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益母草

①《本草拾遺》:"味辛,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酸甘,性熱,無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遺》:"主破血。

玉容草
【異名】樓台草、鏨菜(《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實圖考》),對月草、白花茺蔚(《中國藥植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鏨菜的全草。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拾遺》“鏨萊,生江南蔭地。似益母,方莖對節,白花,花中甜汁,飲之如蜜。”
【植物形態】鏨菜,一年生草本,全體較粗糙。莖直立,高40~100厘米以上,方形,具4棱,有節,密被倒生的租毛。葉厚,帶革質,對生,兩面均有灰白色毛;下部的葉有長柄,卵圓形或羽狀3深裂,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鋸齒和緣毛;中部的葉有短柄,披針狀卵圓形,有粗鋸齒:枝梢的葉無柄,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緣。花多數,腋生成輪狀,無柄;苞片線形至披針形,或呈刺狀,有毛;萼鍾狀,外面密被細毛,5脈,萼齒5,先端刺尖,上3齒相似,呈三角形,下面2齒較大;花冠白色,常帶紫紋,長1.3厘米,2唇,上唇匙形,先端微凹,有緣毛,下唇3淺裂,中間裂片倒心臟形;雄蕊4,2強;子房4裂,花柱絲狀,柱頭2裂。小堅果黑色,有3棱,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10~11月。生於山坡、路邊、荒地上。分布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及西南等地。
【採集】夏、秋採收。
【性味】甘辛,平。
①《本草拾遺》:"味辛,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酸甘,性熱,無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遺》:"主破血。產後腹痛,煮汁服之;亦搗碎敷疔瘡。"
②《滇南本草》:"主治一切筋骨痿軟,脫陽脫陰,夜多盜汗,跌打損傷,婦人血崩,接骨。取葉燒灰服,治一切小兒黑痘及頂陷;梗:治絞腸痧肚疼或陰症,研末酒服三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研末。外用:搗爛或研末調敷。
【宜忌】孕婦慎服。
【選方】①治產後腹痛:鏨菜三錢,桃仁二錢,紅花二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經期不準,腰腹疼痛:鏨菜三錢,雞冠花五錢,茜草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