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口長城

白草口長城

長城外磚砌,內土築,高8~10米,上闊4米(史載一丈五尺)。 敵樓多數築於長城外側,面寬10米,進深8米,總高15米左右。 此段長城的位置,歷史上稱陘嶺,是區分內外、捍衛中原的門戶。

獨特風景

長城過猴嶺山頂峰,向北循山而下,至山陰新廣武城為磚砌,城外側磚保存好,里側磚已毀掉,共有敵台二十二座,四座較好,敵台門額上各嵌有一石匾,分別刻有“天山”、“雄皋”、“控城”、“扼扁”字樣。

白草口關現狀

尚存一座關樓和一個便門,石基磚砌的關樓尚好,頂部垛口已坍平,樓西有一門,門額上有石匾,字不清。北、南、東三面各開有三個箭窗,南、北、西三面牆頂各有一龜形水嘴。下面有新、舊廣武城堡和國家級文物廣武漢墓群。

白草口長城,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內長城,也叫內邊。西起白草口河東,東至新廣武村,全長5964米。這段保留至今的長城,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所築。白草口為唐雁門關即西陘關北塞,新廣武為明雁門關即東陘關北塞。長城外磚砌,內土築,高8~10米,上闊4米(史載一丈五尺)。上有戍堡、敵樓,下有暗門。現保存完整的敵樓有“針扃”、“雄皁”等。樓有額匾,落款均為“萬曆丙午仲秋之吉,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兵備副使李茂春、左參將陳天爵、管糧通判蒲喜輪立”。敵樓多數築於長城外側,面寬10米,進深8米,總高15米左右。壯櫓樓建於長城正中,前後兩道門可將長城封閉。靠白草口一段,原垛口、女牆築於石山上,現內無土牆,唯有磚垛口,巍然矗立於奇岩陡峰之巔,十分雄險壯觀。暗門築於內可屯兵、外可衝鋒的地段。門洞磚券,高2米,寬1米,門置距外牆0米處。長城頂部三層城磚鋪面,可以走馬。長城附近建有烽火台、兵營暖屋(現毀)。此段長城的位置,歷史上稱陘嶺,是區分內外、捍衛中原的門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