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是由北京宏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統籌策劃,中國學仕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作品。文集的作者是著名編劇鄒靜之先生的父親鄒達候老人及其兒女,這是一本鄒靜懷、鄒靜之兄弟姐妹為紀念父親百歲壽辰特意整理出版的。祝老人家海渥添籌,長壽多福,青松不老。

前言

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

此書獻給偉大的父愛

父愛如山情深似海

父愛如酒醇厚綿長

“父”出一切遮風擋雨

“父”湯蹈火無怨無悔父愛永恆!

此書獻給我們親愛的母親——塗浩宜!

此書獻給鄒家的子孫後代,永遠愛你們!

此書獻給鄒家的親朋好友,衷心感謝你們的幫助和厚愛!

簡介

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

鄒達侯,1914年即民國三年甲寅年農曆十二月初六出生,字春浩,小名法子。祖籍江西南昌,中共黨員。

祖上東魯世家,棠溪鄒村開基人孟庶公的十七代後裔敬佟公的三個兒子(稱三大房),共生十個兒子(又稱十大家)是鄒家最繁盛的時代。二房樹英公大兒子叫鄒才甫(排在第四大家)共生四子,長子鄒永卿的獨苗就是鄒達侯。(樹英公、鄒永卿都是大英才,後文有詳述。)

鄒達侯從小聰慧過人,不僅過目不忘,尤能過耳不忘。私塾先生髮現後,喜愛有加,增開小灶兼教書法,斷孺子可成大器也。春浩考上南昌最好的中學——南昌二中,六年的中學學習,一直名列前三名。畢業後參加上海考區高考,在四千多名考生中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此校1916年即評為全國大學第一名)。大學四年級時,被茅以升院長、何杰系主任聘為班長。大學畢業後,歷任大吉山礦第一副主任,冶金部有色院技術經濟科科長,副總工程師;雲錫、白銀、金堆成、箇舊等礦工程總負責人,主任工程師。選為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理事(國家級)。

1986年退休後專於書法,伏案臨池,從未間斷,以快此生。2005年參加“金鼎獎”全國書法展賽,評為中國書法百傑;2006年作品載入《中華傳世書畫鑑賞集》,評為傳世金獎,並授予“中華金獎藝術名家”稱號;2008年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大型藝術活動中,被評為“金獎”,特定為“中國書畫藝術傑出貢獻成就獎”。台灣《中華世紀藝文季刊》、《文聯文藝》多年來一直連載鄒老的書法作品及鄒老敬書《金剛經》。

序言

(鄒靜懷)

為什麼出這本書?為了一份遺產!父母留下的這份遺產,看不見摸不著,她永遠存在!雖不敢說有多寶貝,千萬、億萬比不了!

鄒靜懷和父母 鄒靜懷和父母

父親今年百歲了!他老人家奔波勞累了一生,在身體極度虛弱的風燭殘年,想得更多的是再給兒女們留下點什麼。

第一想到的是教訓,忽視了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高度重視而得到的教訓!尤其我們鄒家遺傳基因——工作敬業,好勝、拚命勁十足,更容易忽視身體。父親在65歲工作事業達到頂峰之際,突然在德興銅礦(部長點名要去參加的設計會上)病倒了!而且是十分嚴重的心臟病!送回北京,住進復興醫院。以後十幾年,肺氣腫、哮喘、腦梗塞、疝氣、雙腎腫瘤、高血壓等多種重病接踵襲來!年年要住院治療,每年冬天都是鬼門關……父親用多大的毅力、多長的時間、多高的智慧頑強地戰勝了病魔,見到實效後,這才開始給兒女寫“百歲老人,點滴回憶”的第四部分——“疾病的教訓”。這時已是九十多歲的高齡了!這是父親費時最長,寫得最細的部分;接著寫了“我的老師”。在快九十九歲時,他看東西要用放大鏡,說話多一點就頭暈難受,一張稿紙有的只寫十幾個字,最多也就二三十個字的狀態下,就這樣寫完了“學生時期”、“工作時期”共四個部分。由於文革的抄家,歷史資料全沒了,寫這些全憑著記憶!

這就是父親留給後代的“百歲老人,點滴回憶”四部分的內容,用最質樸的語言,不擺一點功績,實實在在的人生回憶。

在父親百歲之際,我們子女們張羅著出《百歲情懷》這本書,作為送給父親的生日禮物。父親喜出望外,還親自題寫了書名。

這就是父親的心血,父親的生命,父親的心!

我在蒐集整理父親的材料時,在給親朋好友打電話時,在回憶起往事,多少個夜晚睡不著覺時,尤其是自己老年得子,撫育小兒的辛苦時,想到我們八個子女長大成人,父母親是多么不容易啊!想著,想著,往事竟那么清晰地在腦海中湧現,內心不由得一陣陣顫慄、抽動,眼淚禁不住地往外直流。

2003年初秋的一個下午(媽媽去世的前一個多月),我和父母親在客廳聊天,主要想打消媽媽總捨不得看病花錢的想法。媽媽這天很特別,話很多,說得很慢,很動情:“兒子,兒子!(媽媽很久沒這么叫過了)我這輩子,就是太婆一句話,新娘子啊,這個家就交給你了!這個家你行,你能挑得起來!這是太婆臨死前的一句話!”媽說到這,看著爸爸,良久沒出聲。過了好久,媽接著講了起來:“新婚第二天早早起來,伺候兩個婆婆……新婚第三天,爸爸離家去南昌念書……四公家怎樣欺負我們……日本鬼子打來時,怎樣逃難,紡紗織土布艱難度日……三反五反時,爸爸被關牢房,婆又要被鄉下人拉回去斗!媽挺著大肚子,在公堂上講清婆是丫環出身……把婆救回來,又去求軍代表救爸爸……”媽說,就是在大鐘寺這幾年,沒為買菜做飯操心,想起晚上坐在院子裡吃飯,幾隻小狗圍在身邊,那“小狐狸”還把爪子翹起來……過了幾年享福的日子……大楊、小霞多好的人啊!(我慚愧啊!)

媽說:兒子,錢太花多了,我不住院,就在家養。

媽說:我想來想去,你爸爸將來身邊要有人,還是靠你大哥來。

媽最後慢慢地說:“你爸爸這輩子不容易啊!”媽這一刻的表情我永生難忘。媽看著我,渾濁的眼球滾出了淚水,臉有些抽搐,接著咳嗽了起來。媽似有說不完的話,可她說不動了。我明白,媽的核心囑託在這:你爸爸這輩子不容易啊!媽在這種時刻,惦念的不是自己,是爸爸……媽對我們的期望也在這。當時,我怎么會想到,在那個時刻,媽很可能對自己人生的時間不多了有感覺,相夫教子了一輩子的媽,說的這番話竟是她的肺腑之言,是重要的遺言。當時,我怎么一點也沒覺察呢?!為什麼不懂母親?什麼是孝?怎樣能做到盡孝?我做的太差了!

現在總結起來,媽有三層意思:第一,塗銀妹嫁給春浩,更名浩宜,七十餘年風風雨雨,問心無愧;第二,不想為自己再多花錢了;第三,也就是關鍵的意思,離開媽媽的父親,今後的日子怎么過?這就是媽!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沒什麼文化的媽,最質樸的做人的情懷,作為一個妻子、母親的情懷!

2014年大家決定在父親百歲之年出這本書。不想刻意地找親朋好友寫回憶文章,但有些人是必須告訴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俊群舅舅。

父母親住在我大鐘寺的家時,舅舅也住過較長的一段時間。那時舅舅留下過兩句話:一是,你鄒家應該出一個作家;二是,你爸爸媽媽就是一本書,永遠學不完的書。

我給舅舅打電話說明出書的意思。舅舅興奮極了,這一個多月來,就像打了雞血一樣,80多歲的人了,他要寫,寫了一篇又一篇,剛勁有力的字型,一筆一划整整齊齊地寫,女兒敏嵐也寫,兒子勇敢也寫;舅媽寫不了,電話中叨叨叨,叨叨叨說個沒完沒了。舅舅還翻箱倒櫃地把父親三反五反時期寫過的一篇文章找了出來。舅舅說,你可別小看這篇文章,這可是你爸爸被冤枉,關了十個月班房以後寫的。你看,沒有一點怨言。這種胸懷,一般人做不到的。舅舅聊起媽來更來勁:我二姐要是有文化,那得是個人物啊!祖上開銀號,爸爸塗益卿在南昌是個叫得響的人物,特別是會打官司,現在叫黑白通吃。你媽年輕時特漂亮、大氣,敢作敢為。那時大姐、二姐(母親)走在大街上,特招人,大家說是白娘子、小青出世了。舅舅最動情地總結說,你爸爸培養教育了我一輩子,就是我的楷模,我的偶像,我心中的神!

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

在父親珍藏的寶貴信件中,有一個人信寫得最多,也寫得最長(有一封信有四五千字),書法最好,尤其感情真切。他叫呂繼昭。他在自學成才方面有相當驚人的成績(我特意附了兩張他畫的油畫,希望鄒家後代要下苦功夫學習他)。呂繼昭只有國小文化,他能勝任土建、測量、描圖、機械製圖、測量儀器維修、車工、鉗工、銑工、磨工、鐘錶修理、照相機修理、雕刻、繪畫、寫字等各項工作。他們單位的精密儀器26年沒有送外邊修理過,就靠他!這些除了土建、測量有人教外,其他完全是自學的。文革中搭了三層架子的超大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就是他畫的。只有國小文化的他在高等數學班畢業考試中,第一個交卷,得一百分。他正是父親親手培養的人。從畫眉坳、古竹,父親看中了這個只有國小文化的小工人,把他調到公務室——父親的辦公室,在身邊教他技術。(當時有中學畢業生,有大專生父親沒看上。)在1949年大裁員時,也是父親把他留住了。他認為是他遇到了貴人,是父親慧眼識才,培養教育了他六年,是父親改變了他的人生!

多年來,呂繼昭一直懷著感恩之心,給父親寫信,匯報他的進步,他的成績(他在單位是個非常低調的人,但他要向父親傾訴),詳細將他的家人,兒孫的情況娓娓道來。這次接到我的電話,他非常高興。

一通電話要打40多分鐘,他已經85歲高齡了,老伴去世,他還養著一個殘疾的兒子,馬上寄來1000元錢,還把他珍藏了60多年的父親照片,父親在30歲時畫的山水畫寄來,他幾次電話那動情的輕聲細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

給玉水錶哥打電話很費勁,老打不通。原來他住院了。玉水錶哥的成長進步是很驚人的,原來跟著父親到礦山工作,他年紀小個子小,只是個小勤雜工。因為姓李,人家不知道他是我媽家的親戚。後來,他作到南昌冶金汽車修理廠的黨委書記,冶金廳企管處處長。在礦山上,父親很喜歡他,說他眼裡有活,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叫他鬼機靈!為此,在三反五反運動中,鬼機靈立了大功。當時父親被關押近一年了,有人想逮著一個“大老虎”好邀功,就逼著父親交代問題!沒有的事,父親死不承認!就這么僵著。玉水常去牢房送水,接近了父親,又就著修理窗戶的名義,拿到了父親寫給上級軍代表的申訴信!玉水和母親的不懈努力,父親不但平反了,還上調北京……

可打通電話了!表嫂還沒說幾句,玉水錶哥就搶過電話:靜懷啊!我要去北京!我都80多歲了,以後恐怕沒機會了,我要去北京!見你爸爸!我要見!我一再勸說。玉水錶哥很堅決,我在北京就待一兩天,我給你爸爸磕個頭就回來!表嫂又搶過電話:你別聽他的,他這心臟病,剛剛出院!腿還一瘸一拐的,瞎逞能……玉水在旁邊的聲音又傳來:我想去!我行!

當我找到了鄒匡耿(姜根),又聽到了一個聲音很虛弱的老人的傾訴:你知道我是鄒家人,為什麼叫姜根嗎?我出生一個月,媽媽就去世了。我常生病,還長了滿頭瘡,叫瘌痢頭。人家都說孩子可憐,這么小就沒有媽,怕活不了,後抱給一個姓姜的人家(那家沒有兒子)養,才改名叫姜根。你爸爸大學畢業後到大庾,就把我接去撫養,我才真正有了家,有了家的溫暖。後跟你俊群舅舅一起上國小,前後有四年多。叔叔、嬸嬸對我非常好,我記了一輩子。

在北京的八泉叔,今年整九十歲了,他是和父親走動最多,感情最深的!近幾年眼睛幾乎失明了,八泉叔還非要到家來。他知道父親不能多講話。他看看父親,每次要拉拉父親的手,很快就離開。八泉叔說:“我眼睛不行了,寫不了了。在這個世上,哥哥對我最好了,我心裡寫了幾十年了。靜懷,這么多年你知道,你替我寫。法子哥結婚的時候,我才8歲,哥哥也才18歲。我記得你媽個子高,你爸爸個子小,你媽加上高高的蓋頭,更顯得個子高了。法子哥走在前面牽著大紅綢子,新娘子走在後面,大家都叫法子牽牛嘍!法子牽牛嘍!我16歲想念書,在南昌看到一個招生廣告,我去報考了,只上了三個月。誰懂得這是軍統辦的陪訓班!打仗了,我離開了!解放後,就這幾個月的歷史,我寫不完的交代材料,說不清的歷史問題,挨不完的批判鬥爭……升級、加薪總是排在最後,結婚也非常晚,我這中學老師當的!是哥哥常來看我,給我寫信開導我。還記得法子哥帶著你第一次到大雜院裡我只有八九平方米的家。你們只吃了一碗麵。後來,你爸爸讓你大哥和你,你二哥和你來看我。現在,連我孫子上學的事,都是靜華幫的忙。我永遠忘不了我哥哥和你們一家人的情義啊!”

這樣的電話還有很多,我不一一述說了,在後邊“百歲情懷”一文中還有詳細的內容。

在這前言中,我還想特別說明一下,我為什麼要寫“百歲情懷”,只通過上述電話,就能略見一斑,父親人生的豐富,只看他回憶的四部分遠遠不夠,我也只能在“百歲情懷”中盡力補充一些,也遠遠不夠!只能盡力做一些。在前言中先集中說兩件事:

父親在1979年和在中科院禮堂作報告

1978年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了。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結束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歷史,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綱領。

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

進入1979年,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了!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人民蓄積已久的渴望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願望,像火山爆發一般噴發了。深圳、珠海一馬當先,各行各業都在蠢蠢欲動,引進外資,中外合資企業像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在這種大勢之下,以于光遠為首的“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成立了。作為中國的精英科學家,應該有預見性地站在歷史的前沿,作出帶有典型的有指導意義的歷史性的研究內容。而這個內容光是講理論,光是紙上談兵也是不會引起廣泛關注和重視的,有沒有這樣的人在理論和實踐上能拿出真東西來,正是時代需要的東西。時事造英雄,英雄隨勢而生!

1979年,有一個人出現了,請看他的表現。

197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登載了一篇長文“談礦山建設的一個技術經濟問題”。

1979年3月在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和冶金部的刊物上又登載了一篇文章“引進工程的技術經濟問題”。

馬上五機部五院的規劃設計專刊轉載了,其他一些報刊像《森林報》之類的也轉載了,還不斷有人打電話找這個人。為什麼這樣帶有專業性那么強的文章,竟會引起廣泛關注呢?因為他講到了利用外資的三種形式和實例,講到了引進工程的經濟計算內容和實例,講到了大量工程設計中的經驗教訓(包括當年蘇聯專家的設計和我國援外工程的設計),等等。

“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馬上抓住了這個信息,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已經65歲的滿嘴聽不懂的南昌話的老先生,在內部作了一個發言。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大量的引進工程實例,尤其是處處滲透著辯證法的講話,讓人不得不嘆服!這正是當前形勢下急需要的“及時雨”啊!而且這位老先生除了有口音外,那大嗓門,那會講故事的口才,那南昌味的國語,還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這個人就是鄒達侯。在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開,就能“表演”的先行者。

這才有了1979年3月28日,三里河中國科學院禮堂舉行的大型報告會,主任工程師鄒達侯主講“引進工程的技術經濟問題”。

老爸給了我一張票,還特別囑咐我要坐在後排,聽聽反應。我拿到票之時,張大了嘴,真是吃了一驚:爸,一千多人的大禮堂,您的口音?!爸說:有翻譯。“啊?您又不是老外,作報告還帶翻譯?!”我當時不僅是吃驚,還有疑惑,更是捏著一把冷汗。(我這輩子聽過無數次報告,只有兩次報告讓我終身難忘:一次是弟弟靜之在大年初四,在現代文學館的講座。這次講座難度非常大,一是大年初四,另一是本應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講的,人家推了。靜之這次講的非常成功有趣,暫不細述。另一個就是老爸的這個報告。)

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報告會!不對號入座,人來的特別多。主講人鄒達侯,旁邊是“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的副會長和秘書長馬先生和孫先生。二位一個當翻譯,一個當書寫。儘管主持人開始給大家打了“預防針”,可鄒老一張嘴還是引來一片譁然!我當時臉都憋得通紅。但鄒老很鎮靜,不緊不慢地講開了:有色金屬,鎢礦、鉬礦、錫礦、銅礦尤其是稀土,那是我們國家儲量最大的寶貝,我們的設計工作必須精益求精……有人說,贛南的鎢礦、稀土儲量占到世界的80%,我有幸在那工作了十幾年,雲南的錫礦,金堆城的鉬礦,德興的銅礦,我都有幸在那工作了多年。主持人插話:鄒老都是這些工程的總負責人。鄒老說:搞好任何一個項目,一個優秀的設計者單有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是不夠的,還須懂得辯證法,運用辯證法。(這時,會場安靜了。)鄒老邊講,有的話翻譯及時解釋,聽眾作記錄的不少了。鄒老說:深入實際做調查研究是搞好規劃設計的關鍵,即不脫離礦山自然條件;不脫離地區經濟條件;不脫離國情這三大實際。我聽著聽著一顆緊張懸著的心,鬆弛下來。忽然,會場又一陣騷動起來,父親說的話,翻譯也聽不懂了,他說:吃不下,硬是要吃!比喻不符合實際的設計,翻譯對“吃”“下”“硬”都聽不懂,急的不行!父親也解釋不清,直往後看。這時,有人用國語清楚地大聲說:吃不下,硬是要吃!轟然一聲,哈哈大笑,可能是一個江西人給解圍了!

報告會中場休息,大家議論紛紛,感到聽得過癮,有如雪中送炭;有人說,就像在聽哲學報告,聽講辯證法;有人說我們單位正和外商談合資呢,鄒老說到我們點子上了。休息後,不但沒人走,不少人還往前找位子。報告會後期,不少人遞條子,現場問問題,鄒老一一給以解答,直到主持人一再婉言阻止,才結束大會。聽眾起立以熱烈的掌聲感謝鄒老精彩及時的報告!

晚上,我跟爸爸聊天,我說,老爸,你這輩子都是一個特低調的人,今年可是要火了!老爸說:君子虛而不偽,當仁,不讓於師(孔子語)。

我又說,爸您這么聰明,怎么來北京幾十年了,說不好國語呢?老爸說:吃(音掐)得去(音且)死個(音果),講國語比講英格力士都難!(好嘛,這句話要拿到會場怎么翻譯啊?)

1979年春天,在部長督促下,父親帶領寫作組到韶山趕寫《技術經濟設計》一書。

1979年夏天,冶金部茅副部長點名,讓父親從韶山趕往德興銅礦,參加有國外著名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的設計方案研究。

1979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父親事業走向巔峰的一年。

現在總結起來,一個人的脫穎而出絕不是偶然的,這是厚積薄發的必然。

在茅以升院長、何杰系主任的教育下,唐山工學院四年學習為父親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大吉山工程處,父親參與了十個礦山的管理,後來在發現畫眉坳、古竹、金華山鎢礦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雲南箇舊錫礦、壽王墳、德興銅礦、金堆城鉬礦父親擔任工程總負責人多年,還參加了白銀廠、金川礦、三門峽等規劃設計。在余秋里副總理主持的援阿爾巴尼亞紅土礦工程設計,上海會議上,堅持自己認為的科學方案(不知情與毛主席定調要以大躍進的速度定的方案相左),最後實踐證明了,鄒工的方案是正確的。這幾十年的實踐經驗為父親攀登高峰起到很大作用;還有一段陪同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實地考察大庾、南康、上猷、贛縣、虔南、西華山、大吉山、蘬美山,親身聆聽了李先生的教誨,學習到大師的高深理論,被大師誇讚為善於舉一反三的人。再加上多年以來鑽研學習辯證法。父親綜合了以上的各種因素,由量變的不斷積累,1979年才有了初步的質的飛躍。

戰勝多種疾病迎來百歲壽辰

百歲情懷 百歲情懷

也正是在1979年,在韶山寫作的父親,為提前半年完成寫作任務,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已感到胸部不適,沒有重視,緊接著部長又調去德興銅礦開會,認真負責慣了的父親又連軸幹了起來,一下病倒了!回北京醫生讓全休半年,父親依然沒有認真對待,心裡惦念的是沒完成的工作。檢查不按時,吃藥斷斷續續,休息了兩個月又到辦公室幹了起來。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其特質,有規律性,鎢礦、鉬礦、銅礦有,人的身體同樣有,你違背了她,她就會懲罰你。父親徹底病倒了,不得不靜下心來養病,這才把自己人生的重心從工作上轉移到治療保健上。

一個有科學素養,懂得辯證法,而且行動的毅力非常堅強的人,他一旦把研究有色金屬的能力放在研究身體上,同樣會取得驚人的成績。

從65歲得了嚴重心臟病等多種疾病,年年住院,醫生多次向家屬報病危開始,經過十幾年不懈地努力,父親竟然越老越好轉,已經十幾年不用住院,活到100歲了。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父親是個活樣板。父親所寫“疾病的教訓”和父親對很多礦山的規劃設計一樣,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雖然人和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我們鄒家子孫必須認認真真地學習。

第一,要有科學的辯證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對待疾病和養生。要綜合考慮,不能就事論事。父親提出三個方面:一是精神保養;二是飲食保養;三是步行和氣功。越細看,越有內涵。

第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身體的最好的大夫。我們不能否認醫生的作用,但對自己身體觀察,感覺最細的只有自己。給父親治病的都是名醫,但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此理:父親得心包積液,應該吃地高辛還是吃雷霉鋒打鏈黴素,父親就沒有單聽一個大夫的話,而是比較後自己定奪的;又比如父親腎患腫瘤,到底要不要切除,是不是癌,父親也是自己決定反覆檢查,反覆比較最後斷定治好的。父親去看病,拿著自己的觀察測量記錄(有的細緻到兩三個小時一記錄),自己吃藥的記錄。大夫都說,鄒老,你可以當大夫了。

第三,堅強的毅力。1969年父親從農場(五七幹校)回來,我們就看到父親在洗冷水澡,無冬立夏到現在,幾十年如一日;父親得疝氣,帶著治療帶時,得痔瘡,總是脫肛時,犯頸椎病,眩暈時…我們都看到了那種痛苦和堅強!父親的按摩功夫,那么多種穴位,36次的,72次的,每天早晚堅持。

這一切告訴我們,任何的成功,沒有白給的!向成功的人學,就是在走捷徑!十年前,父親教我們揉肚子,就這一項我堅持了十年,確實收益匪淺!

一寫就羅嗦得收不住,最後,以下面幾句話結束吧。

對鄒家列祖列宗來說,五歲父親就去世的達侯把自己的母親供奉到102歲去世,撫育了八個子女(可以說個個有出息),十一個孫兒,暫時有五個曾孫,對得起祖宗吧!(在鄒氏家譜中,傳宗接代方面排第二。)

作為丈夫,能讓相濡以沫七十一年的妻子,呵護有加,由衷稱讚,在臨死前還那么惦念,關愛!這樣的丈夫難道不是稱職的丈夫嗎?

對於工作,高標準嚴要求,兢兢業業幾十年(年年評為先進工作者),能得到同事,部下,上級(從處長、院長、部長、會長、副總理及大師級的科學家)的讚揚,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能拿得出東西來,為國增光。這樣的敬業態度是問心無愧的吧?

以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為宗旨,父親人生百歲誕辰之際,受到親朋好友,同事學生,甚至保姆,發自肺腑的祝賀,感恩,祈福,父親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圓滿的人生!成功的人生!

時來天地皆同力,有列祖列宗的庇護,有祖奶奶一輩子吃齋念佛的保佑,有母親在天之靈的呵護,有兒孫們孝心的精心贍養,有親朋好友們的遙向祝願,有祖國大地鎢、鉬、銅、錫等有色金屬,強大氣場的滋養,有摸準了自己身體規律的父親隨心所欲的保健養生,我們相信父親一定能快樂幸福地延年益壽,再創輝煌!有道是:

百歲人瑞著書行,松青鶴唱老壽星。

四世同堂天倫樂,三星高照善德經。

二〇一四年五月一日

山高水長

(鄒靜之)

鄒靜之 鄒靜之

“父親”這個詞,像一副擔子,你真要擔承時,該先摸摸肩膀。

“養不教,父之過”,除生養,養育外,還要教,否則責任難逃。古人對責任的界限已經劃清。這注定了父親該有一張親情的笑臉,一張施教的冷臉,甚至一張出外掙生活的苦臉。一個人,要扮這么多的臉出來,可見為父之道的艱難。

小時印象中,父親常年不在家,那時搞礦山設計,要下現場。一去大半年,再回來時,已是臨近春節了。看著父親從提包中掏摸帶回來的東西,是小時的一大樂事。大多數時我得到的是一雙皮鞋或一雙球鞋。鞋每每大,從未合過腳,等穿壞了,也許才剛合適。現在想,買大鞋是所有做父親的心情——盼你快長起來。

父親愛書法,退休後,每天都洗硯弄墨。把寫好的字掛在牆上,無論誰來了都先看字,說好的多,也有說哪筆不好的。父親聽著,不加入自己的意見。1991年義大利要出本中國當代詩集,想用些漢字書法來裝飾。那天,去找父親,他正發低燒(父親小病時從不躺在床上,他覺得一個人白天躺著,會使整個家都顯出消沉),以為寫不成了。過了一會兒他從書房出來,已經寫好了三幅,拿著給我看,說:“沒想到發燒時寫的字反而比平時好了。”我知道他這話的意思,是怕我過意不去,以話來寬慰我。

書印出來後,一位久在國外的朋友看見了,知道那些字是父親寫的,來信說如何如何比書法家好。我把這話告訴父親,並不見他高興,只是指給我看,某處某處是敗筆。那時我感覺到父親傳達出來的是胸襟的寬闊。

俗語是“慈母嚴父”。小時父親管我常用的兩句話是“不可玩物喪志”,“謙受溢,滿招損”。這兩句話把我一生都給說準了——好玩,不自知,現在依舊會使我在生活中出錯,“知子莫若父”一點不假。所謂嚴父,我覺是當說時一定要說,不可姑息。話說起來不多,做起來並不容易。1969我要下鄉去北大荒,父親有天傍晚同我走了很遠的路,除做人的一些尋常話外,甚至說了些男女交朋友的事。我至今很感念那一番話,倒不是因它給我帶來了多大的益處,是一個父親所表現出來的責任和親情,我知道那席話從父親嘴裡說出來並不輕鬆。

國小時,父親不大給我講課文,有次因講毛主席詩詞,而兼講起了陸游的那首《卜運算元·詠梅》。是個晚上,從“驛外斷橋邊”直講到“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詩帶給我的孤寂與失神,覺出了詩的憂傷帶來的沉默。我也第一次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憐愛,多情,憂思。那天夜裡我很久都沒睡著,那首詩長長短短的聲音在腦子裡迴旋,一直是父親的聲音在讀著它。

去年父親病了,急急地去醫院探望,躺在病床上的父親,疲憊,虛弱。看見我來,還是現出一個笑,八十多歲的人了,依舊要強,不願在兒子面前顯出半點的軟弱,不願因自己的麻煩而讓子女操心。那時我曾想過,想要做個父親,一個好父親的話,那么你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有須臾的放鬆。

“養兒方知父母恩”,知恩的緣故是自己嘗到了滋味。我已做了父親,自審起來,既不嚴,也不慈,稀鬆平常。知道沒能做一個好父親,關鍵是再也沒有了那種犧牲精神。時尚對責任的理解也不同了,我們對生命和生活的理解越來越具體,有即時性。我們對我們身後的世界想得越來越少了,對精神的要求沒有對實際的要求更有說服力。我們也許把一種自私誤讀成了自由。

這時能有個父親節,我覺有意義,也有意思。對我來說,這個節日主要是在對父親這個名稱作強調。我大概不能輕鬆地過這個節日,尤其在想起父親和我之間的那些小事之後,對過這個節日有點心虛。父親現在依然健康,今年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給他過父親節,我要送給父親禮物。

補記

這篇關於父親的文字是我在1994年寫的。那時父親八十歲。

二十年過去了,今年是父親百歲壽辰。什麼樣的文字也難以表述對父親的熱愛和敬重,父愛如山,仰之彌高。

今年,我已六十二歲,哥哥姐姐雖心態不改,也都步入了老年。

感謝大哥大嫂,十餘年如一日地照顧著父親。七十多歲的老人照顧著百歲的父親,是幸福,是孝心,也是辛苦。

父親一百歲了,古稱百歲老人為人瑞,有這樣的貴為人瑞的父親實在是我們全家人的幸福,也是我們的驕傲。

願父親海渥添籌,長壽多福,青松不老。

目錄

鄒達侯簡介

前言

山高水長(代序)

一、百歲老人點滴回憶

1我的老師

2學生時期

3工作時期

4疾病的教訓

二、百歲情懷

1鄒氏家譜

2快樂人生

3科學人生

4要強人生

5美育人生

6家風

三、書信札記

1李俊群家族

姐夫——我人生的舵手

感恩隨說

我敬仰的二姑爺

李勇書信

2呂繼昭書信節選

3龔叔橋書信

4羅中興書信

5書法養壽

6重情義的楷模——台灣鄒啟昭

7我愛爸爸

8賀老爸出書侃兩句心語

9父親是山,母親是河

10感言

11父親是我人生的燈塔

12爸爸媽媽教我做人

13方友武書信節錄

14保姆小紅、小屏書信

四、紀念母親

1媽

2祭母篇

五、書法

六、鄒達侯敬抄《金剛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