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禪寺[福建省白雲禪寺]

白雲禪寺[福建省白雲禪寺]

白雲禪寺,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名白雲庵。

武夷山白雲岩又名靈峰,位於九曲溪的九曲盡頭,重岩疊嶂巍然屹立於雲際。每當拂曉,常有白雲在岩在腰際飄移,忽聚忽散,分分合合,以此故名。

武夷山白雲禪寺 武夷山白雲禪寺

宋代學者呂祖謙曾在此結廬一學,後為道姑所居。明末清初,慈覺和尚游至此,將白雲庵改建為寺廟。寺廟沿著白雲岩腰際的一條狹長的岩罅順勢而建設,禪寺巧借山岩築寺,與山川大地為一體,遠望像靈峰峰腰間的一團白雲。寺內有彌勒殿、三寶殿、觀音殿、祖師壇。各殿的後一半藏於岩洞中,前一半則利用山勢用杉木支架,宛如空中樓閣。岩上有摩刻“大觀”、“極樂園”,洞中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立的漳浦梁山洞玄師祖舍利塔。

白雲禪寺 位於白雲岩的峰腰。九曲筏游時騁目北望,可以看到構築在溪北白雲岩的這座同名古寺廟。寺廟傍崖臨溪而建,形態猶如一座懸空廟。如要涉足廟中,則需通過星村大橋,順山路往東北而行五里後抵白雲岩麓,再拾級而登即可到達。寺始建於明代,後屢次圮毀,1994年重修竣工。寺廟沿著白雲岩腰際狹長的岩罅順勢建設,其盡頭為山門,倒序為大殿和膳房。大殿適築在岩罅之深且高處,因此構造兩層,格式小巧玲瓏。憑欄南望,只見九曲溪飄然如帶,溪西南遠處的火焰山朗朗在目。徐霞客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此,寫道:“登樓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溪自西來,分而環之,至曲複合為一。洲外兩山漸開,九曲已盡。”(《游武夷山日記》,下同)山水皆收眼底,蔚為大觀。故清代名僧捧日大和尚在白雲岩上摩刻“大觀”兩字。這方摩崖石刻見於白雲禪寺大殿佛龕後壁。
從白雲禪寺後門可以望見三教峰、貓耳石等名勝。後門有一條古代登山道,從峰麓直抵禪寺。山道盡頭有一石門。徐霞客記述道:“從石罅中累級而上,兩壁夾立,頗似黃山之天門。級窮,迤邐至岩下,因岩架屋(指白雲禪寺),亦如鼓子(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