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奮

發奮

發奮,拼音fā fèn ,是漢語中常用的詞語,具有振作起來,憤發向上的意思。發奮強調精神振作;發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產生向上的內動力。先看“奮”與“憤”,“奮”在繁體字當中是個形聲字,形旁是“隹”,和鳥有關。發奮指振作起來,如發奮努力、發奮有為等。發奮圖強和發憤圖強,兩個都有“謀求自強”之義。前一個指振作精神,奮力自強;後一個指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管子·五行》:"然則天無疾風,草木發奮,鬱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

基本信息

成語相關

“發奮”和“發憤”讀音相同,意思也相近。了解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對正確使用這兩個詞非常必要。

先看“奮”與“憤”,“奮”在繁體字當中是個形聲字,形旁是“隹”,和鳥有關。本義指鳥振翅飛翔。如“奮飛”。後來引申為振作、鼓動。如奮鬥、興奮、勤奮、奮不顧身等。

“憤”也是形聲字,形旁是心,和人的心情有關,指因為不滿意而感情激動。如氣憤、憤憤不平等。

再看“發奮”和“發憤”。

二者意義有別。發奮指振作起來,如發奮努力、發奮有為等。發憤指決心努力,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等。發奮強調精神振作;發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產生向上的內動力。

二者範圍有別。“發奮”使用的範圍要比“發憤”大。“發奮”可以指個人,也可以指群體或國家,而“發憤”一般指個人。

二者功能有別。“發奮”可以說“奮發”。如“發奮努力”可以說“奮發努力”,“發奮圖強”可以說“奮發圖強”。而“發憤”則不能說“憤發”。

需要區分兩個成語的意義。發奮圖強和發憤圖強,兩個都有“謀求自強”之義。前一個指振作精神,奮力自強;後一個指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一個側重於“振作精神”,一個側重於“下定決心”,側重點有所不同。

​引證解釋

1. 振作起來;本法。

發奮學習發奮學習

《管子·五行》:"然則天無疾風,草木發奮,鬱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 明 張居正 《論時政疏》:"頃者,陛下赫然發奮,激厲將士, 雲中 之戰,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幕:"現在正是我們年青人發奮有為的時候了!"

2. 勤奮;決心努力。

清 彭紹升 《陳和叔傳》:"居常恨《宋史》蕪雜,是非溷失平。則發奮刪其繁累,搜討先正舊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