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

登堂

登堂是一個漢語辭彙, 拼音:dēng táng 釋義:意指升上廳堂, 出自 唐 李賀 《感諷》。

詞目

登堂

拼音

dēng táng

注音

ㄉㄥ ㄊㄤˊ

引證解釋

升上廳堂。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入門不咳,登堂無聲,二不肖也。”

《漢書·藝文志》:“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 孔氏 之門人用賦也,則 賈誼 登堂, 相如 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唐 李賀 《感諷》詩之一:“縣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孔父嘉心慌,卻待轉步。華督早已登堂,大叫:‘害民賊在此,何不動手?’嘉未及開言,頭已落地。”

清 田蘭芳《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袁賦誠)家居之日,每晨盥漱畢,必登堂揖問“夜安否”。”

《說唐》第十回:“二人攜手登堂,喜動顏色,頂禮相拜。”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現在已到門庭,請舉步入室登堂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