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頌武判官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古詩、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qin)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乾百丈冰,愁雲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ang)笛。
紛紛暮雪下轅(yuan)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古詩、內容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但並不令人感到傷感,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名句。

古詩、作者

岑參(cén shēn) (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古詩、賞析

題解

全詩從塞外冰天雪地的綺麗風光著筆通過特殊的環境背景描繪襯托出送別之情 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點評

讀這句詩,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卻好像出現了一幅春風送暖,千樹萬樹梨花怒放的壯觀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顯奇寒,在寫西北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可謂是“千古傳誦的詠雪句”,把詠雪與送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襯託了惜別之情。

中心思想

唐代的岑參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