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

病牛

《病牛》是宋朝詩人李綱的詩作。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該詩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國、報效眾生的信念決不動搖,體現了貴為宰相的博愛無私的仁者情懷。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首句中的兩個“千字”,分別修飾“畝”與“箱”(通“廂”,指糧倉),並非實指,而是極言病牛“耕犁”數量之大、勞動收穫之多,同時,也暗示這頭牛由年少至年老、由體壯及體衰的歷程。

基本內容

病牛

詩句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作者簡介

李綱是跨越兩宋的抗戰派領袖。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入侵,他任兵部侍郎,是最得力的主戰派,結果為投降派所排斥,遭貶謫。南宋初,李綱被高宗趙構起用為相,修內治,整邊防,力圖收復中原失地,又為投降派所不容,很快罷相後居鄂州。《病牛》這首詩便是他於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在鄂州所作。作者屢次被謫,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這與其筆下身體病弱、力耕負重、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是何等相似!

大觀二年,年輕的李綱參加貢生考試,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蘇儀征)司法參軍。政和二年中進士,任鎮江學府教授。三年後升為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秉性剛直的李綱,以言事忤權貴,被降職為員外郎。這是他的第一次中傷。這一次似乎是給他人生定調,此後他就一直生活在左遷與升遷的交替中。

政和八年4月,被起用為太常少卿、國史編修。宣和元年6月,北宋京師(東京開封)鬧水災,李綱為此上了《論水災疏》,提出六條為民請命的意見,“朝廷惡其言”,把他貶為“監南劍州沙縣管庫”。他提出的意見,大部分是要求修水利、賑災民之類的建議,只因其中要求朝廷“省煩費繕工役,花石綱運皆宜罷也” 觸痛了當局。這是指宋徽宗貪圖享樂,在東京建造規模宏大的“壽山艮岳”。地方官乘機勒索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許多正直的官員也提過意見,但朝廷不僅不聽,反而對提意見者進行打擊。李綱乘京師大水之機,為民請命,要求減輕給人民造成嚴重負擔的“煩費繕工役”,停搞“花石綱運”。北宋朝廷因此惱怒了,把李綱貶到“遠小處”的沙縣當一名管庫的小官。這是第二次中傷。

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下,京都汴梁被圍困,徽、欽二帝和滿朝文武大臣,有的主降,有的主逃,朝野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時李綱挺身而出,堅決主張抗金保京,一再上言“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二帝權衡再三,採納了李綱的意見,並任命他為京城防禦使之職。李綱身先士卒,帶領將士浴血鏖戰,終於擊退金兵,取得了汴京保衛戰的最後勝利。但是,投降派仍然推行賣國政策,罷免李綱,以蔡懋代之。李綱被罷的訊息一傳出來,汴梁全城騷動,太學裡的學生更是義憤填膺,太學生陳東帶領幾百同學到宣德門上書請願。不久就聚集數萬民眾聲援,責罵李邦彥,痛打宦官朱拱之,演繹了一場著名的“太學風潮”。朝廷不得已,復命李綱為尚書右丞,京城守軍士氣大振,宗望看形勢不妙,引軍北撤。但是,不久金兵再次南下,汴梁淪陷,徽欽被擄,北宋滅亡。這是李綱第三次中傷。

第二年,南宋王朝建立,高宗即位,又起用李綱,拜他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這個官職其實就是宰相。李綱銳意改革,充實國庫,整軍北伐,欲力挽狂瀾之既倒,但由於投降派的反對排擠,他在朝僅七十多天就被罷相,放逐鄂州。當時尚書右丞許翰認為是李綱忠義之臣,召來陳東,陳東說潛善、伯言等人不可任用,李綱不能罷官,結果被殺害。這是他又一次中傷。

十幾年中,李綱就是這樣上上下下,忽升忽貶,最後流落到福州等地。晚年,有幾樣東西消解李綱的深愁重慮。一個是山水,一個是烈酒,還有一個是未酬的猛志,釋道理學可能也是消憂解愁的一個秘方。這時他雖仍然關心國家安危和百姓命運,但不時如柳宗元和張志和一樣,戴箬笠,披蓑衣,獨釣寒江雪,或者斜風細雨中,移棹釣煙波。他慕蘭亭,暮春之月,泛觴流詠,蕭然適意。他尊李白,贊其筆風雨,詞翰不加點,羨其薄青雲逸氣。他排遣憂愁,縱情山水,秉燭銜杯,躲進佛道和理學。這期間他著有《易傳》《論語傳說》等理學著作。但消解是暫時的,而憂國才是他的永恆。山水也罷,釋道也罷,烈酒也罷,終化不開他的憂國之痛,他至死也沒有釋然被金人侵占的半壁江山。中原淪陷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他心底永遠的願望是叱退群議,日照金戈,雲隨黃傘,徑渡大河,箭發敵酋難保,直至虜情懾,發來誓書,不再南下,年年修好,實現“會取八荒皆我室”的夙願。可惜一腔壯志,心底誰知,唯有滿襟淚。因為主戰,貶謫江湖,只得呼酒買醉,做一武陵人。他想做一隱者,但畢竟不是,因此身處江湖,壯懷難散,旅愁如海,月夜難眠,只得在如霧的幻境中發出可怕的孤笑。

這個活著是大宋拳拳的臣子,死是大宋獵獵冤魂的抗金英雄,既阻止不了北宋的滅亡,也雪洗不了靖康的恥辱。他改變不了宋朝的走勢,宋朝卻拿捏著他的命運。

李綱被排擠和貶抑,是小人得志,是弱奸者勝利,是大宋的不幸和屈辱。可是歷史就是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這種悲劇。

賞析本詩

讚頌了牛不辭羸病、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 “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實千箱:極言生產的糧食多。實:充實,滿。 箱:裝糧的容器。一說同“廂”,指官府的倉房。

②復:又,再。傷:哀憐,同情。

③但得:只要能讓。

④眾生:大眾百姓。

⑤不辭:不推辭。

⑥羸(léi)病:瘦弱有病。殘陽:夕陽,即快要下山的太陽。此處既烘托淒涼氣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白話譯文

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拖垮了病倒臥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

創作背景

建炎二年(公元1128),李綱為相七十日,罷相流放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四年後,太學生陳東等向朝廷上書請命,要求讓李綱官復原職,事情失敗,陳東也因此被殺,這時的李綱處境更加艱險。這首詩寫於紹興二年(公元1132),是他謫居時心境的真實寫照。

基本注釋

1.箱:通“廂”,糧倉。

2.傷:憐憫,同情。

3.但得:只要能讓。

4.眾生:百姓。

5.不辭:不推辭。

6.羸:瘦弱。

7.殘陽:快要下山的太陽。

譯文解釋

拉犁耕地千畝萬畝,裝滿糧倉千倉萬倉,

勞苦功高無人讚賞,精疲力盡無人感傷。

作品賞析

在中國詩歌史上,自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吟詠鴟鴞的詩作之後,吟詠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鳥魚蟲的詠物詩可謂層出不窮。在浩如煙海的詠物詩中有不少格調頗高、藝術精湛、韻味無窮的佳作。李綱的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這裡,我們不談此詩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說此詩質樸無華的語言美,只是想欣賞一下其“離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藝術。司空圖《詩品·形容》認為,詩人“形容”(指描摹客觀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於“形容”者:“離形得似,庶幾斯人”。李綱正是精於“形容”者,其《病牛》詩達到了“離形得似”,也即不拘於描寫對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寫對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詠病牛,筆墨重點不在繪其形,而在傳其神。

詩的前兩句“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寫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這裡,作者從揭示病牛“耕犁千畝”與“實千箱”之間的因果關係上落筆,將病牛“力盡筋疲”與“誰復傷”加以對照,集中描寫了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及其不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兩個“千字”,分別修飾“畝”與“箱”(通“廂”,指糧倉),並非實指,而是極言病牛“耕犁”數量之大、勞動收穫之多,同時,也暗示這頭牛由年少至年老、由體壯及體衰的歷程。次句反詰語氣強烈,增添了詩情的凝重感。

詩的後兩句筆鋒陡地一轉,轉為述其志:“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卻無人憐惜,但它沒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極沉淪。因為它具有心甘情願為眾生的溫飽而“羸病臥殘陽”之志。這兩句詩將病牛與“眾生”聯繫起來寫,以“但得”與“不辭”對舉,強烈地抒發了病牛不辭羸病,一心向著眾生的志向。結句中的“殘陽”是雙關語,既指夕陽,又象徵病牛的晚年,它與“臥”等詞語相結合,有助於表現老牛身體病弱卻力耕負重、死而後已的精神。

這首詩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個病牛的形象,既繪出其身體病弱之形,更傳出了其不辭羸病、志在眾生之神。如此詠牛,頗為切合牛任勞任怨、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不過,此詩並非為詠牛而詠牛,而是“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我們只要能像前人所說的那樣“知人論世”,便不難看出這一點。

讚頌了牛不辭羸病、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 “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這樣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來吟詠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詩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動了,能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產生美感。

作者簡介

李綱李綱

李綱(1083年—1140年),字伯紀,邵武(今福建邵武)人。1112年(政和二年)進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圍開封,他堅決主戰,阻止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擊退金兵。後被貶。高宗時任宰相,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在職七十餘日即被罷,後任湖廣宣撫使等職。為人剛直,志在為國,終於抑鬱而終。謚“忠定”。他是宋代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其詩文同人品一樣,光明磊落,雄渾雅健,愛國之情,英雄之氣躍然紙上,非尋常文士可比。有《梁溪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