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會

百人會

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是美國的一個華人精英組織,目前有會員140人左右,全部是在美國社會中有影響力與知名度的華裔組成。該組織由著名美籍華裔貝聿銘、馬友友等人發起,成立於1990年,常設機構設於紐約。百人會是一個非政治團體,對促進美國與中國以及兩岸之間的政治、經濟交流起到了特殊的促進作用。與在美國的其他眾多華人社團不同的是,百人會的入會資格十分嚴格,必須由會員推薦,經其他所有會員審核過關之後才會接納。

基本信息

成立始末

百人會百人會

上世紀80年代末,貝聿銘接受採訪時總感覺到美國記者對現實的中國非常不了解,對華人存在偏見。馬友友也被類似問題困擾,“美國記者居然會問我中國人是不是還抽大煙呀,簡直是天方夜譚。”於是,他們萌發了一個想法——傑出華人聯合起來,代表華人社會發出聲音。當時,儘管許多華人在美國事業有成,但並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群體,參與主流社會的文化和政治討論。

“人家愛爾蘭人、猶太人都有各自的組織,為什麼我們沒有?”貝聿銘的好友們,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歷史上唯一的華人副總裁楊雪蘭、已故物理學家吳健雄教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董事唐騮千、金融專家鄧兆祥等人對這一想法熱切回響。有人提出,新組織應當叫百人會,一個華人的聲音或許不夠響亮,但100個華人精英呢?百人會既能體現從者之眾,又含有精英聚會之意。

1989年起,他們定期在貝聿銘的辦公室聚會,討論中國局勢和中美關係問題。後來,參加的朋友越來越多,貝聿銘、楊雪蘭等核心成員列出了一個在美國政商界具有相當號召力,也有精力關心兩國關係的美籍華人名單。最初確定了近40人,此後還不斷向符合標準的人士發出邀請信。

百人會會長吳建民百人會會長吳建民

經過一系列運作,百人會作為無黨派、非政治的全國非牟利組織正式成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參加了創立儀式。

“在世界的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之時,美中關係尤其顯得重要。我感謝身邊眾多的美國和中國朋友為美中關係所做出的努力,我認為美中關係具有美好的前景。”20年後,在接受百人會頒發“中美關係傑出貢獻獎”的時候,基辛格回憶當年感慨萬千。

雖是非政治性的組織,但百人會成立之初就確定,不怯於採取明確的政治立場。“兩國外交關係、貿易政策、公民權益等問題都是我們關注的。”現任會長程守宗說。

百人會初始沒有設立專門辦公機構。隨著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百人會把總部設在紐約,在華盛頓、舊金山和洛杉磯等地還設立了分部。

按照規定,加入百人會必須有3名老成員的推薦,專門委員會還要進行審核和批准。“‘百人會’的會員每年要交年費,不僅如此,成員還不斷為組織付出,包括資金支持。我們的特別活動也會得到政治支持。”百人會常務理事楊雪蘭說。

楊雪蘭出生上海外交世家,父親楊光曾任駐菲律賓總領事,後被日軍殺害。她的繼父是著名外交官顧維鈞。

當地時間3月1日,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譚天星在洛杉磯會見華美銀行董事長兼執行長、百人會會長吳建民,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成立

成立於1990年的“百人會”是美國著名的華裔團體,截止2007年11月有149位成員,他們都是來自各領域的美籍華裔傑出人才,其中包括許多有名望的律師、科學家、政府官員、藝術家及媒體工作者。百人會對促進美國與中國以及兩岸之間的政治、經濟交流起到了特殊的促進作用。

準入條件

加入百人會並不容易,其最主要的入會標準是: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要在全美甚至全世界都有知名度,此外還必須得有好的聲望和性格。加入百人會須有3人推薦,百人會還有一個專門委員會來進行審核和批准。其會員年費為2000美元左右。

宗旨

“求同存異”是“百人會”的指導方針。該會會員全為美籍華人,“他們均渴望美國人民與大中華區的人民能相互了解,和平共處”。“百人會”無黨派背景,不偏向美國任何政黨,雖為非政治團體,但“百人會”有時會有明確的政治立場。該會處理得很多問題涉及政治,包括外交關係、貿易政策、公民權益和社會公義。

百人會宗旨:

1、旅美華人能在美國立足生根做貢獻;

2、增進中美邦交;

3、改善兩岸關係。

部分成員

(成員陸續增加,以下僅為部分名單)

貝聿銘:著名建築師

馬友友:著名音樂家、大提琴家

楊振寧: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

吳健雄:著名物理學家

楊致遠:雅虎公司創辦人

李開復:創新工場任董事長

李昌鈺:“神探”、國際著名刑偵專家

何大一:流行病專家

朱棣文:諾貝爾獎獲得者。前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駱家輝:華盛頓州前州長, 前任美國商務部部長,現任駐華大使。

陳香梅:華人社會活動家

吳宇森:著名導演

譚盾:著名作曲家

唐仲英:慈善家

張純如:作家

陳冲:演員、導演

吳建民:華美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程美瑋:Ford汽車公司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及總裁

錢勇傑:美國海軍退役少將

黃仁勛:NVIDIA總經理

程守宗:迪士尼董事、全球最大行動裝置軟體公司賽貝斯董事長、紐約證交所上市顧問委員會成員

傅履仁:美國陸軍中首位華人將軍。美國陸軍軍法總監、陸軍總參謀長的法律顧問,1995年起出任美國麥道飛機公司副總裁兼美國麥道(中國)公司總裁、美國波音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以及美國安然國際(中國)公司董事長。

張亞勤: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工作範疇

會議

自1991年以來,百人會為期三天的年會精英雲集,共同探討有關中美關係和美國華裔的問題。每次會議平均吸引700多位貴賓和90多家美國贊助企業。2005年,百人會在香港召開了第一屆大中華地區會議。

研究

在1994年民調的基礎上,百人會於2005年發表了全國性的民意調查:“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民調結果顯示,與1994年相比,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好感度明顯上升。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先生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引用了此次民調的發現。

外交

百人團代表團於2004年前往北京、香港和上海,與兩岸的領導人會面,包括朱鎔基總理,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等。百人會還組織美國黑裔領袖的代表團訪問中國。促進美國華裔社區的工作。

職場

百人會歷年調查並發布《財富》500強公司中亞裔董事會成員所占的比例,以及美國高等學府中亞裔領導所占的比例。研究發現,儘管亞裔占到美國人口的4-5%,但是僅有1%的亞裔是《財富》500強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也只有1%的亞裔在美國大學中擔任領導職務。

教育

百人會通過改革美國中學有關中國和亞洲的教材內容來促進美國人對中國和亞洲的了解,並且每年同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們討論教材改革事宜。2006年,百人會在加州大學舉辦輔導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論壇。

華裔歷史

百人會會員積極籌款,幫助美國公共電視台完成大型紀錄片《成為美國人:華裔美國人的經歷》的製作,這部紀錄片詳細闡述美國華裔的歷史,在美國社會影響深遠,我們鼓勵並扶持未來的領袖。

輔導青年

每年都有成百的學生和年輕職業人士與百人會會員進行圓桌會議,吸取會員們創業經驗。青年輔導項目既作為百人會年會的一部分進行,也每年在美國不同的地區舉行,同時也與中國的大學生合作展開。

獎學金

百人會為中國研究生提供獎學金,分發給中國不同著名大學的品學兼優、顯示出領導才能的學生。

歷任會長

第一任:楊雪蘭(1990---)

第二任:鄧兆祥

第三任:李錫輝(---2006)

第四任:傅履仁(2006---2009)

第五任:程守宗(2009---2011)

第六任:吳建民(2011---)

社會影響

該組織是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組織之一,每年的年會都會邀請美國政、商界的重要人士參加,例如2003年的年會就邀請到了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和前《紐約時報》總編輯等人發表演說,闡述中美關係發展。

此外,百人會與兩岸之間的互動也十分頻繁、順暢,百人會曾多次組團訪問中國大陸,並曾與包括前總理李鵬、朱鎔基等在內的最高層領導人會晤,而每年的年會也都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參加。

百人會與台灣方面、特別是泛藍陣營的接觸也很密切,連戰、宋楚瑜等也曾接見過百人會的代表團。而1992年兩岸歷史性的新加坡汪辜會談,就是由汪道涵委託,通過百人會成員向李登輝等人轉達之後促成的。

吸納新會員

2010年4月21日,包括沃爾瑪中國總裁兼執行長陳耀昌、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NBA中國執行長陳永正等十名傑出華裔正式成為美國“百人會”新會員。此次同時入選百人會的還包括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公司董事長徐大麟、麥肯錫公司資深合伙人馬振明、藍姜餐館著名廚師蔡明昊、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紅、Vizio創始人及執行長王蔚、前Lifetime Networks總裁兼執行長胡麗瑛以及美國飛塔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兼執行長謝青。

“百人會熱烈歡迎這些來自於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的優秀美籍華人”,百人會會長程守宗說,“他們的經驗及專業知識將使百人會如虎添翼。我期待與新會員齊心合力,一起完成百人會的雙重使命。” 百人會表示,將聚集華裔會員的優勢、經驗及資源為實現百人會的雙重使命而努力,即推動美中兩國之間富有建設性的關係、全面推動美國華裔參與美國社會。

美國百人會名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