祿鎮總面積104.5平方公里,耕地62139畝,轄24個行政村,258個村民組,14104戶,總人口58534人,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522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0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25元。百祿鎮招商引資、財政收入等工作都取得好成績,被評為市20優鄉鎮,在縣委、縣政府綜合考核中獲得三等獎。

基本信息

地理資源

百祿鎮是灌南縣的東大門。境內水陸交通便利,一帆河貫穿全境,穿越境內的327省道、326省道分別與204國道、寧連高速公路相互交匯。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人均占地1.03畝;現有成片林2135畝,農田林網4811畝,四旁植樹17萬株,林業育苗176畝,在縣政府植樹造林評比中獲得第二名。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有5000畝淺水藕、3000畝花生,3000畝山芋及近3.5萬畝優質粳稻

農業發展

百祿鎮 百祿鎮
百祿鎮是灌南縣農業大鎮、工業小鎮、財政窮鎮,農業資源豐富,擁有可耕地8萬畝,水面近2.5萬畝,區域優勢明顯。百祿鎮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在大力發展傳統農業,壓縮糧食生產,提高 生豬山羊及雞、鵝、鴨等家禽家畜飼養量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淺水藕、 棉套瓜(西瓜)、 杞柳波爾山羊、特種養殖等高效、特色農業,取得明顯效果。2001年,農業總產值達1.85億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改善。百祿鎮黨委、政府圍繞發展特色農業,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和區域化。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增強對農業的帶動能力。按“壯大一批,改造一批,發展一批”的方式,圍繞優勢產品和產業,培育和引進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形成抓好一個龍頭企業,牽出一個特色產業,促進一片基地發展,帶動一批農民致富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引導廣大農民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生產,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推進農業化進程。

一是加快土地流轉。通過大戶承包、集體反租倒包、龍頭企業承包等形式,建立了有序規範的流轉機制,讓已轉移的農民真正離開土地,通過規模種植和精細種植實現未轉移農民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通過積極推廣優質高效糧食種植、淺水藕拓植等途經,加快農業品牌申報保護工作,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業生產部門效益,帶動農戶增收步伐。三是轉變生產方式。通過加快現代農業、特色農業技術培訓,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多種經營,延長產業鏈條,並通過產業協會最大限度減小生產風險。截至2006年11月底,百祿鎮已成立養豬、養雞、養鴿和食用菌等協會22個,成員達成3000多戶。

工業發展

百祿鎮 百祿鎮
在不斷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百祿鎮還特別注重發展工業。他們針對蘇北農村人口眾多,建材市場好的實際,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在近十年時間裡就新建三座輪窯廠。同時還結合本地盛產棉花的實際,於90年代初籌建衛生材料廠,生產 藥棉醫用紗布口罩繃帶等醫療用品,主產品藥棉曾出口西班牙。2001年,該鎮創工業產值1.8億元,實現利稅1800萬元。百祿鎮黨委、政府明確以工業主導作用新興工業思路戰略方針,努力壯大工業在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大力發展新興工業,是強鎮富民的必由之路。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0987萬元。

百祿鎮是遠近聞名的“泡桐之鄉”、“楊木之鄉”、“蘑菇之鄉”,更是灌南縣粳稻、蘑菇山藥的發源地和重要基地。因工藝獨特而食、香、味俱佳的“百祿”牌套腸、“小窯”牌肉圓曾是清朝乾隆時的貢品,現譽滿方圓百里,極具開發潛力。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百祿鎮形成具有特色的萬畝淺水藕基地和萬畝林木基地,連同近3.5萬畝的優質粳稻,構成本鎮的農業支柱產業。特色產品淺水藕基地在2004年拿到了中國唯一的淺水藕綠色產品基地證書。“白蓮”牌淺水藕馳譽國內外,暢銷日、韓及歐洲國家。

招商引資

2005年,百祿鎮通過以商招商、委託招商、網上招商、駐點招商等方式,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輝煌成績,全年共引進項目16個,其中超億元項目兩個,分別是投資3億元的聯合皮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金泉皮業有限公司。在招商引資項目中,民豐食品有限公司將構建以百祿鎮為中心、輻射灌南縣的草雞生產基地,將有力地推動該鎮農戶畜禽養殖規模快速擴大。

第三產業

2005年,百祿鎮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戶達876戶,比“九五”期末的527戶增加349戶。從業人員達2628人,私營企業發展到22家,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產值38281萬元,比“九五”期末的22968萬元增加15313萬元。百祿鎮黨委、政府本著“大放開、廣培植、強征管”的財稅思路,大力培植財源,強化財稅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做到應收盡收。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加強資金調度管理,較好地保證了正常工作的運轉和重點建設資金的支出。“十五”期末實現財政收入1053萬元。

社會事業

百祿鎮 百祿鎮
百祿鎮積極實施中國小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教育設施得到加強,中國小新建教學用房0.35萬平方米,新添課桌椅2000套。衛生系統投入27萬元,配備了醫護專用車和新型診療設備。計畫生育實行村為主,做到平時工作與突擊活動相結合,百祿鎮的 計畫生育率達95.8%,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以內。堅決執行土地管理政策,沒有發生一例違法用地現象,小城鎮建設得到加強。2005年,百祿鎮始終把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在 勞動力普查工作中嚴格按縣政府和鎮黨委的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被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全年轉移勞動力19560人,實現勞務收入1174萬元。2005年,百祿鎮黨委、政府根據鎮情逐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產業布局分為農業三區,大南生態林業示範區,326省道優質粳稻示範區,327省道有機淺水藕高效示範區。一個工業小區,位於百祿、 周彭兩村所轄327省道兩側。

基礎設施

百祿鎮2005年完成水利投入20萬元,疏浚了管王大溝翻身河等4.6公里。解決了15個村的排灌難問題,修建了電灌站5座、大溝橋6座、中溝橋7座。全鎮有24個村通過召開村民議事會,籌措資金,鋪設水泥路,較好地解決了農村行路難的問題。百祿鎮裝電話的總戶數達13500戶,通自來水的村24個,通自來水的戶數達14070戶,百祿鎮有線電視用戶達4500戶。

規範機制

百祿鎮 百祿鎮
為了進一步規範完善“大調解”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大調解職能作用, 連雲港市灌南縣百祿鎮司法所、公安派出所進一步推進、完善、規範“公調對接”工作。此舉不僅整合了各類調解資源,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合理分流和快速處置,而且形成了上下聯動、點面結合調解網路,有力地促進了平安百祿的創建。百祿鎮制訂了規範的規章流程,充分依託110報警服務平台,實現“公調對接”。當民警接警趕到現場後,控制事態發展,並做好筆錄和調查取證工作,準確為糾紛定性。屬於治安糾紛的按工作職責及時調處,屬於民事糾紛的能夠現場獨立調處的就現場解決。對接處的案件較為複雜,不能現場調解的民事糾紛,由接處警移送司法所進行“公調對接”。司法所受理後,組織力量,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及時進行調處,避免矛盾糾紛的激化。已成功調處移交案件8起,並給當地的社會環境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三降三升”:派出所警力負擔、同一糾紛重複報警率以及“民轉刑”案件明顯下降;矛盾糾紛移送率、調處成功率、民眾滿意度和黨委政府的信任度明顯上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