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牆無字

白牆無字

《白牆無字》主要收錄陳忠實在2010年-2012年之間的散文、論說以及對話。作家通過真摯樸實的文字,講述了對故土的深沉情感。同時書中還收錄了許多陳忠實的私家照片。

內容簡介

《白牆無字》收錄了陳忠實在2010年至2012年之間的散文、論說以及對話。

全書包括了三大部分,其中散文部分真摯樸實,透露出作家對故土的深深眷戀,論說和對話部分則闡述了對文學創作的思考,釋放出陳忠實一貫溫暖真誠的人文關懷。讀者能從中尋找到作家的童年和少年,他生活的家園、成長的經歷、愛與怕,以及苦與樂;還能體驗到他創作《白鹿原》的艱辛,他處世做人的原則,他的使命感和他生命的意義。整部作品文字質樸簡約,散發著人性的光澤,釋放著人間的溫情。

穿過幾十年的時光,陳忠實更多的是對生命歷程的回憶。這裡有貧困的少年、艱辛的青年,以及默默奮鬥的中年。如《兒時的塬》,寫了塬上塬下的一些凡事瑣事。在那個年代,一年的學費也就十幾塊錢,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陳忠實在假期里用稚嫩的肩膀擔起50斤菜,從塬下挑到塬上去賣;閒暇時,還要頂著快要把頭皮燒焦的烈日割草、摟麥穗。但無論多苦、多累,只要他的母親給他烙一個白面“鍋盔”(一種厚而硬的麵餅),他就會憨憨地笑出聲。這不僅僅是對美好生命、人生足跡的重新品味,同時表現出對生活的感恩,讀來令人頗為感動。

陳忠實展示了他平時的真實生活狀態。諸如在《缺失齋號》中寫到,他似乎從來就沒有動過要取一個齋號的念頭。每一篇文章末尾,他常署的是家鄉的“塬下”“二府莊”等字樣。即使在作協大院寫出的文章,他附上的是“於雍村”或“雍村”,沒有一次用過街巷或單位的名字。原因是他潛意識裡依然親和著鄉村,儘管住在城市也有不少年頭了,卻拒絕把什麼街什麼路什麼巷作為文章末尾的寫作地點;這種親和與拒絕的意向,是潛意識更是無意識的自然行為。

書中還寫到一些文藝界人物,有老將有新秀,而其中一些老友的相繼凋零,尤使陳忠實備感愴然,比如《王愚:熱情率性與悄沒聲息》。在陳忠實印象里,評論家王愚不止一抹鬍鬚與魯迅相像,其瘦削又低矮的個頭,濃密而又硬掙的剪短直立的頭髮,尤其是窄窄的臉型,還有高眉骨下略顯深陷的眼睛,活脫一個北方的魯迅。王愚襟懷寬闊,那些業已過去了的不堪、痛苦到難以言說的狀態,在他那裡,都只是“不說也罷”。這種緬懷的文章,字裡行間多了幾層人生的感慨,會讓人感同身受。

為什麼要“白牆無字”呢?陳忠實解釋說,牆上不貼不掛自己欣賞的做人做事的格言警句,其實是為自己留著一條“後路”。想做的事和自己認可的行為準則,努力去做、努力追尋就可以了,萬一實現不了或發生錯失,自己總結自我反省,也可以避免言行不一的尷尬。此刻,陳忠實的閱歷和體驗,流露出智慧的參悟,令人如嚼橄欖,回味不絕。

讀完全書,感覺陳忠實的文字正如其名,把自己內心的那份忠誠、熱烈的感情,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展現給了讀者。

作者簡介

白牆無字 白牆無字

陳忠實,陝西西安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