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耳電廠

發耳電廠

發耳電廠位於六盤水市水城縣境內,屬典型的坑口火力發電廠。在貴州省政府"大煤保大電"、"煤電聯營"的優惠政策導引下,電廠參股建設有一對年產800萬噸的大型煤礦。

概述

電廠
電廠
發耳電廠位於六盤水市水城縣境內
貴州發耳電廠是貴州省"西電東送"第二批"四水六火"重點項目之一,總裝機容量為4×600MW機組,預計總投資90餘億元人民幣,2007年投產發電,一次性建成。所發電量通過興仁500kV大型換流站,以直流方式直接向廣東送電。

內容

圖片
圖片
電廠類型:煤電裝機容量:總裝機容量為4×60萬千瓦
電廠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6歲,有著大型機組生產經營管理的豐富經驗。電廠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嚴格、科學管理、規範運作、精減機構。據國家電規總院核定,發耳電廠定員613人,電廠將最大最佳化人力資源配置,控制正式員工在450人以內,提高員工的生活質量,使全員平均勞動生產率達到較高的水平。
電廠家屬區建在六盤水市,小區建設超前規劃,房屋設計面積120m2以上各種不同的戶型,並建有網球場、籃球場等,各類生活、娛樂設施及功能一應俱全。目前當地市政府投資4.2億元修建一條II級公路直達廠區,使市區到廠區的距離縮短到50公里左右,兩區之間有火車通達,同時電廠擬開交通車,日往返於兩區之間,1個小時以內即可到達。

詳細內容

水城縣位於貴州省西部邊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由於自然原因,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現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西電東送”項目的啟動,為水城縣72萬各族人民的脫貧致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國家“西電東送”的大背景下,貴州省“西電東送”電源點-貴州省水
城縣發耳火電廠的前期工作於2001年3月全面拉開,通過貴州電力公司、西南電力設計院近一年的工作,對發耳電廠廠址地質條件、灰場及取水、供煤、燃煤及大件運輸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論證,得出了發耳電廠緊靠煤源,水源可靠,交通方便,廠址地質條件穩定,灰場有富余貯灰量的結論。在水城縣發耳鄉盧家寨建設4×600MW坑口大機組火電廠的條件完全具備。

一、煤炭資源優勢

發耳電廠供煤主要依託水城縣楊梅樹向斜,其次為水城縣格目底斜東段西南翼(距發耳電廠廠址約30公里)。根據《貴州省礦產資源儲量表》,規劃的楊梅樹向斜和格目底向斜東段西南翼2000年底保有地質儲量22.1億噸,遠景儲量18億噸。其中楊梅樹向斜低硫煤(S小於等於百分之一)儲量6.42億噸,格目底向斜低硫煤(S小於等於百分之一)儲量4.7億噸。《發耳電廠供煤規劃》貴州省煤炭局已於今年5月批覆(黔煤規字[2001]87號),規劃總規模每年1000萬噸。其中發耳礦每年400萬噸,玉舍礦每年300萬噸,米籮礦每年萬120噸,煤洞寨礦每年60萬噸,雞場礦每年30萬噸,規劃小井14處,能力每年90萬噸。規劃建設的發耳電廠距發耳電廠主廠址約800米,其生產的原煤可用皮帶輸至電廠。從低硫煤儲量和規劃能力的情況看,完全可以滿足發耳電廠4X600MW裝機容量所需每年550萬噸的供煤要求。根據貴州省煤田地質局提供的資料,楊梅樹向斜低硫煤主要賦存於向斜上部,易開採且不破壞資源,電廠先期建設可不上脫硫裝置,不會影響貴州省SO2總排放指示。由於大礦建設滯後於電廠建設,在大礦投產前,尚需規劃一批小型礦井(總規模約350萬噸)以滿足發耳電廠的先期供煤。六盤水市計委以市計工字[2001]129號文作了批覆,小型煤礦的建設已啟動。為了使發耳電廠供煤進一步細化,六盤水市政府已委託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作楊梅樹向斜的地質勘查(精查),福建121、貴州159煤田地勘隊於2001年10月進駐楊梅樹向斜規劃煤礦首採區進行煤田地質精查,已完成總進尺2000餘米,預計此項工作可於2002年6月結束。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工礦集團(原六枝礦務局)元月將進行發耳礦和玉舍礦前期工作,預計第一期各每年45萬噸計每年90萬噸可於2003年達產。
電廠電廠

二、水源優勢

發耳電廠入廠址盧家寨距北盤江約7公里,根據西南電力設計院及當地水文站(大渡口水文站)提供的資料,電廠在北盤江取水口的最枯流量為每秒14.97立方米。取水靜揚程為133米,而4X600MW機組所需水量不超過每秒2.2立方米,取水和用水是目前貴州省第二批火電項目中最為便利、最為充足的項目。

三、運輸優勢

(一)鐵路運輸:國家一級幹線水柏(水城-柏果)鐵路將於2002年6月建成通車。根據省電力公司、西南電力設計院從鐵道部成都特貨中心得到的資料,水柏鐵路可以滿足600MW大型發電機組的運輸
(二)公路運輸:根據六盤水市交通局的規劃(市交發[2001]第24號),發耳電廠的電煤主要依靠217省道(3級公路),俄腳-埡口-盧家寨-發耳(改造為2級公路),俄腳-都格-發耳橋公路運送(改造為2級公路)大件公路運輸主要依靠了耳火車站沿鐵路施工便道路-217省道-發耳鄉政府-盧家寨(改造為二級公路)。所規劃公路運煤點到電廠廠址的距離均不超過50公里,平均控制在30公里以內。(1)217省道:由於發耳電廠位於217省道中部,因此,其電煤可以從兩個方向運輸,其中雞場-發耳段主要承擔雞場片區(雞場、龍進)電煤的運輸,此段可承擔每年400萬噸的電煤運輸量。(2)水城-海坪-俄腳-埡口-盧家寨-發耳公路:主要承擔玉舍、紙廠、勺米片區電煤運輸,其電煤運量每年可達600萬噸。(3)俄腳-都格-發耳橋公路:主要承擔妥倮、龍井片區電煤運輸,其運量每年可達300萬噸。以上新建和改造的公路,完全可以滿足發耳電廠日供煤1.83萬噸的需要。
電廠電廠

(4)發耳火車站沿鐵路施工便道路-217省道-發耳鄉政府-盧家寨(改造為二級路),可作為大件運輸的公路和運煤通道。

四、廠址地質條件優勢

貴州省電力公司和西南電力設計院多次現場踏勘論證,於今年4於18日選出了地質條件比較穩定的主廠址-發耳鄉盧家寨和比選廠址-發耳鄉羅家寨。從目前西南電力設計院所作的工程地質工作來看,除範圍很小的滑坡外,主廠址-盧家寨無不良地質現象

五、灰場優勢

經西南電力設計院多次比選,在靠近主廠址盧家寨選出了大荒地(距盧家寨1公里)和土木料灰場(距盧家寨2公里),其庫容分別為2400萬立方米和2500萬立方米,可以滿足4X600MW機組貯灰20年以上的要求。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論證,發耳電廠緊靠煤源、水源可靠、交通方便、廠址地質條件穩定,灰場有富餘的貯灰量,在水城縣發耳鄉盧家寨建設 4X600MW坑口大機組火電廠的條件完全具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