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局限性發作

局限性癲癇是大腦皮質某個部位(如中央前、後回)的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癲癇發作,大腦半球外側面國際分類叫單純部分發作。

概述

其臨床特點取決於大腦異常放電的部位及傳播範圍。像顳葉癲癇、枕葉癲癇、肢痛性癲癇等都屬於局限性癲癇的範疇。大腦皮質運動區(中央前回)不同部位支配著身體對側不同部位的運動;大腦皮質感覺區(中央後回)不同部位接受著身體對側不同部位的感覺。若癲癇放電只限於運動區或感覺區,則引起所支配部位的運動性或感覺性的局限性癲癇。

發作類型

一.運動性發作

表現為身體某一部分有節律的抽動,持續數秒,意識清楚。如一側的口角、眼瞼、手指或腳趾的抽動,一側肢體的痙攣抽搐等。如果從一側拇指開始,經手指、腕部、肘部向肩部擴展,則稱之為賈克森(Jackson)癲癇。較嚴重的抽搐發展後,發作部位可留有暫時性(24小時內)癱瘓,稱之為陶得(Todd)麻痹。部分病人可於幾日內恢復。

二.感覺性發作

表現為口角、舌部、手指或腳趾的麻木感、針刺感、寒冷感或觸電感等。若癇性放電擴展,可延及半身。

局限性癲癇的放電,不論是運動性或是感覺性,如擴展至對側大腦半球,則引起全身性發作。

三.視覺性發作

主要表現為簡單視幻覺和視錯覺,如發作性盲點、偏盲、黑蒙或者表現為眼前閃光、光幻覺及復視。也可能發生知覺性錯誤,如視物的大小和遠近的變化、物體傾斜或變形等。

四.聽覺性發作

表現為短暫的聽力減退或聽力喪失。

五.眩暈性發作

有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傾斜的平衡失穩感覺,如墜落感、飄動感、移動感等。

臨床診斷

1.癲癇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和腦電圖檢查是診斷局限性癲癇的重要依據。

2.腦電圖(EEG):發作期腦電圖變化常顯示局灶性癇樣放電,可以確定大腦異常放電的起源。

3.CT和MRI檢查:CT檢查可以發現腦部病變,但對於微小的結構性損害,特別是局灶性皮層發育不良者可做MRI檢查。MRI能發現枕葉皮層局灶性增厚、灰質異位、多小腦回、枕角擴大、瘢痕以及腫瘤、血管畸形等結構損害。

西藥治療

1.藥物治療:控制發作。常用藥有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奧卡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等,需結合臨床症狀合理選用。

神經再生療法

科學研究表明,癲癇病的產生與神經元異常放電有密切關係,癲癇病是由於神經細胞的損傷、壞死、死亡所致,因此神經修復、神經再生成了癲癇病治療的主要研究方向,而神經再生因子是神經再生的關鍵物質。

北京京壇醫院聯合“中國疑難雜症重點研究院”北京環球翰方醫學研究院組織大批的國內外專家,對癲癇病的病源、病理、病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在數十年臨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神經再生療法”。“神經再生療法”有別於傳統癲癇治療方法,它無需長期吃藥,而是通過修復或再生神經因子,激發級聯反應,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從根本上治療癲癇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