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紵辭

白紵辭

⒀“傾城”句:謂這個美女,世間少有。 美麗的館娃,夜夜歌吹,夕夕起舞。 垂羅衣,舞長袖,揚哀音。

基本信息

【名稱】《白紵辭》

【別名】《白紵辭三首》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白紵辭

【其一】揚清歌,發皓齒⑴,北方佳人東鄰子⑵。且吟白紵停綠水⑶,長袖拂面為君起。寒雲夜卷霜海空⑷,胡風吹天飄塞鴻,玉顏滿堂樂未終。

【其二】館娃日落歌吹深⑸,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黃金,垂羅舞縠揚哀音⑹,郢中白雪且莫吟⑺,子夜吳歌動君心⑻。動君心,冀君賞⑼,願作天池雙鴛鴦⑽。

【其三】吳刀剪彩縫舞衣⑾,明妝麗服奪春暉⑿,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⒀。《激楚》《結風》醉忘歸⒁,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⒂。

注釋

⑴揚清歌,發皓齒:言露出潔白的牙齒,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揚,飛揚,升高。發,啟,開。此二句為倒裝句,為了押韻和突出歌聲。

⑵北方佳人東鄰子:二者皆泛指美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雲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恆翹翹(高起貌)而相顧,欲留臣而共止。

⑶《綠水》:古舞曲名。《淮南子·俶真訓》:足蹀《陽阿》之舞,手會《綠水》之趨。高誘註:《綠水》,舞曲也。

⑷“寒雲”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雲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

⑸“館娃”句:言時至深夜,館娃宮中歌唱聲、樂器聲仍然未停。館娃,春秋吳宮名。吳王夫差作宮於硯石山以館西施。吳人稱美女為娃。故址在今江蘇吳縣西南靈岩山。

⑹“垂羅”句:謂舞女舞動絲綢舞衣,唱出動人歌聲。羅,輕軟細密的絲織品。縠,縐紗。縠讀hú。哀音,哀傷動人的樂聲。⑺“郢中”句:郢(yǐng),春秋楚國都城。白雪,古樂曲名。《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zhǔ)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後指高雅音樂。

⑻子夜吳歌:《樂府古題要解》:《子夜》,舊史云:晉有女子曰子夜,所作聲至哀,後人因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

⑼冀:希望。

⑽天池:天上之池。謂不受世俗之約束之地。

⑾吳刀句:謂用剪刀裁製絲綢服裝。吳刀:吳地出產的剪刀。彩,彩色的絲織品。

⑿“明妝”句:謂明麗的服裝光彩勝過春天的陽光。妝,服裝。奪,勝過。明妝麗服,在修辭上為互文,義即明麗的服裝。

⒀“傾城”句:謂這個美女,世間少有。傾城,指美女。

⒁《激楚》《結風》句:言奏出節拍急促的《激楚》《結風》的歌曲,舞蹈的節奏也隨之加快,說明歌舞進入高潮。《激楚》結風》皆歌曲名。《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鄢郢繽紛,激楚結風。顏師古註:郭璞曰:激楚,歌曲也。師古曰:結風,亦曲名也。又《文選·上林賦》李善注該條:李奇曰:繽紛,舞也。文穎曰:衝激,急瘋也。結風,亦急瘋也。楚地風氣既自漂疾,然歌樂者猶復依激結之急風為節也。其樂促訊哀切也。

⒂“玉釵”句:言歌者與聽者男女親近,耳鬢廝磨,不願分離。玉釵,女子頭飾。纓,男子冠帶。

譯文

【其一】微揚清音,輕發皓齒,東鄰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且吟《白紵》與《綠水》詩,長袖翩翩,拂面為君起舞。猶如寒雲夜卷霜海,一片空濛;又似胡風吹天,飄搖塞鴻,玉顏滿堂,其樂融融。美麗的館娃,夜夜歌吹,夕夕起舞。

【其二】月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價值千金。垂羅衣,舞長袖,揚哀音。且莫歌吟郢中《陽春白雪》,《子夜》《吳歌》那樣的歌曲最動君心。感動君心,以冀君主賞賜,願作天池的鴛鴦雙雙,有朝一日,飛上青雲去。

【其三】吳國裁縫刀剪巧妙,縫製出七彩舞衣,明妝麗服可奪春暉。揚眉轉袖如雪紛飛,傾城傾國的美女,獨立世上珍稀。高歌《激楚》《結風》,助酒酣醉忘歸。月落西山,高堂燭光微微,玉釵纏掛君王的纓冠,莫辜負春色。

作品簡析

白紵辭,一作“白薴辭”,古樂府題名。《樂府古題要解》:《白薴辭》,古辭,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行樂。其譽白薴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余作巾,袍已光碟機巾拂塵。”清王琦註:舊史稱白薴,吳地所出。白薴舞,本吳舞也。梁武帝令沈約改其辭為四時之歌,若“蘭葉參差桃半紅”,即其春歌也。第一首詩盛稱歌者相貌美,歌聲美,舞姿美。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陰冷的霜夜,也給滿堂聽眾帶來無限歡樂。詩分兩段。前五句正面描寫歌者。後三句以環境反襯諸美的客觀效果。

第二首詩寫一位歌女舞姿優美,歌聲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動一位她所心愛的人,欲與其共結伉儷,雙飛雙棲。“館娃日落歌吹深,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襯法,以靜襯動,表現樂聲的悠揚動人。其作用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同。郢中二句謂無需唱高雅歌曲,而只唱通俗民歌,以打動心上人。

第三首詩寫一位美麗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靜時,情緒激動,歌舞節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燭微,便與聽者相擁一起,難捨難分。首二句寫歌妓服裝之艷麗奪暉。三四句寫歌妓人美,神美,舞美。末三句寫節拍急切,月落燭微,兩情至歡。

作者簡介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