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商

英文名稱:Developmental quotient。傳統的教育可以說只是在“養育”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家長們更關注的是孩子長多高了、多重了、是否健康,很少認識到孩子的腦部開發和人格形成等問題。自2003年以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國48個城市啟動了“中國城市0~6歲兒童身心發展階段性測評系統”研究項目。這個結果說明,經過早教的孩子發育商比較高,這個發育商是一個綜合的指數,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現代的早教認為,0~3歲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75%的腦部形成和發展是在0~3歲完成的。

定義

“發育商”也可以稱為DQ,實際上這個詞在國外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發育商”是用來衡量嬰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是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情緒和社會性發展(motor, language, adaptive, and personal-social)等方面對嬰幼兒發育情況進行衡量。

早期教育

在傳統教育中,真正的教育是從6歲開始。因此學前的教育尤其是0~3歲之間的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視,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0~3歲的早期教育不重要,甚至是沒有必要的。

傳統的教育可以說只是在“養育”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家長們更關注的是孩子長多高了、多重了、是否健康,很少認識到孩子的腦部開發和人格形成等問題。

0~3歲是教育最關鍵時期

自2003年以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國48個城市啟動了“中國城市0~6歲兒童身心發展階段性測評系統”研究項目。這是全國範圍內首次進行的大樣本兒童早期發展的調查。

研究成果表明,和五年前相比,我國兒童的發育商比以前提高了10多分,並且在3歲之內,系統的早期教育經歷越豐富的兒童,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交流和社會性5個方面,均優於未接受系統早期教育的兒童。

這個結果說明,經過早教的孩子發育商比較高,這個發育商是一個綜合的指數,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調查,幫助家長認識自己的孩子,並及時補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漏洞。

早教的意義

現代的早教認為,0~3歲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75%的腦部形成和發展是在0~3歲完成的。美國的PAT(美國的一個機構)理念認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就是說,起初孩子的行為舉止是對周圍環境的模仿,而我們的家長有時候忽略了自己的言行。但早教中心的老師可以給孩子某種刺激,使相應的器官得到發育,這也是接受過系統早教的孩子“發育商”高的原因。

早教應該引起父母的重視

早教十年前就有了,但把早教列入一門科學進行研究並投入社會中,還是近幾年的事。目前早期教育在我國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國外的一些國家已經形成了系統的早教補貼政策,並且每個社區都設有早教中心,隨時為家長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家長還沒有充分意識到早教的科學性和重要性,也是阻礙早教發展的重要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