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在浙江文成縣大嶨鎮珊門村雲峰山腰,習稱岩庵。創建於唐代,現存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系明永樂了酉年(1417)重建。坐北朝南,依懸崖洞壁而築,半露脊檐,懸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明間塑三寶佛像,左右為僧房,牆壁繪有壁畫。四季清泉淅瀝,常處雲霧飄繞中。 大殿前為闊深各4.5米。閣樓式歇山造韋馱殿。西首簡建山門;東向過石梯步附建地藏殿、觀音閣;距此20米處有清代所建進深與面闊各三間的許真君廟。 大殿內外保存著自明至民國的碑刻10方。四周有青石梯、雙石燭、晴雨暴、滴水岩、仙人橋、龍嘴岩、透天洞、迎客僧等佳景,為歷代信徒頂禮膜拜與世人遊覽勝地,有古謠云:“高空岩洞一佛亭,半邊落雨半邊睛,溫州五縣尋勿到,只有岩庵出名勝。”現為文成縣文物保護單位。

奇一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峭崖藏庵廟。雲峰山峰下是猿猴難攀援的峭崖絕壁,險峻異常,遠望那絕壁,奇也,絕壁中怎么會有數座廟宇。晴日裡,朵朵白雲在廟宇前漂浮,陰雨天,廟宇在濃霧中時隱時現。這些廟宇是怎么築建起來的,人該怎么上去呢?引人浮想聯翩,於是有人題詩“山中樓閣倚雲端,極目煙霞萬里看。”“峭壁倒懸疑路絕,奇峰高插訝天連。”你尋到青雲梯,終於攀登上去了。在竹木林中穿行,走著走著,庵堂會突現在你眼前,它在繁茂的密林中,林中鳥語蟬鳴。就是盛夏烈日炎炎天,這庵廟裡也涼爽得很。更奇的是,四周雖雜草叢生,晚間卻一隻蚊子也沒有,神也!

奇二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絕壁鑿雲梯。走上楓林古道岩庵嶺,峭崖絕壁撲面而來,怎么上去?在絕崖縫中,先人已給我們鑿開一條石徑,沿崖縫盤曲而上,一彎又一彎,一拐又一拐,共十八彎拐。別回頭,直往上攀登,回頭俯視你會心慌怯步的。雖險,可這是上福地仙境必經之路,教你勇往直上,這是“青雲梯”,鄉人稱之“十八拐”。上“十八拐”最後一拐,你會為神奇的岩庵峭崖絕壁藏庵廟油然而生自豪愉悅感,“無限風光在險峰”。清代大學者孫鏘鳴先生登青雲梯曾留下名句“路向岩心曲曲穿”。後人又有“羊腸一線掛雲端”“十八拐彎璧上盤”“緣階遠上自雲端”“回頭俯瞰猶心寒”等等描繪青雲梯險峻的詩句。令人稱奇的是,登青雲梯遊人眾多,尤其是正月初一,青雲梯上男女老少接踵而至,十分擁擠,卻從沒發生過意外事故,神也!

奇三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白雲庵[浙江省文成縣白雲庵]

石燭頂天立。青雲梯南側兩座石柱,矗立在絕壁前,高數十米,石柱需二十餘人合抱。柱頂長有異草,有時還會盛開鮮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晚上月光映照周身似鍍銀,實是奇觀。鄉人稱之“雙石燭”。千萬年來,這“雙石燭”經受風雨襲擊,巍然不動。又有詩句贊之“雙燭爭輝永世春”“佳景天生雙石燭”。

奇四

清泉自天上來。走上白雲庵石階,迎面一股清泉,在庵檐前凌空垂下,像水簾像飛瀑。泉水“叮咚、叮咚”滴入一個大石缸里。這山泉水清冽甘甜,遊人到此,都先來高興地喝上一口,不喝也會來洗洗手,說這是天上來的“仙水”。這泉水終年不斷,晝夜長流,就是天旱百日也照流不息。我常仰望這清泉到底從哪兒流來,卻從沒看到源處。想來是天下雨,雨水滲透入雲峰山,在山中過濾澄清成泉水,又從峰頂崖縫流出,降落在白雲庵吧!遊人又留下讚美詩句“雕甍掛瀑霧疑龍”“日照飛泉觀彩龍”“飛來一水瀉奇峰”“洞口長年飛玉屑”。

奇五

岩庵傳說神奇。岩庵山道險峻,怪石嶙峋,引人奇思異想,鄉間流傳很多神奇傳說。
相傳發現峭崖石洞的是一位樵夫。一日,樵夫在雲峰山崖下砍柴,見一隻猴子在前面跳來奔去,逗他樂。樵夫好奇,就去追猴子,猴子沿峭壁岩凹小道往上攀援,樵夫在後面緊追不捨,追得沒力氣停歇下來,猴子也停下,回頭朝樵夫做鬼臉,氣急的樵夫又往上追,這樣追追停停,停停追追,哪知這岩凹小道,直通一個大岩洞,這猴子像是故意引樵夫到岩洞。一看,洞前一股清泉凌空飛流直下,洞四周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樵夫驚嘆真是人間仙境,那猴子卻不見蹤影,後人疑之是仙人化身引路。後有僧道沿這岩凹小道,上來居住修道,並開鑿石階梯步通道,築建寺廟,便成傳世於今的岩庵勝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